•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对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1-01-19 08:12: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烟叶生产已占世界烟叶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入世后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国内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影响,烟叶质量面临进口烟叶的严峻挑战。主要原因:1、关税减让造成的市场冲击。入世前,烟叶进口关税税率为40%,综合税率为64%。由于税率较高,进口烟叶的国内销售价格也较高。如1999年从津巴布韦进口的烟叶国内销售价为32.5元/斤,而同期国内烟叶调拨价为15元/斤,不到进口烟叶价格的1/2,高关税使国内烟叶在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然而,如果烟叶关税降到10%,那么每吨进口烟叶的价格将比现在下降1.5万元左右,即便考虑到中国进口量增加对国际烟叶价格的抬升作用,由于价格下降进口量也将会逐步增加,从而对中国烟叶生产造成一定冲击;
    2、配额及许可证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放松甚至取消,方便了烟叶进口,根据国内卷烟生产的需求,有利于进口烟叶的增加。但中国卷烟生产所需原料在150万吨左右,主要靠进口烟叶是不现实的,否则将会产生大问题。3、中国烟叶同进口烟叶质量相比有一定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如何应对冲击和挑战?

      中国烟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相关科学技术与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在烟叶生产技术创新上,中国烟草总公司已推广的“四项技术,一项开发”涵盖了这方面的内容。在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上,目前一些省市烟草公司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安徽省烟草公司推广的“种烟农户户籍化管理”和河南省公司创办“烟叶农场”的经验等,但未形成烟叶生产组织制度创新的完整思路。我们认为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可表述为:以订单农业为目标,合同收购制为基本制度,烟农户籍化管理为基础,实现烟叶生产产业化。

    订单农业: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发展方向

      订单农业的狭义概念可理解为合同农业。在烟叶生产上,我国过去提出的“以销定购、以购定产”和近几年提出的“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已很好地涵盖了这一概念。每年三月份的烟叶交易会,供需双方签订的第二年烟叶购销协议就是订单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越来越突显出订单农业的特征和优势。订单农业的广义概念包含着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全部内涵,因此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改革应以烟叶生产产业化、集约化为根本目标。

      (一)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内涵和实质

      “产业化”在英文中与“工业化”为同一词(Industrialization),我们也通常作“工业化”理解。产业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某一项理论、技术发明或一个产品经过商业化、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的全过程;
    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产业从低级到高级、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完善过程。前一过程表现为产业的分化,后一过程表现为产业的进化。产业化过程是产业技术、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市场和产业政策等产业要素的不断优化组合过程,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形成过程。它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市场的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关联产业群不断形成;
    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
    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纵观我国烟叶生产的发展历史,烟叶生产虽具有很强的商品属性,但却始终带有浓厚的传统农业的自然色彩,同其它大多数农产品生产一样,仍属于自然状态下的农业,而与产业化生产的概念相去甚远。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和实施,预示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将发生一场质的变革。而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如何借鉴其它农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将对今后我国烟叶生产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农业产业化概念,所谓烟叶生产产业化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烟叶生产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组织起来,围绕烟叶这个产业,组建种管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生产与经营体系,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与烟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讲,它的实质就是把烟叶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经营,实现烟叶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衔接;
    从微观角度讲,则是通过烟农与烟草企业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将千家万户的烟农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推动和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并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烟叶生产新格局。

      (二)烟叶生产产业化的起因及现实意义

      目前,在我国的烟叶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有:1、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2、烟农小规模经营与卷烟厂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3、烟叶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
    4、烟叶生产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在于烟叶生产水平低,生产布局不合理,相关服务政策不配套,没有与烟草行业其他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烟叶生产选择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作为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烟叶生产的完全商品属性又使其在产业化发展上比其它农产品更具优势。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和优势,烟叶生产产业化必将成为烟叶生产组织与经营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现实意义有:1、有利于解决烟农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烟农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除面临烟叶生产固有的自然风险外,还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烟农生产规模小,主体分散,信息不灵,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烟叶生产“双重风险”的压力。烟叶生产产业化是引导烟农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一些地方通过烟草公司、卷烟企业、打叶复烤企业加烟农的组织形式,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烟叶生产经营体系,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国内外市场、一头联系一批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的烟农,将烟叶生产、加工、销售环环相扣,为烟农走向市场架起了桥梁;
    2、有利于增加烟农收入,提高烟叶生产的比较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烟叶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产业,如果不加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流向效益比较高的非农产业,使得烟叶生产处于投入不足、发展后劲缺乏的困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烟叶生产的难点所在。烟叶生产产业化提高了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3、有利于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实行烟叶生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市场引导烟农种植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烟叶产品,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推广和应用最新优良品种和栽培调制技术,使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烟叶生产产业化促进了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带动了烟叶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小规模经营与统一使用规范化生产技术的矛盾,形成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并整体提升烟叶生产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三)烟叶生产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建立

      关系到烟叶生产产业化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烟叶生产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烟叶生产产业化是在我国烟叶生产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烟叶生产产业化要发展成长,必然要冲破传统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创造一种新的运行机制。

      1、建立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是创建烟叶生产产业化新的运行机制的一个核心。在烟叶生产产业化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由于各自的经营规模、组织化程度的差异,很难得到合理协调,特别是烟农在利益分配关系中仍处于被动的、从属的不利地位。利益调节机制的目标主要是,促使烟叶生产产业化体系中各经济行为主体合理其经济行为,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经营目标,改善经营管理,通过利益的合理调节把各环节有机地联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利益调节机制中,应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原则,主要通过合同契约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调节一体化利益体内各环节、单位的经济利益,互惠互利共同获益,在市场经济意义上真正实现农、工、商之间自愿自觉的联合。

      2、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必须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能对市场信息作出灵敏的反应,即具有完全的市场行为能力。由于烟叶生产产业体系中的烟农长期受小农意识束缚,习惯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缺乏市场意识,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十分不利于作为烟叶生产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一个独立市场主体行使权利。所以,烟叶生产产业化的正常运行要求烟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这就必须要实行农户生产经营的产业化,需要政府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帮助烟农尽快实现这个转变。

      3、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机制。烟叶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只能作为卷烟的原料,少了不行,多了更不行,既是国家专卖专营,又是烟叶产区地方财政税收和烟农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是整个烟草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烟叶产业的发展,单靠烟草公司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同时处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及时地确立烟叶生产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现规划的行政措施用来指导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四)烟叶生产产业化的组织模式选择

      烟叶生产产业化不同于传统烟叶生产经营的地方,在于它需要有一定的生产组织形式作为载体。结合我国当前烟叶生产经营现状,烟叶生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现阶段发展烟叶生产产业化,应突出全面实行分公司统一经营,县级公司集中力量组织生产、搞好收购,加快打叶复烤企业改制工作。目前我国烟叶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烟叶生产经营主体多、管理水平低、生产经营不规范、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因此,集中力量抓好分公司统一经营和加快打叶复烤企业改制工作,是现阶段中国实现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2、发展公司加农户模式。以烟草公司或改制后的打叶复烤企业为主导,通过契约(烟叶收购合同)方式,联系生产基地与农户,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济体。烟叶企业(公司)负责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组织、收购调运等。如果公司效益好还可以再拿出一块利润扶持烟农,烟农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样既保护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又使烟厂有稳定的原料货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烟叶企业与农户的经济关系简单,是现阶段烟叶生产产业化可参照实行的一种组织模式,由于龙头企业资金雄厚、专业性强、技术条件好、市场有保障,烟农基本上不承担市场风险。这种模式中,烟叶企业(公司)对烟农主要是买卖关系,辅以少量利益返还,烟农的利益有保障。近几年,随着种植水平和等级结构的提高,烟叶市场适应性增强,种烟效益逐年提高。

      3、探索农场式种植模式。随着我国烟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尤其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许多农民不愿种地,土地将相对集中,这样可以由村里组织起来统一管理使用,成立烟叶种植农场,其规模可大可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便于烟田基本建设和耕作管理,有利于科技推广和增加规模效益。由于农场较一般农户更舍得投入,加之技术上的共性和一致性,使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高、产量稳定、效益增加。河南省目前已建立了100多个烟叶种植农场,发展势头较好,需进一步总结完善,以便全面推广。

      4、大户式种植模式。近几年在安徽、广东等产区,一批种植大户已形成规模经营。其优点有:(1)土地相对集中,便于区域化种植;
    (2)舍得投入。由于种烟成为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家人的主要精力将用在种烟上,舍得在科技、管理上投入,对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3)由于种烟大户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烟农经济收入将显著增加。

      在烟叶生产产业化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经营模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市场发育程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

    合同收购制:我国烟叶生产组织的基本制度

      (一)合同收购制的概念和意义烟叶合同收购制是烟草公司与烟农通过协商签订的有关烟叶生产和收购的合同,是在明确当事人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的条件下,把产供销统一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烟草公司负责向烟农供应农用物资、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负责烟叶收购;
    烟农则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并出售烟叶。合同双方保持经济上、法律上的独立性,双方能够发挥自己的灵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合同建立了严格的经济责任和稳定的购销关系,双方都能有稳定的预期保障。基于上述特点,烟叶收购合同制有利于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和产销平衡,烟叶生产的分工与协作程度得到提高,使先进实用技术与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及时广泛地应用到烟叶生产中去。烟草公司以合同制与烟农保持紧密的联系,通过合同把市场需求信号及时传递给烟农,使其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烟农不再盲目地增加或减少烟叶生产,而是依据合同生产烟叶。合同制还有利于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优化。随着合同生产与合同销售的发展,卷烟企业把烟叶生产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在产区办基地,参与打叶复烤企业管理,工业的专业化生产方式被直接传播到农村,工商企业按合同为农户提供资金扶持,弥补了农户资金的不足。农户按合同规定得到部分补贴,增加了收入,提高种烟比较效益。工商企业提供的有关技术服务,使新的科学知识在农村得到广泛传播,烟农的科学文化素质得以提高。使适宜产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得以优化组合,烟叶生产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实行合同收购制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烟叶收购合同就其性质而言,应归属纵向(计划)合同的范畴,行政手段的经常性介入更加强了烟叶收购合同的这种性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烟叶生产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化推进,烟叶收购合同应尽快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当事人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横向(市场)合同。以这种横向合同为主要纽带,使烟草公司与农户在烟叶生产、收购及相联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协作,实现烟叶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今后,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深认识,积极推进。各级政府及烟草公司应充分认识到合同收购制是我国烟叶生产实现“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推动烟叶生产全面走向良性发展”目标的基本制度保证,也是当前烟叶生产产业化中较宜采用的方式。因此,应积极保障、切实推进烟叶收购合同制工作,按照“全面推广、一次到位、明确权责、完善提高”的要求,将合同制落实到位。对超合同的烟叶一律不予收购。

      2、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依法治理。对合同制的管理,主要应运用法律手段。我国1981年通过《经济合同法》,1993年进行了修订,其中专门设有农产品购销合同部分。应以此为基础,根据形势的发展与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与烟叶收购合同制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依法进行管理。同时,为广大烟农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进而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与谈判能力。

      3、培育市场,提供环境。合同经营是一种市场行为,其订立与执行都不能离开完善的市场体系。因此,应积极培育要素市场,完善烟叶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现行烟叶税收体制,加强烟叶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协调利益,保护烟农。合同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的体现,由于烟农是分散的个体,谈判能力较弱,在签订合同时,烟农在很大程度上出让了一部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在执行烟叶收购合同制时,应在协调好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保护烟农的合法利益,避免其受到损害。突出体现在收购环节,各级烟草部门的基层站要正确执行国家标准收购,不准压级压价,确保烟农的合法利益。

      5、探索建立中长期收购合同。随着全面推行合同制组织烟叶生产和收购,种烟农户相对稳定,在烟叶市场销路比较好的产区,选择有种植技术、经济实力强、土地有保障的农户签订中长期烟叶收购合同,有利于稳定烟叶生产,提高质量,增加烟农收入。

    农户户籍化管理: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创新的基础

      随着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发展,产业化组织形式中的龙头企业——基层烟草公司,应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对种烟农户的管理可视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供方管理,而农户户籍化管理制度是烟叶经营企业供方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一)农户户籍化管理目的和意义

      烟叶生产实行农户户籍化管理(以下简称户籍化管理)是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是烟叶生产经营企业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烟叶质量,服务于烟农的具体体现。实行户籍化管理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烟叶职工队伍,有利于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有利于以烟农为基础,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有利于有效调控烟叶生产总量和等级结构,实现烟叶产销平衡,有利于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增加烟叶经营效益和烟农种烟收益。

      (二)农户户籍化管理具体内容

      1、建立岗位职责。做好户籍化管理工作,首先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即市、县公司职能部门的职责、烟站站长的职责、技术辅导员的职责。其中市、县公司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本公司户籍化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
    烟站站长的职责就是负责根据上级公司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技术辅导员的辅导户数和辅导路线,并对其进行考核;
    技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规定的辅导户数和辅导路线负责种植计划的落实、合同的签订、生产技术的辅导、管理指导监督技术方案的落实、烟用物资的供应及产前投入的兑现等。使各级公司、基层烟站和每位职工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2、对烟农进行分类。根据烟农的种烟面积和技术水平,对烟农进行A、B、C分类,按种植面积分: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为A户,面积5至10亩的为B户,面积5亩以下的为C户。按技术水平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技意识和较全面的种植和烘烤技术的为A户,有一定的种烟积极性,但种植水平和烘烤技术一般的为B户,新种烟户且技术水平较差为C户。在工作中要做到发展A户,扶持B户,淘汰C户。

      3、建立管理档案。一是种烟农户档案。对种烟农户的基本情况、烟用物资的供应及生产扶持情况、烟叶种植情况、预计产量和售烟情况、技术辅导员每旬的辅导情况等一一记录建档;
    二是职工考核档案。对职工的基本情况、技术辅导员入户辅导情况、考核情况等建立档案;
    三是烟站的综合档案。包括烟站辖区内种烟农户汇总表、烟站职工技术辅导考核汇总表、考勤汇总表、烟站年度经济指标分解表、职工经济指标完成及分配兑现统计表和年度、月度工作、培训计划。

      4、健全烟站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包括考勤、请假、例会制度,学习和技术培训制度,根据烟叶生长的不同阶段所制定的技术规范,落实种植面积和烟叶交售的办法等。二是以烟站为单位绘制种烟农户平面图和技术辅导路线图、烟农户籍化管理基本情况统计表和工作提示牌,并将上述图、表、牌悬挂在烟站办公室内并输入微机。三是将所有的档案分类放入档案柜,确定专人保管。

      (三)安徽省公司的烟农户籍化管理经验

      安徽省烟草公司在2000年开展了烟农户籍化管理工作。他们采取稳步推进的原则,要求全省各公司先选择条件较好的烟站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推开。同时要求各级公司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户籍化管理工作,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实施。2000年共选择了两个县公司全面推行,23个烟站进行试点,试点烟站占全省烟站总数的33%,涉及烟农23300多户,占全部种烟农户的59%。

    今年一些产区学习借鉴安徽省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行户籍化管理。对烟农实行户籍化管理的优势:

      1、有利于充分发挥烟站的基本功能。烟叶收购站作为烟叶生产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烟草公司联系烟农的纽带,国家的有关政策、实用技术的推广、烟用物资的供应等都要靠烟站去宣传、落实、完成。通过开展户籍化管理工作,建立了以烟农为中心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使烟站应有的“规模控制、技术服务、物流管理、信息传递”四项基本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有利于提高技术推广的到位率。烟叶生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要解决技术到位问题。在历年的技术推广工作中,由于体系不健全,技术到位率低,实用的生产技术没有真正落实到烟田。通过开展户籍化管理和服务,烟站的每一个职工都有明确的承包户数和指导任务,使职工下乡辅导时工作任务和服务对象明确,加之严格的考核,大大提高了技术推广的到位率。

      3、有利于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长期以来,烟草行业的干部职工习惯于机关式的工作方式,工作不扎实,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摆正与烟农的关系。通过开展户籍化管理工作,使烟草行业广大职工认识到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为烟农服务是烟草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认识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工作方式的转变。用烟农和政府的话说,烟草公司今年的服务“到家”了。

      4、有利于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的提高。由于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和各项技术方案得到了真正的落实,烟农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与往年相比,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烟叶质量也有较大的改善。据初步统计,上等烟比例较往年提高近十个百分点,下低等烟比例减少近十五个百分点。

      5、有利于控制种植规模和改善等级结构。由于密切了与烟农的关系,烟农对烟草公司提出的“以控制总量为目标,实现三个不减(烟农不减收、政府不减税、公司不减效)”的方针积极配合,从生产环节入手,主动控制下部脚叶和上部顶叶的采收,使低下等烟明显减少,最终总量得到了控制,等级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三方利益得到了保证。

      综上所述,我国烟叶生产制度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工作,是我国烟叶生产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入世后,中国烟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生存与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烟叶 制度创新 思考 组织 我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