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设计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1-02-09 08:02: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育理念的带动下逐渐活了起来。“小组活动”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手段。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了学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小组活动具体实施时的效果并不如预想的好。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小组活动过于形式化、学生参与率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缺乏。本文试对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低效问题进行解剖分析,以期为新课改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组活动  有效性  影响因素   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设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说几句外国话,而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接触语言的频度和深度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小组活动在这方面始终起着积极作用。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教师如何设计小组活动,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以避免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三、 影响小组活动的设计与实现的几个因素
    1. 师生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课堂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听老师讲课,记听课笔记,然后通过背诵来记忆、通过作业来巩固。大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的主要仍然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但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目标,小组活动这把“万能钥匙”是不得不用的。虽然,这种课很多课堂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却忽视了活动本身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缺乏应有的实效。

    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于“认真听讲”,一旦教师要求进行小组活动,很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淡薄,有畏惧心理,怕出错被别人耻笑和丢面子,结果就容易导致活动受到阻碍,进而也起不到活动的效果。

    2、  高中课本课程设置因素

    1)、课时过于紧迫使小组活动难以充分展开。

    许多教师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小组互动学习中,如设计make a survey,或 make an interview 等等。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所设计的互动活动往往由教师设计成固定的互动模式和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问题和任务,小组互动成了学生实施教师意图的操练方式;
    或者由于时间紧迫,只好在学生开始讨论后不久就让他们停止了,使学生想表达的观点无法完全表达,教师作简要地总结归纳后草草结束任务,使得小组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2)、 内容不够真实使小组活动无从展开。

     新教材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到世界的人文、地理、科技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教师根据各个题材和对目标语言的应用设计的所有活动都能适应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格和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交往情况是十分困难的。由于有些活动的内容不够真实,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无话可说,加之学生手头也没有相关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尽管有很高的积极性,也只好作罢。

    3、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素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小组活动中,如果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而是增加了。我们可以体会得到: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如果不经仔细地安排、有序地执行、自始至终地调控,那么小组活动就很容易变成学生的“说话时间”。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组活动的任务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规则是否明确、成员分工是否考虑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都会对小组活动的有效展开产生很大的影响。

    4、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因素

    小组活动要求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和个性特点上都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喜好以个人学习为主的独立学习型以及喜好的独自思考的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风格和个性特点在这里受到冲击。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小组成员在讨论中表现不一,个别学生占主动,其他同学只是被动地听,或只是在“说话”而非“讨论”。加上目前我国中学多是大班教学, 班级人数多,分的小组也多,教师的确很难监控到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长此以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挫伤,甚至对小组活动产生厌烦情绪。

    四、提高小组活动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1、持之以恒,建立“直接体验,合作交流,全员参与” 的课堂文化。

    高效率的课堂应该具有既轻松又严格的文化氛围,学生们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问题,同时也应该充分实现有效的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而不是漫无目的“说话”。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摆脱约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一起合作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要建立“直接体验,合作交流,全员参与” 的课堂文化,教师首先应该懂得发展和构建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的课堂文化氛围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师可能要用整个学年去努力构建,并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或几次课堂教学就能够完成的。其次,教师还应该改变我们传统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定位。在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教师可以是一个引导者、督促者、鼓励者、帮助者、监控者、笔录者、气氛调节者,聆听者、也可以是一个同伴学习者。例如,在上模块3第一单元阅读部分时,正好是春节过后寒假开学的第一天,而本课的中心话题恰是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趁此机会,我组织了小组活动:每组五位成员,三位组成临时家庭,两位为外国友人。春节期间,家庭成员邀请外国友人来家做客。其中,涉及Making phone calls/  Making invitations/ Expressing thanks/ Inquiring custom/ Introducing festivals等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语言能力强可帮助相对弱的同学,教师也参与其中,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给与激励性评价。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变成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它的成效是不言而喻的。

    2、重组教材,创设合适的、有一定探究性学习意义的小组活动任务。

     有效教学的小组活动关键是:活动内容是有意义的、值得教师去教、值得学生去学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小组活动任务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遵循一定的课程标准。但是,完全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时间上不可能允许每个小组活动的任务得以有效的展开。另外,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问题任务显然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学习氛围的班级学生对小组任务设计的要求。要想使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并针对班级学习水平,学习氛围等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创设合适的、有一定探究性学习意义的小组活动任务,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学内容的互动中来。例如:在上模块4第二单元时,我大胆改动了第一、二、三部分,内容替换成用目标语言“ing结构”描述袁隆平的句子。一方面,复习了前一课时的内容和词汇,另一方面,呈现了目标语。在应用目标语的环节,我让学生“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use at least three sentences by using V-ing to describe one of your classmates. And The other students will guess who he/she is.” 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表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使之贴近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这个情景的设置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加强学习,提高设计合理有效小组活动的专业水平。

    前文中我们就提到了,与我们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相比,交际教学法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具体表现主要在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课堂管理两个方面。

    在教师的教学决策方面,教师对活动的主题、角色和任务的分配、示范、时间的安排,潜在的困难和可能的结果等都要尽可能有所预见。所以,教师一方面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设计出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能照顾到学生的学能差异、个性差异的活动。另一方面还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根据要讨论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达到活动中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在教师的课堂管理方面,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要小组活动真正高效地活化课堂,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巡视各组情况,调控活动的方向和进程,保持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 明确活动规则,明确学生各自在任务中的角色和任务,提高每一个学生语言实践的参与度,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3)、 鼓励组际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 对小组学习互动过程和结果适当地加以评价激励,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4、注重差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交际策略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这一问题,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善于运用交际策略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活动的成败许多时候取决于交际策略是否被合理地运用。面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要达到交际的目的,任何人都必须遵从交谈的三个准则:坦率、寻找和谈话对象的共同点、随时注意倾听(Larry King,1998)。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然、安全的交流空间和方式,使他们在具有较强交际能力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大胆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五、 结束语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要切实注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交际策略,使高中英语课堂的小组活动真正起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

    [2] 《教学设计》 徐英俊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第一版

    [3]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皮连生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第一版

    [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外语教学与学习 ----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马丁●韦德尔 (中)刘润清

    [6] 《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 白益民著 外国教育研究,1999(6)

    [7] 《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 [J] 夏谷鸣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相关热词搜索: 英语 初探 教学论文 有效性 小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