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书包已满,梦想何处安放:无处安放白若溪

    时间:2019-01-05 03:24:2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于我的“天才梦”      我知道自打我出生起就被寄予了厚望。每个人都是这样,只是我想我的家庭对于我的厚望一定要比其他人巨大和强烈。   为什么?因为我只有一个姐姐啊,而且她的成绩是我苦赶了十年也得不到的。她就像太阳似的,一个人就可以遮盖旁边所有人的光芒。从小便是这样。妈妈说:“你看姐姐,哪次不是年级前三?”我总把这句话当作我炫耀的资本,我会说给我周围的所有人,我以为他们的目光会聚焦于我,只因为我的姐姐“无所不能”。
      我永远记得,姐姐那年参加高考,复旦大学!复旦……我不清楚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意味着光明还是黑暗。我只知道,那天很多人都来祝贺姐姐,而灯光忽然又打在我身上:“颖颖,你看姐姐给你带了个好头啊!再以后看你超过姐姐啊!我们来喝你的喜酒。”我只能痴痴地笑着,点头附和,旁边很嘈杂,只是大家都在说:“是啊,是啊,向她学习……”
      噢,原来我的使命这么大。噢,你看,聚焦灯终于落在了我身上。
      只是,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他们明不明白无意中施给了我多少无形的压力呢?
      听很多人说,初中就可以隐约看出一个人以后发展如何。我只得急着赶呀!可是每次都失败,我从没拿到过年级前三,更何况是全县第三。妈妈不语,爸爸不言,只是偶尔说:“颖颖不要紧,考到年级十三也不错了嘛,你们学校1200多人呢!不过我相信下次你一定可以的!”这就是“厚望”啊!他们不明白,这样的一句话,前半句可以让我飞到天上去,后半句却使我坠入深渊。即使是我,也从没想过有一天放弃考进前三的机会,即使摔得头破血流。因为,很多人期盼着,很多人相信着,很多人在看着,更多的人在想着有朝一日,盛韵颖帮他们圆了“北大清华”梦。
      可是,每次只要退步一点点,他们就恨不得让你把心掏出来看看里面装的什么。那一日,我对妈妈说:“妈,假如我是倒数第13名,我进到了300名,你会高兴死,要敲锣打鼓放鞭炮;可现实是我是正数第13名,若我退到了第300名,你会活不下去的!”妈妈很淡然,她说她相信我不会,她说:“那当然,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得最好。”
      直到后来,我的作文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很高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颖颖将来吃饭肯定没问题了!”我就站在13岁的尾巴上,做起我的“天才梦”。我甚至想:每个人都想不劳而获,所以我一点也不感到罪恶或羞耻。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嫉妒姐姐,我甚至感激她,她帮了我那么多又对我那么好,只不过她和我母亲一样,让我漠视我的“天才梦”。其实不然,我一点也不赞成,我赞成了也会继续做着我的“天才梦”,一如既往……
      
      关于某种假设
      
      我是个奇怪的女生,你是知道的。很多种假设正在我的大脑中变为事实。事实就是,它们依然是假设。
      假设,某天我的眼睛将不能替我好好看清这个世界。
      我知道在大年初六这个喜庆的日子实在不该说出这么“不吉利”的话,我当然害怕它变成现实。可如果我不这么想,我怎么会懂得珍惜我的眼睛,我又如何去理解海伦当初写下《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时的心情?
      失明前我想记得的事有很多。我越发感到内心那股清晰的渴望。我眷恋这个世界,我愤怒,老天在还未让我认清这个世界时就让我堕入黑暗。
      我异常害怕。
      我想记得,亲爱的老师说,让我们做阅读并不是帮她完成任务,也不仅是为了应对中考。然后叫我们按照她的方法一步一步完成好多好多的文章。
      我想记得,2010年1月6日突然间的鹅毛大雪,我们穿着浸湿的帆布鞋,冻得发抖还是捧着雪蹦进了教室。老师们一遍遍地告诫我们不要玩雪,班主任强调着“某某某的生活费欠了两年”。
      我想记得,澧水河好不容易的一次“清澈见底”,细浪拍打着石头,我光着脚丫想要踩下去,爸爸却呵斥我说:“三江口会放闸,不能下水!”
      我想记得,被教科书压得平平整整的糖纸。我每吃一颗糖就会把一张糖纸放进《化学奥赛训练册》内,然后把它压在所有书的下面。妈妈偶然抖落了一地糖纸,说我“不务正业”。
      我想记得,我们家键盘上所有符号的位置。或许我早已熟透,但我想某一天我会用这个与别人交流,即所谓的“盲打”。我想我不会那么悲惨,我的视力绝对不会影响我的听力。某天,我也学着别人安静地听我“叽叽喳喳”,安静地听别人“谈天说地”。
      我想记得,停电的那个晚自习,我们丢掉了准备“奋斗”的练习书,整栋教学楼一片欢呼,我们把蜡烛摆成一排,玩着平日总觉得“幼稚”的吹蜡烛游戏。只是后来,校长说为了我们的安全,学校引进了两台发电机,大家脸上明显的“大失所望”让班主任很无奈。
      我想记得,我狂奔进学校食堂狂啃肉包子的时候听到旁桌的“谬论”,大概是肉包子不干净之类的话,吓得我赶忙弃了手中的包子,吐着嘴中已慢慢融化的包子皮,大呼“悲痛”。踱进去又买了一碗米粉,结果吃出了一根头发,只是不清楚那是谁的。
      ……
      我希望记得所有我想记得的和不想记得的,我努力记着我记得和不记得的。
      因为我害怕有一天,我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所以,“回忆”就是我的一株稻草。如果此时就让我“上天堂”,那么我什么也不想带,什么都不要记得。但如果是要我“永不见天日”,那么我什么都要带,无论那些有多痛苦。
      无所谓,这就是假设与现实的矛盾,我不想让它那样,但我的确想过……
      
      关于路人“甲乙丙”的行色匆匆
      
      在过2009年春节的时候,我就知道下一年春节是2月14日,我那时便想着要蹲在街上看路人“甲乙丙”的行色匆匆抑或满面春风。
      不明白为何我有这种嗜好,我不告诉任何人,他们不懂。他们只知道,分数是前途的指向,终年不变,没有为什么,没有惋惜。
      我安静地看着大街上的人,长发的,短发的。他们的脸在阳光下分外光亮,像电影,真的像电影,在光里萦绕眼前。2月14日,情人节,真不适合我的一个节日,纵然被大人们打趣了好多次也无法令我有一丝丝的激动或羞涩。只是街上来来往往的情侣,发酵出一阵浓而不腻的气味,“罗曼蒂克”的气味,叫人浮想联翩。一切就是眼前的这般透明,不加修饰。有抱着一大捧玫瑰行走的,有独自一人在阳光中等待的,我甚至还看到了一对新婚夫妇,他们眼中都闪烁着一种名叫“爱情”的光芒。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别人需要考清华北大,可我仅需一片温暖的天或是一张床,一个浪漫的家。这是我最大的满足。我不会奢求别人的东西了。在浮动不安的世界里,裹着被子,安于自己的世界。笃定,神闲。
      我甚至有些想嘲笑那路人“甲乙丙”,我并未发现自己有多可笑,或者终有一日我也是那样。
      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觉得他们是一群冒失鬼,忙碌一生,停下来便老得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我害怕自己变成他们,我恐惧匆忙向往安宁。我只想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我看他们,每个人都用高高的衣领掩盖自己的表情。我只能看着他们的步伐,然后猜测他们各自具有的表情。
      我上了公共汽车。我在好奇地张望着,看有没有准备“下手”的小偷。嘿,我居然亲眼看到了那些被称为“小偷”的人如何“偷”别人的东西,然而旁边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阻止。我嘲笑着看着周围的人群那焦急的神情,我猜他们心里都在呼喊那个被偷的男人,叫他小心。人们还有半分警惕在心,可没有一个愿意帮忙。尽管他们内心多么希望小偷被制止,可当看到那一把明晃晃的刀子时又把话咽了回去。
      我当然也成了这沉默的人群中的一个。我其实张了嘴,可是被姨妈瞪得大了两倍的双眼给逼了回去。那只是个陌生人,我的安危对于她来说肯定最重要。所以我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那令人恐惧的刀子划破了裤袋。我暗自祈祷,同时很无情地鄙视我自己,我不怪姨妈,此乃人之常情,我只是厌恶包括自己在内的“漠视一切”的眼光。
      他们只是路人“甲乙丙”,匆匆过客而已。
      一路走来像听了一支钢琴曲,模糊的节律,挣扎的曲调,压抑与激愤暗暗冲撞。一曲终了,收归平静。
      车如流水马如龙,他们玩得很累很开心,我和他们不一样,只是别人还看不出……
      
      关于“2012世界末日”
      
      某日,我最亲爱的朋友在我耳边不停叽叽喳喳,她蹦着跳着给我说:“啊!亲爱的,你知不知道好多人都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呜……我还只活十几岁呀!不过你放心,我会陪你到世界终结,这样也不错,哈哈哈……”她一个人说了所有的话,我是无话可说,一脸茫然。
      到放假那天,我去修剪那乱七八糟的头发,理发师告诉我关于“2012”只是一部电影,我看了就明白了,我才察觉――原来我真的“OUT”了,不过那丫头也只是一知半解。
      我没有耐心慢慢在电脑上欣赏一部电影,这几天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预告片,我终于弄明白了。我终于明白物理老师说的什么太阳爆炸地球偏离轨道,大江大河由于惯性会怎样怎样。我终于明白,她急着说又说不清的“2012”是什么。
      只是我很喜欢那一句“陪你到世界终结”。我像迷上了这句话似的,说给很多人听,写给很多人看。我想即使我的末日就在几十年以后,即使我的记忆将只有短暂的60年,我也会努力让我们的故事绽放得灿烂。
      “要陪你到世界的终结,就算倒了也要在你的身边,就陪你到世界的终结,我们拥抱着相信的死穴。”我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哼着这首歌。我想,到了世界终结,就再也不能看他们,不能再装深沉和装无辜,不能再执迷不悟,要学会面临永无止境的黑暗,要学会看那么雄伟的建筑倒在自己面前却不能惋惜惊叹,要学会不让自己在恐惧面前昏然入睡。
      我把这些告诉爸爸,他好像怕我因这些而分心,费力解释他也解释不清的“太阳至少不会在2012年爆炸,不会在这些年爆炸”。其实他不知道,我一点也不担心,我明白科幻故事与现实的区别。爸爸坦然说他不喜欢这部电影,可是我很喜欢,只因为最后用来救人的居然是“诺亚方舟”。中国那么有名的喜马拉雅山也被写在了故事里,“诺亚方舟”在中国的西藏。
      我有想过世界末日来临的那天我会是什么样。我想过最多的是自己成为一堆白骨。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安慰,我是真的不想有朝一日见证地球的毁灭。即使它毁灭得如何“冠冕堂皇”。
      我说她们幼稚,2012年怎么可能是世界末日,居然还穷担心,其实,我又何尝未曾想过,我20还没活出头就遭遇毁灭,我的一切理想还没实现,我还没有听够音乐看够小说,只是那些念头一闪而过,我总认为我比她们理智。
      2012年,12月21日,这个日子真够特别。要不怎么都用这个日子作为“世界末日”呢?我在想2012年12月22日,人们会不会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那年的平安夜一定十分热闹。
      可是,我不能预测未来,或许这其中会有什么变故,即使“2012世界末日”的概率为零。
      所以,我把握现在就够了。只是我知道,那些“陪你到世界终结”的誓言不会烟消云散。
      纵然我们活不到世界终结的那一天。
      纵然那一日我们天各一方。
      纵然,即使,尽管,却……
      
      关于我的理想
      
      书包太满,梦想装不下。可我现在要说的是理想。我把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归为“梦想”。正如:环游世界,独自漂泊远游,穿越时空……我是奢望着它们变为现实的,可我并不指望它们有朝一日能实现。我说,幸好他们问的都同样是我的梦想。因为我的理想,用了14年“纠结”出的理想很简单。我却唯独害怕把它说出来,它现在还只是个芽儿,我不想它被别人扼杀,在它还未见到世界之时。
      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
      一抹斜阳一壶酒,愿求半世逍遥。
      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理想多平淡,可是它却是我向往的。尽管我知道有很多人期盼着我活得轰轰烈烈。我只有这样的一个理想,仅此而已。
      无论会有多少人多少事的纷扰,他们、它们终不能阻止我义无反顾地奔向我的理想。
      无论要到何时,只偷得半日闲散也好,只求得半世逍遥也罢,足矣,足矣。
      要有最远大的理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那么,我的理想和我追求的生活,也称得上伟大了。
      一杯香茗一卷书,一抹斜阳一壶酒,半日闲散,半世逍遥。
      
      写作感言:
      年少的心,稚嫩柔软。所以在14岁的这一年,介于成熟与稚嫩之间的这一年,我就想留下很多“稚嫩”的回忆,或者早已斑驳,但是我知道过了这年头,生活会变得越发地快。因而写了这样冗长的一段文字。只是思绪很乱,我想把什么都写进去,只是到最后都不忍心改动自己的稿子了,散就散吧,乱就乱吧,我的心情亦如我的文字一样。
      这个年头,总是梦想得轰轰烈烈,就像什么都规划好了,可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却稍有偏差就完全脱离轨道。我也不想到最后连回忆都没有,所以我把这些梦装在我的文字里,想着或许有一天还能继续我的梦想。
      这篇文章的来由很简单,仅是因为人生过了十四年,青春才过一点点。我想以此警戒自己追逐梦想而已。我的生活不平静,因而我渴望平静的生活;我总是在喧闹,所以偶然的安静会让我理清许多思绪;我要面对中考还有以后的好多考试,继而我做着“天才梦”。
      其实,写它的感受只有一个:“要有最远大的理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书包与梦想”三人谈
      
      家长谈:书包里盛放的未来
      ◎米可
      
      有一天,我问背着书包的儿子:你的身上,最贵重的是什么?我原以为他会说是价值400多元的眼镜,或者价值几百元的衣服,但他却说:“当然是书包啦!”我怔了片刻,既而感叹孩子确实比我聪明。是啊,书包对于孩子来说,真是太贵重了。不可想象一个学生如果丢了书包,那会是怎样一种巨大的损失。
      儿子“贵重”的书包,也许可以用一个字表达:重。铅一样沉重?铁一样沉重?或者像我的电动车的电瓶那样沉重?说不上来,只是觉得手臂很沉。心疼儿子,想替他拎着走一段路,可刚走了几十米远,就感觉手发麻臂发酸,气喘吁吁。儿子倒是懂事,说:“还是我来背吧。我都习惯了。”于是有些不甘但还是听从了儿子的劝告,让他的“习惯”来承受这样一份重量,自己则百倍心疼地跟在后面。
      书包里到底装着什么?问儿子:“都有用吗?没用的不能放在家里一些吗?”儿子的回答是:“不能。”原因很多,虽然说有课程表安排了每天的课程,但老师们之间调课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必须把所有的课本都带上。还有各科的练习册,一号本二号本三号本,这都是必带的。老师还让孩子自己带一本课外书,自习课的时候看。后来发现不光是老师要求带的,孩子们自己也会带一些,和其他同学互换着看。这就更增加了书包的重量。当然,书包里最不缺的,还有一个文具盒,那里有他需要和喜爱的所有文具。
      儿子还试图让我明白:自己背自己的书包是一种责任。他不让我替他背书包,除了“习惯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怕同学笑话。他经常会嘲笑那些让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背着书包的学生,说他们不够自立。现在也有许多书包是带拉杆的,常见一些学生像拉着一只旅行箱一样拉着自己的书包。但我想我不会给孩子买一个这样的书包,因为我以为,作为一个学生,没有让书包紧贴着自己的后背,没有让书包吸收自己的体温,是无法感受那种与知识的贴心的亲近的。所以,看着儿子背着重重的书包,身体前倾,却依然能谈笑风生,给我讲述每天的各种见闻,以及从书里读来的知识,我感觉,他是真的幸福的。
      儿子的书包里,有他成长中所有的梦想,盛放着他对知识和未来的所有期待。
      
      老师谈:直面压力,追逐梦想
      ◎钱之俊
      
      多年前,当自己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时,背起哥哥姐姐身上那样的土布书包,就成了幼时莫大的希望。没有抱负,没有宏图大志,只是想尝一尝长大的滋味。那时,除了羡慕,也只是羡慕。
      生活依旧,成长依旧,长大也不再成为梦想。背起书包,重量在一天天增加,欣喜早已云散烟消。我知道,自己背起的不再是几本书的重量,而是父母与老师的希望与期待。于是,我不再留恋它对我的如影随形。丢下它,短暂地抛弃它,也会获得暂时的精神自由。
      沉重的书包成了“负担”一词最生动直观的反映,书包越来越重,压力亦越来越大。继续拒绝或不能直面压力,是弱者的表现。我想,为了以后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没有理由不背起理想的行囊前进……
      多年以后,当有形的书包不再在你的肩头时,你可能已开始直面人生。那时你会发觉,曾经让你厌倦的书包,还有很多值得你去回味与留恋。青春一去不回了,那时的理想,那时的激情,还在吗?
      
      编辑谈:先书包,再梦想
      ◎左雯
      
      书包里装着的是书、是文具;是知识、是学问;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通行证。梦想里承载的是一个人的兴趣,是一个人的热情,是一个人对未来的想象。书包给人以压力。梦想让人飞翔,书包与梦想,是共通的还是相对的?
      这个时代,注定了人们只有通过学校的学习获得最初的知识,所以,上学是每一个孩子都要面对的事情。但是,由于竞争,学习的压力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那么多学科在追赶着;钢琴、绘画、舞蹈、体操……那么多的拓展训练在等待着;补习、考试、分数、成绩、名次……那么多的名次在压抑着……学生被这些必需或可选择的事情占据了大量的成长时光,他们的梦想呢?他们的兴趣呢?有时间去了解、去完成吗?
      时代是浮躁的,但每个家庭都在为孩子的发展而努力,要想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同时去促成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是需要费很大功夫的。然而正是由于梦想来之不易,才更应该努力。中学的学习有时候虽然枯燥,但也是成长路上的必需,因为走得更远,才能看到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风景。当然,梦想也必须时时铭记在心――在不放弃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去追逐自己梦想的风筝,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和勇者。
      所以,书包和梦想也是相辅相成的:有压力,有挫折,梦想的实现才显得更加可贵。■
      (责任编辑/临杰)
      
      相关链接:
      
      名人谈梦想/理想
      
      苏格拉底: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雨果: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伏尔泰: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伏尼契: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车尔尼雪夫斯基:人的活动如果没有梦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纪伯伦: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雪莱: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奇雷特:我们的理想,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来。
      爱因斯坦: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培根: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加里宁: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梦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主打观点:
      每个人都是从作者这个年龄走来,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幻想和理想,还有一些不被人理解的怪异想法。这个年龄是一个不安分的年龄,在成熟与幼稚边缘,被父母期望着,被学习压力逼迫着,但作者没有消极看待这一切,她能够坦然地做自己,她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像个大人似的看其他人行色匆匆,可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审美眼光。而最让我惊叹的是她的“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一抹斜阳一壶酒,愿求半日逍遥。”的理想,我也有如作者这样的理想,那只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才有的想法,所以我感叹着作者的这种超然脱俗的理想,这应该不是每个这样年龄的孩子才有的想法吧?虽然,梦想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美梦。为了梦想,人们可以付出一切。然而,梦想与现实却总是有着矛盾,总是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但我们又都深切地知道,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岂不只是一堆空架子?
      我知道作者现在正处在这样的矛盾中。那么只要你怀揣着这份美好,待你走完这漫长的初中和高中之后,那时羽翼丰满的你一定会找到梦想安放的地方,要记住:梦想需要时间和行动。
      (笑笑)

    相关热词搜索: 安放 书包 已满 梦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