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3-30 03:22: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小学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彰显学生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展积极评价,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083-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就必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创造性教学,促进富有个性的创造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动力,它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达不到“入迷”的程度,学生就不能“入境”,当然也就不能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深入浅出地将教学内容化为图表模型、幻灯片、录音录像、电脑课件等可感、可观的信息,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基础。长期以来,师生关系紧张,教师认为自己的一切所为都是正确的,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完全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导致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关系生硬,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新无从谈起。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蔼可亲的教师面前,在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凝聚力和向师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在学生创新过程中起着支撑和引导作用,应及时地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学中,我注意营造平等、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顺其自然地激活了学生们内在蕴藏的创新潜能,打开了智慧的大门,使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发展,同时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他们完全沉浸在创新的快乐之中,从而激励了学生创新。
      三、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教师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四、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彰显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现象极其普遍,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都能迁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运用的变式训练就是从模仿到一题多解再到多题一解。这样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知识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我还通过列表法、归类法等方法,师生共同总结经验,使知识系统化,充分彰显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做了如下尝试,效果不错。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对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求异思维的培养中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散思维的培养,二是直觉思维的培养。它们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因材施教,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在调控教学内容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承认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1.营造氛围,倡导创新。
      教师应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和爱好,并指导帮助学生,与他们成为朋友。良好的师生感情,将使学生从感情上对教师认同,进而把感情上的认同迁移到学习上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思想,和学生平等地讨论、交流。同时允许学生出错,激励学生多发表意见。
      2.因材施教,激励创新。
      学生水平千差万别,他们创新的积极性、自觉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深刻性都会有所不同。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评价。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只要有一点点微小的亮点,就要及时表扬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参与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延迟评价,勇于创新。
      在教学中,延迟评价原则同样值得推广,特别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延迟评价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人权,是激发学生的内因,开掘学生的内生资源,相信学生,自己解放自己。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看法不统一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讨论,我不马上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评价。。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已成为主流。唤醒学生尘封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投身课改,努力尝试、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观察力、创造性等因素相互作用,彼此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 也谈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