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论语法术语的泛化] 科技术语泛化

    时间:2019-05-14 03:14: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引言   语法术语是表达语法概念的专门用语。和其它术语一样,语法术语具有专业性、单义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通常来讲,术语有其特定的使用领域和范围,不能在别的学科领域内随便使用。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人们常常突破术语的单义性,超越旧有的使用范围,将大量专门术语放到日常言语环境中,创造出一种新颖别致的超常用法。语法术语“竟成了人们乐于使用的语用材料,屡屡出现于媒体报道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黄知常,2004:22),如“法治进行时”“相亲进行时”等,语法术语的跨域使用扩展了词语的内涵意义,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二、语法术语跨域使用的方式
      (一)比喻
      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即用乙事物来揭示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语法术语的跨域使用以某个语法术语与所描述的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
      1.状相似
      (1)她的眉毛还是那般浓,像一个倒卧的括号,很恰当地把眼泡给括起来。(《奔流》1982年第5期)
      利用标点符号的这种外在形象特征描摹人物眉毛之形,给人流畅、纤细、修长的直观效果。
      (2)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垂直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刘白羽《长江三日》)
      用“巨大的惊叹号”比喻那从高空垂直而下浸入江心的深灰色石岩,写出了三峡的美景奇观,抒写了作者审美的壮志豪情。
      2.功能相似
      (3)在正式的西餐中,甜点总是最后出场,也是最让人期待,法国人甚至认为缺少甜点就算不上一顿完整的西餐。如果说前菜相当于冒号,引出下文,那甜点无异于句号,华丽甜美,给予你我最完全的满足。(嘉兴餐饮协会网)
      这里用“冒号”和“句号”的语法功能,说明了前菜和甜点的顺序与作用,恰切的比喻给人以深刻印象。
      3.属性相似
      (4)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曾对自己的军事成就作如下评价:“事实上,我认为自己是个动词,独立而富于行动;而不是个人称代词,从属而被动”。(转引自潘红,1999:9)
      (5)在英国统治苏格兰时期,Exeter公爵曾于1414年写信给国王亨利四世汇报说:Scotland is like a noun adjective that cannot stand without a substantive.(苏格兰像一个名词性的形容词,没有一个体词,它自己站不住)。
      英国统治者在这里用语法术语之间的主从关系来比说英格兰是苏格兰的宗主国的地位。
      4.通感相似
      (6)当我把暂时不能回去的话说完,还没来得及解释,妻便丢下了话筒,让我呆在那里听“嘟嘟嘟……”满耳的省略号。(卢宗仁《省略号》)
      用听觉转向视觉的通感设喻。作者把对方将电话挂断后听筒里传出的有节奏的声响比喻为“满耳的省略号”。联想新异,设喻奇妙,使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相互渗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别解
      在使用中临时赋予某些词语以本来并不具有的意义,能够引发读者联想,使词语临时获得的“新义”与“本义”相沟通,以“本义”补充“新义”,使语言形象更丰富,且可获得新颖、幽默的语趣。
      (7)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及物动词。不及物的批评等于是对着空气耍剑,花招好看,没有意义。还有一种批评,虽然及物,却毫无杀伤力。这种批评更像批评家在给别人进行“语言抚摸”。这种现象在文学批评界极为常见。(《新京报》2007年10月29日)
      在语法中,及物动词一般必须有动作的对象,即后面要跟宾语。这里将其原义加以引申,抨击了批评界言之无物的现象。
      (8)某些官员只想着自己的“乌纱帽”,说话只会用“虚词”不会用“实词”,“非典”突发之初依然不作为,讲假话。(《农民日报》2003年4月23日)
      以“虚词”“实词”构成别解辞格,使得本来单义、理性的语法术语寓意丰富而又富有表现力。
      (三)移用
      语言的移用“指的是惯用以描述一种事物的词语来说明或形容另一种事物,起到移用巧妙、耐人寻味的修辞作用。”(陈修才,1994:36)
      (9)“书凡……”从背后传来一声非常耳热的呼唤。哦——那是阮丹!她呆呆地站在那里,发痴地望着已经成为过去完成时的丈夫。(中英杰《在地震的废墟上》)
      “过去完成时”是英语语法术语,用于此例,简练地表现了韦凡和阮丹新婚离异又破镜重圆的经历。
      (10)钟楼的钟声柔情地把我提醒,我也把一天的最后一个句号划定。(雁翼《又一个明丽的黎明》)
      用“句号”这个语法术语来表明一天工作、生活的结束,活泼诙谐,表现了诗人在完成一天工作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语法术语跨域使用的修辞效果
      (一)简洁
      借用语法术语,可以把复杂的语义内容用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行文冗长拖沓,修辞效果明显。
      (11)单数价格 复数快乐(《时尚女报》2007年2月24日)
      该广告词简洁凝练,短短8个字就把产品价廉物美的特征展现出来,给人以深刻印象。
      (12)“民主立法不是将来时,是进行时。它是科学立法的基础,是民生立法的关键,是提高立法质量的生命线。”全国人大代表刘云耕表示。(中新网全国人大代表:民主立法不是“将来时”)
      借用“将来时”和“进行时”两个语法术语,形象地揭示了我国民主法治的科学内涵,肯定了我国立法建设的努力和成就。
      (二)生动
      语法术语的跨域使用,可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突出事物的特征,启迪读者展开联想、产生共鸣,同时传递出说话者的某种情感态度。如在例(9)中,如果不是借用语法术语,便不能勾起读者的联想,语言的生动性从而丧失殆尽,说话者的感情色彩也无法准确地表现出来。
      (13)好些人只注重“电子”,而忽略了“商务”,恰恰忘记了“电子商务”是偏正词组而不是联合词组。(《衡阳日报》2002年9月26日)
      这里巧妙地使用表组合规则的语法术语,通过对词组结构意义类别的辨正,指出了当前一些企业开设电子商务时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注重电子网络技术手段的开发运用,而忽略了实现商务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的错误倾向。既生动形象,又含义深刻。
      (14)有一个语法隐喻说著名语法学家Donatus确认语言有六个格,但罗马只要两个就可,那就是与格(dative)和宾格(即控告格,accusative),前者隐喻贪污,后者隐喻虚伪的诉讼。这把当时的罗马教廷一手捞钱,一手整人,刻划得入木三分。(胡壮麟,1996)
      (三)幽默
      (15)某高校食堂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历史系代表:食堂的咸鱼、香肠是哪个朝代的?我们考古专业对此极有兴趣。
      艺术系代表:显然食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青菜里含有塑料袋,不知属何流派?
      中文系代表:开饭时食堂阿姨总爱扎堆聊天,“千呼万唤始出来”,什么时候才能变被动式为主动式呢?(李建南《口头交际的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
      高校食堂工作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竟然冒出这么多专业术语,作者正是以此造成语境的不协调,以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对高校食堂现状的强烈不满,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四、语法术语跨域使用的原因分析
      语法术语的跨域使用扩展了这些术语的语义,丰富了语言表达手段,往往具有言简意赅、风趣幽默的修辞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其自身因素。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概念、新现象日新月异,原有的词汇系统已无法满足表达的需要,专门术语的跨域使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语法术语多数是从西方语言中引进的,随着英语的普及,那些常见的语法术语已被多数人所了解,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专门语汇。在此背景下,许多人都愿意拿来“秀一秀”,以增强话语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这是语法术语跨域使用的一个社会诱因。
      (二)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
      早在本世纪初,俄国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就主张要实现语言的“陌生化”(彭晓,2008)。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语言形式的偏离,以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陌生化的基础是新奇的语言感受。通过“陌生化”,让用语鲜活生动起来,在这样的修辞活动中,人们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语言视野,感悟到语言的魅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会生活的内容若缺乏变化则会变得陈旧,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就会缺乏生气。人类求新求异的共同心理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力求变化创新的心理。这使得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自然地选择一些新词新语,以显时尚。而语法术语的跨域使用则可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从而激起读者或听者强烈的好奇心和审美期待,活跃人们的思维。
      (三)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
      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这个术语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在其《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提出来的(辛菊,2008:38),在此之前,语言学家用省力原则来代指经济原则。语言经济原则认为,人们在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会有意无意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合乎经济规律的安排,从此原则出发能够对言语结构演变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语法术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极为简洁,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如“沈阳展现的后发优势是‘现在进行时’更是‘将来时’”“‘将来时’‘不定式’和‘过去时’:乌总统大选面临三选一”等。
      (四)类推的作用
      类推是指“在语言的某种其他规律模式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形式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孙艳,1998:85)。类推是促使语言发展变化、特别是新词产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语法术语跨域使用的原因之一。如“进行时”一词,一经使用,人们便竞相模仿,出现了诸如“日航重组进行时”“富人移民进行时”“环保进行时”“教育储蓄是‘过去时’还是‘现在进行时’?”等形式。
      五、结语
      术语的跨域使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种现象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陈修才,1994;陈兰香,1997;黄知常,2004;邢欣,2004;吴丽坤,2007;李海军,2009)。和其它术语一样,语法术语正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用语之中。对于语法术语跨域使用的语义、语用、认知机制等问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兰香.术语移用的修辞审美功能[J].修辞学习,1997,(2).
      [2]陈修才.语言的移用现象[J].语文知识,1994,(2).
      [3]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黄知常.从语法术语泛用看修辞的知识型趋向[J].阅读与写作,2004,(11).
      [6]李海军,陈勇.术语俗化的认知阐释及其俗化术语翻译的语境关照[J].外语学刊,2009,(3).
      [7]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J].修辞学习,2004,(4).
      [8]潘红.术语移用的修辞效果和译法初探[J].上海科技翻译,1999,(1).
      [9]彭晓.语言的陌生化与语用诉求的达成[J].社会科学家,2008,(12).
      [10]孙艳.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11]唐松波,黄建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12]吴丽坤.试论术语同义现象[J].外语学刊,2007,(4).
      [13]辛菊.语言的经济原则与汉语联合式合成词的认知模式[J].汉字文化,2008,(5).
      [14]邢欣.术语的扩张用法分析[J].汉语学习,2004,(5).
      [15]许晋.新时期术语修辞现象试析[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2).
      (梁成功河南洛阳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471022)

    相关热词搜索: 论语 法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