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与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20-10-24 08:22: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新人教版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作者及工作单位

     ?贾明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1、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极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和社会进步。当今,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学习,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对本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本框内容承上启下。在学生学习了经济、政治与生活模块之后,今天又学习了文化的内涵。本节课正是以上内容的落脚点和归宿。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课课本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常编常新,与时俱进。要想上好政治课,就应吃透教材,明确其编写意图、结构、重难点。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拘泥于教材,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结构,才是我们对待课本的正确态度。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对本框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关注社会现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处理超越了教书本身文本非束缚,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学设计就像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桥”,既然是“架桥”,就要一头扎在此岸———教材上,另一头直通彼岸—学生的脚跟。既要钻研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才能备好课。如果一岸动工,轻视另一岸的工程,是不可能把桥架好的。所以,备课的另一基本环节就是研究学生。

      学情分析 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①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风华正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②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辩证思维有待培养。

     ③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实生活中感悟了文化的魅力。但又是刚刚接触《文化生活模块》,对一些具体问题未免有些粗浅、偏颇和模糊。

     ④从学习动力看,高中学生视野宽阔,有敏锐的洞察问题能力。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比较关注,本课涉及的时事较多,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⑵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 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或最喜爱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 积极发言 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过渡到下一步内容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映经济和政治 引导学生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点评:这段话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阅读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 问:你对《三国演义》印象如何?

      (幻灯片演示①) 积极发言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能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反问: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 思考并回答问题 反问往往能带来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引用名言: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用幻灯片演示②) ? 进一步体会三者的关系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问题:你能举例说明吗?

     点评:中国的发展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西方的发展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b、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点出:“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不同作用”是指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点评:江泽民的这段话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发展、作用等方面,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关系 阅读P10“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小结:要求学生用图表的方式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关系写出来。

     (用幻灯片演示③)两种关系图 思考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并画出关系图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a、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一生产力)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的崛起 引导学生阅读P11“相关链接”

     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点评:文化离不开经济,根源于经济;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趋势。

     请同学们列举实例说明。

     (用幻灯片演示实例④)

     1、资源争夺由“物”转为“人才”的争夺

     2、我县龙凤花园商品房促销广告语

     3、土楼文化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图片)

     4、2006年山东(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

     5、新闻资料短片:5月23日,华人世界节目播出姚明与火箭队签约,其年薪及所带来的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阅读,思考,讨论

     举例说明 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实际包括:自己的实际、身边的实际、国家的实际、世界的实际。从而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a、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解释讲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一般来说,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参与政治,行使民主权利。

     (幻灯片演示⑤:漫画“如此代替”) ? 学生在《政治生活》的内容中了解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对这部分内容不陌生,简要的讲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关系。 b、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 幻灯演示⑥:“文化战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当代青年特别是中学生中浓厚的洋节气氛和对传统节日的淡漠 ? 形成学生的紧迫感,危机意识增强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幻灯片演示⑦:综合国力的内容及其实质 ? ?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到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软国力”,但文化的作用“不软”。

     引导学生阅读P11“专家点评”,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点评:说明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举实例说明

     幻灯片演示⑧:中华深厚灿烂的文化是北京申奥成功的重要因素 ?

     阅读,思考,讨论

     思考,举例 ? (3)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综合国力

     讲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文化渗透,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把知识目标上升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板书设计

     ? 一. 相互影响: 在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 化 经济的基础上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与 二. 相互交融: 在时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经 济 代发展的进程中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政 治 三. 文化在综合国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的竞争中 我国的对策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去评价,四指标评价方式依次为:①赞赏②表扬③肯定并引导④批评并帮助、转化。具体如下:

     一、活动行为评价

     1、参与活动态度 ①积极热情主动 ②积极热情但欠主动 ③态度一般 ④较差(以下各项都分四指标,类似此项,指标内容省略);2、活动计划制定情况;3、活动记录情况;4、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情况

     二、学习技能性评价

     1、媒体的应用;2、获取信息的方法(指采摄、记写、检索);3、学习档案建立(文件夹)

     三、认知水平评价

     1、对学习主题的认识;2、信息收集;3、信息获取(活动)过程的陈述

     4、对学习活动结果的认识

     四、创新能力评价

     1、对事物的认识;2、对素材处理的创造性;3、知识迁移的创造性

     4、网络伙伴支持率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上力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义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2、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进展的比较流畅。师生互动的场景此起彼伏。依据“创设情境——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思路。教师如同导演将各个“演员”的潜能挖掘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3、⑴ 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遵循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科学补充,构建了一套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体系。

     ⑵ 案例材料的筛选坚持三贴近原则,既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⑶ 情景创设遵循了多样化和综合性原则,一是注重利用图片、纪录片介绍、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若干抽象而又零碎的知识、观点寓于精心构思的活动和场景中,从而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⑷ 注重了与其它科知识的联系,尤其是历史、地理、语文科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联系,培养了学生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

     以上只是预想的理念上的粗浅反思,毕竟我只上过初中课改课程,没上过高中新课改课程。

      二○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