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IPO未必是知音传媒的最优选择|知音传媒集团

    时间:2019-05-11 03:30: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知音传媒必须掌握资本市场的语言,诚恳地面对它的投资者,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最近,有关知音传媒准备发行股票进入资本市场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认为《知音》格调低下,传播不良文化,因此不应该上市。这种主张看似正气凛然,但实际上是把资本市场当做一个道德审判的场所,把一个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当做一种荣誉来看待了,这显然不符合资本市场的实际。知音传媒能不能上市,衡量的依据只能是《证券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目前IPO(新股发行)实行审核制的情况下,它当然还得过证监会发审委这一关,但发审委所进行的只是一般的合规性审核,不涉及对一个企业的道德评判。
      因此,在知音传媒的上市申请公开化以后,文化名人对于《知音》杂志所表示的反感,反而使其在传媒业界舆论场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确实,《知音》虽然是一本刊物,但它同时又具备了企业的身份,而作为一家企业,它当然具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格。文化名人们如果讨厌《知音》,可以拒绝阅读这本刊物,也可以拒绝购买其股票,但即便如此,文化名人也没有权利阻拦其他人阅读《知音》杂志和购买其股票。
      尽管我们不反对知音传媒进行IPO,并且要保护它的这一权利,但又必须指出,对于知音传媒来说,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可能并不是它所应该寻求的最优选择。
      《知音》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在起步阶段是一本以家庭、妇女生活为内容的通俗文化刊物,这样的刊物,在当时的中国有很多,几乎每个省份都有一本甚至两三本。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以后,我们却发现,此类刊物很多已经消失,更多的刊物由于没有变化,在阅读多样化的当下只能艰难维持。唯有《知音》活得有声有色,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大型报刊出版集团,旗下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系列刊物。在众多刊物把注意力放到白领那里,争相将刊物改成豪华包装的时候,《知音》却独辟蹊径,把目光放到了被大多数刊物遗弃的草根人群,从而在一个让文化人不屑一顾的领域做出了大市场。这说明,知音传媒的同仁是有独到的市场眼光的,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圈钱风炽盛的中国资本市场,知音传媒终于按捺不住了,它也希望进入这个市场分一盘美餐。
      其实,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发行股票、上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企业必须支付与这种收益对等的代价。这主要表现在信息公开、红利分配和可能遭遇收购三个方面。企业上市以后,按有关法律规定,就成了公众公司,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开一切重大的企业信息,包括投资项目进展、财务状况等,公司的经营实现充分的透明以后,其商业秘密将很难保守,在与非公众公司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知音传媒此次上市还未成功,即已遭遇社会质疑,这只是它在上市前遭遇的一次“热身考验”,而其上市目标一旦实现,将可能遭受更多的社会质疑,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公关手段,《知音》目前所创下的品牌形象有可能受损。
      另外,企业上市以后,其股权大为增加,股东数量更是大幅增加,他们都有向公司要求红利分配的资格,因此公司必须将利润拿出来与他人分享,这对于一些正处于成长期、利润来源可靠的公司来说,在经济上就有点显得不够划算。知音传媒由于长期的市场经营获利丰厚,其内部员工分配丰厚。而一般地说,一个刊物的职工队伍也不会太庞大,这保证了它有足够的财务运筹能力。但一旦上市,它必须考虑到向社会公众股东的红利分配,从而对它的财务杠杆形成考验。
      特别不可忽视的是,企业上市以后,其股权分布于市场,任何一个对这个企业有所企图的投资机构或投资者,都可以通过对股权的大量购买来达到对企业的控股目的,从而向企业提出如改组董事会、派驻经理人、改变经营方向等要求,只要这种要求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企业就只能服从。这种控股后的并购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如果企业丧失了控股权,就只能听凭他人摆布而无法反抗。对于知音传媒来说,它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当下的文化产业热中,对其觊觎的机构并不在少数,一旦出现恶意收购,那么知音传媒就有可能因上市而遭受灭顶之灾。
      正是由于成为公众公司对企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热衷于股票发行和上市。但我国资本市场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取向偏向于维护企业利益,因此对上市公司的制度约束很宽松,导致上市公司普遍可以没有限度地享受到企业上市的利益,而很少承担义务,比如在信息披露上可以按照公司的需要有所选择,在红利分配上更是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是,最近以来,中国证监会已经开始了对上市公司管理的制度革新,这种革新包括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强化上市公司红利分配的约束机制,因此,未来的上市公司将不大可能像以往那样多享受权利少承担义务,其“上市红利”将有所削弱。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对于像知音传媒这样的企业,上市可能并不是它的最优选择。上市以后,它将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复杂局面,如果它对此缺乏驾驭能力,上市就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知音传媒选择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想要成为一家公众公司,这是弥漫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圈钱风潮对一家刊物的影响。在当下支持文化产业上市的背景之下,知音传媒的选择似乎更可以贴上许多动听的标签。但是,发行股票和上市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既然是经济行为,就必然有其正反两面性。只有权利享受而不需要义务承担的资本市场,其市场表现形式是高度扭曲的,它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也是十分严重的。知音传媒作为一家企业,面对唾手可得的圈钱效益,自然没有必要放弃,但是知音传媒还是应该对上市后可能面临的局面有所准备,有所应对。简单地说,知音传媒必须掌握资本市场的语言,诚恳地面对它的投资者,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人士)

    相关热词搜索: 知音 最优 未必 传媒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