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神女是这样炼成的】 神女

    时间:2019-04-04 03:28: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冷静、内敛的长腿女孩,本报记者石玉的高中同班同学,刻苦、勤奋的飞行学员,坚韧、镇定的女飞行员,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高挑身材、一头干练的短发、神情沉稳安详,眉宇之间透着英武与坚定—这就是万众瞩目的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成长经历中的自信与坚毅,注定她的人生不会平凡。
      生命中的两个瞬间
      2012年6月16日18时47分,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神舟九号飞船狭小的座舱内,指令长景海鹏向左边的刘洋伸出手去,与刘洋的手高兴地握在一起!此刻,酒泉发射中心大厅内掌声雷动:船箭分离,神舟九号进入预定轨道!
      从18时37分在地面点火,到343公里的太空轨道,神九飞船只花了魔幻般的10分钟。第3分钟,推进火箭抛掉逃逸塔(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随后,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第5分钟,整流罩分离;第8分钟,刘洋向舱内的摄相机镜头招手致意。
      在万众瞩目的10分钟里,嫦娥飞天、蟾宫折桂,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此刻在想些什么?身处浩瀚星空、苍茫宇宙,享受着天人对话的独特快感,感受着静谧、绚烂、奇异与神秘。连时间都在此刻变异了:他们的一个半小时,就是地面的24小时,在飞船上看一场电影的时间,就是地球旋转一圈的时间。
      而此刻,刘洋和她的同伴们并不孤独。他们的目光,也可能偶尔瞥一下地球:那蔚蓝色的圆体,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希望的家园,永恒的价值皈依所在。我们只能从传输到地面的视频中,看到被20多斤重的宇航服包裹着、斜躺在座位上的刘洋,那安详、坚毅的眼神在画面中一闪而过。
      让我们再回到地球,时间回溯到15年前。
      1997年6月下旬的一天,下午3时20分,郑州市人民路中段,郑州十一中老校区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搭好了几层架子,97级5班的同学们正在这里拍摄毕业照。
      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就要高考了,不久之后,大家就要从此分道扬镳,走向各自人生的岔道口。同学们大都神色木然,甚或有些紧张、抑郁。
      作为刘洋的高一同班同学、“定格”在第三排的时代周报记者石玉心情郁郁,犹如黑云压城。
      但是,站在第二排左起第七位的刘洋的表情,却是少有的从容,洋溢着微笑,透着自信、透着阳光—与15年后在太空中的眼神是如此相似。
      照片拍完后两个月,刘洋被空军招飞,考上了飞行学院,当上了军人。从此,时代周报记者便没有她的音讯,高中毕业(1997年)至今15年,间或听说她一直在武汉军区工作,做飞行员。
      但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她会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个中国女性。这种喜悦,来得太突然。事后,与同学交流得知,今年春节前后,即有消息释放出来,刘洋进入7名候选者名单。但这仅限于家人以及和她非常要好的个别同学。
      “仔细看她的嘴角,有股子韧劲、犟劲,那种不服输、不怕事的强大的自信。就凭这心理素质,能当上航天员,或许就是天生注定的,她太适合了。”河南一位资深媒体人士评价。刘洋成长轨迹中的点滴事例,无一不透出这种“韧劲”来。
      神女初长成
      刘洋是独生女,1978年出生于郑州市管城区货站街郑州第一食品厂家属院。父亲刘士林,原为郑州市第一食品厂技术课助理工程师;母亲牛喜云,最初是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职工。刘洋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正是在郑州第一食品厂家属院度过的。沧桑的过道,老院子,和粗壮的梧桐树洒下的树荫,都曾跳跃过刘洋活泼的身影。
      牛喜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教育下一代,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孩子打好基础,前面的1倒了,后面再多零都不管用。”刘洋父母教育孩子很用心,当然女儿也很争气。
      刘洋上小学时,外出要被“定位”。出家门,必须在桌上放纸条写明要去哪儿。刘洋小时候好吃米皮。一次又要吃,被拒绝,大哭。牛喜云只好带她吃。吃了四碗,撑得站不起来。这是牛喜云记忆中仅有一次对女儿的“放纵”。刘洋从小形成一个习惯,吃东西前,必须先让长辈,此后一直如此。
      刘洋的二姨,讲了件刘洋上小学的事儿:洋洋这姑娘小时候学习特别好,她每天放学回来就自己做作业,从来不用父母催。
      有一次,刘洋放学回来又闷在屋里做作业,爸爸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院子里玩,也想让她出去玩一下再回来做。刘洋不肯,说要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
      母亲牛喜云有些生气了,就把刘洋拉到门外,让她去玩玩再回来,随后顺手关上了门。10多分钟过去了,刘洋爸爸偷偷拉开门一看,女儿还捏着笔站在门口,完全没理会外面玩得正欢的小朋友。
      除了学习出众,刘洋从小全面发展。牛喜云向记者们展示了刘洋得到的各种奖励:小学,刘洋得三好学生等奖状10余张;中学,拿各种竞赛(包括象棋比赛)奖项30余次。
      初中升高中,刘洋本来可以上教学成绩更好一些的郑州一高,父母偏让她上离家近的十一中。父母最担心她谈恋爱,因为有个工友的女儿因早恋学习成绩剧降。刘洋最终妥协,哭道:“我要考不上大学,会一辈子埋怨你们。”牛喜云说,刘洋上高中那三年她因此提心吊胆。
      事实上,刘洋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刘洋的高中同学王旭峰说,刘洋读书时就有个外号叫“万里挑一”。谈到这个外号,王旭峰解释说是因为刘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非常稳定不偏科,各科成绩都很好。
      一下课,刘洋就到讲台边等老师问问题—这是高中语文老师李凤云对刘洋最深刻的印象,这个习惯她保持了3年。
      王旭峰和刘洋家离得不远,常和刘洋一起骑自行车上学。在班里,他和刘洋的座位也离得近,只隔一个走道。有一次,他听见刘洋叹气,就问她咋了,她说:“哎,相同的题又做错了,很不应该。我发誓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王旭峰说,刘洋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前十名。
      那时的刘洋,梳着干练的马尾辫,穿着朴素,略显瘦削,大方、从容、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刘洋也渐渐地长大了,韧劲、犟劲儿的性格也固定下来。
      那时,在时代周报记者的印象中,刘洋内敛、坚强、能吃苦,身上没有一点娇气。行事低调,中规中矩,没做过一件出格的事情。   所以,虽然是女生中成绩最好的,但是常常感受不到她的存在,虽然她一直担任着班上的团支书,但却很少参加学习之外的其他文体活动。
      岁月荏苒,留存在记忆中的,只是一个沉默的刘洋—待人很和气友善、见同学就笑、下了晚自习就飞快骑车回家的那个长腿女孩。
      当时的刘洋,从来没有被老师批评过,但也从来没有被老师特别表扬过,如同一块黑夜中的璞玉,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才会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往往感觉不到她存在的人,最厉害。”刘洋高中同学秦峰说,“不把她推到这个位置上,她可以不讲,但推上来了,她就可以讲得很好。”秦峰这样评价刘洋的表达能力,这种个性也体现在其他方面。秦峰记忆最深刻的,是刘洋在运动场上。黑黑的脸庞,腮帮子红红的,满头大汗,“很多女孩不会那么卖力气,但刘洋是一个很认真做事的人,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秦峰说。
      秦峰的回忆,补充了时代周报记者记忆中的许多空白。秦峰总结的“认真”“卖力”的气质,也表现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刘洋高中时的体育成绩并不突出,800米成绩刚刚及格,入大学后(长春飞行学院),她刻苦训练,一次,同在长春读大学的高中同学李倩去见她,她告诉李倩:“我现在可以啦!按照高中标准,现在我800米能拿满分……”刘洋在大学以前不会游泳,但在长春飞行学院读书时,她用一周时间学会了游泳,而且一次游完1500米,中途不用休息。
      这种韧劲的养成,也和家庭环境的激励密不可分。郑州第一食品厂于1990年代中期破产,父亲刘士林1996年下岗,为给女儿筹大学学费,在街头修自行车8个月。这名助理工程师刚开始修车时总红着脸甚至躲起来。冬天,手冻得裂口子,累得进了医院。之后,他辗转在几个小厂打工。
      “当时,我去看过我哥(刘士林)三回,他蹲在一个厕所旁给别人修自行车,满手油污……”刘洋的叔叔刘中林说着说着眼圈红了,背过身去,“那是给(他)妞挣学费呀……”
      神女与神九
      刘洋之于招飞,纯粹是命运的偶然。时代周报记者曾问过刘洋的母亲牛喜云,当时知道学校招飞的时候,心里第一反应是什么?牛喜云回答:“我们支持女儿的决定。”
      当时,郑州十一中虽属郑州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排名前列,但1990年代后期的高考仍然属于选拔式高考,虽然在重点班排名前十名,考入本科无虞。但是,多一种出路,必然增加人生的机遇。而当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普遍的理想就是能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精英,而“飞行员”自然在精英之列。不过,“航天员”当时还没有进入高中生的字典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空军第一次在河南招飞。班主任吴秋月老师推荐刘洋去试一试。当时,吴老师感觉刘洋很全面,学习、身体、心理素质各方面都很过硬。总之,老师的意见,比当时父母的意见更为重要。
      1997年4月,高考前夕。清晨6点,郑州十一中教导处工作的王国祥,开着一辆面包车,载着刘洋和另外4名女学生参加空军招飞体检。王国祥回忆,其他女生叽叽喳喳聊天,刘洋则一直没怎么说话,但状态却一点也不紧张。
      第一次体检当天,5名女生中,仅有刘洋和另外一人通过。她还是没怎么说话,也没表现得特别高兴。
      几天以后,王国祥再次带着两人去参加测试。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并未当场公布,因为成绩未卜。“另一位女生显得忐忑,几次流露出她向往当飞行员的强烈意愿。”王国祥记得,刘洋仍没怎么说话。但最后结果出来,只有刘洋成功通过这次体检。
      此后的5月中旬,刘洋又由另一位老师带队,赴济南参加最后的复检。结果出来,她是当时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惟一一个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飞行学院,刘洋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晨练别人跑5公里,她跑7公里。2001年毕业后,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她刻苦钻研飞行技术,在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位“放单飞”。
      搭乘过神六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费俊龙曾告诉媒体,某些航天员的指令会精确到0.001秒,这要求航天员心理素质极为过硬。刘洋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中以后的生活中,获得了加倍的培养和锻炼。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飞机起飞离地10米左右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便充满了焦糊味。危急时刻,刘洋表现镇定,集中精力保持飞机状态,和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刘洋曾在一首诗里写道:“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盛开。作为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瑰)园。”
      “每一次飞行升空,每一次返航着陆,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涅槃。”刘洋也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在此期间,刘洋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和同在该部服役的丈夫相识、相恋,并于2004年在武汉结婚。
      如果说刘洋成为飞行员是偶然性因素居多,那么,成为航天员,则蕴含着一种必然。
      2009年,刘洋作为空军运输机飞行员,刚好赶上在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她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入选。入队刚两年,又赶上我国实施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她以优异成绩通过定选考核,成功入选任务乘组。
      2012年6月15日,神九升空前一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一组被正式确定为神九乘组。神九预计执行飞行任务13天,专家称,此前的神五、神六、神七的载人活动,从没有过13天之长。与此前载人飞天相比,这次将是航天员在天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升空后的3名航天员各有分工,刘旺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景海鹏作为指令长负责整体,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
      18日下午2点多,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太空,两个航天器紧紧相拥。3小时后,景海鹏、刘旺、刘洋像鱼儿一样,依次“游”进天宫。这是神九任务中的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将在天宫工作生活6天左右,之后,再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刘洋对舱内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跟踪拍摄,其间,她还玩起了“自拍”,心态轻松。
      从18日23时开始,3名宇航员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景海鹏和刘旺还帮助刘洋进行了骑单车锻炼。进入天宫一号后,他们完成了气体采样以及一些设备的更换工作。目前,天宫一号内的环境条件非常好,温度在22-23摄氏度,湿度40%,整体环境相当舒适。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社论指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的意义,不亚于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完成的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载人飞行,刘洋代表中国载人航天的“半边天”事业。
      目前,全球已有56位女航天员飞上太空,其中美国46人,苏联和俄罗斯3人,加拿大、日本各2人,英国、法国和韩国各一人,而刘洋的升空,填补了中国的空白。刘洋作为我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同时又是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执行任务的代表,自然被格外关注。
      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向媒体介绍了航天员的生活工作情况。黄伟芬还曾与刘洋进行了天地通话。
      黄伟芬说:“我问刘洋的感觉和感受,比如‘你觉得太空中飘浮是否特别美妙’?”
      刘洋的回答简练干脆:“飘浮确实美妙,但操作就不容易了。”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成都商报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是这样 神女 炼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