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让创新之光闪耀在小学数学课堂|同步课堂小学数学

    时间:2019-04-23 03:35: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一、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的主体性张扬和个性确立的最高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 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种需要其实 也正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创新教育并不能要求小学生有多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 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从小就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和深厚的创造兴趣。而教师只有注重创设宽松、民主 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更好地培养 ,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实际的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的创 造渴求,让学生坚信“我能行”,引导他们创造性地思考,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 回答与提问,教师首先鼓励表扬,然后再分析答案正确与否。鼓励学生凡事要问一个为什么,可不可从另一角 度思考,用另一方法解释,学会将生活现象归结为数学问题,探求出别人没有发现的解答策略等。当学生有创 造思维的萌芽时,我总是“小题大做”,加以表扬,鼓励,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创造活动作为人类最特殊的活动,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作用,还需要非智力因素一一动机和个性的推动和协调。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积累和发挥,促进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形成。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以“助手”、“顾问”、“合作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适时地参加与学生的讨论,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换意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予以特别重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探索性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创设游戏性情境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数学新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数学新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1.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直观操作,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具、学具的使用。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可让学生动手折纸,亲自“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感性困难材料,引导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2. 亲身体验
      体验成功,可以发展小学生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兴趣也会随之产生和发展。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其力量就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他本身有时是觉察不出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答对了,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在他的心里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因而就能更加发奋学习的增强自信心,进一步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实现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创新思维,为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 之光 闪耀 小学数学 课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