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0-10-08 08:50: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常见易书写错的词归纳

     肄业 更迭 编纂 篡改 凋敝 陷阱 誊写 杀戮 邮戳 瑕疵 荫庇 感慨

     气概 杂沓 杳然 揉面 杂糅 慑服 摄政 吉祥 安详 萧瑟 洞箫 冬蛰

     蜇人 崇高 作祟 端倪 睥睨 临摹 观摩 沉湎 缅怀 提炼 练达 勤恳

     开垦 慰藉 狼藉 通缉 编辑 朝晖 辉映 涣散 焕发 真谛 缔造 蹉跎

     切磋 驰名 松弛 嗔怪 瞋视 彪炳 权柄 诀窍 抉择 厄运 恶俗 噩梦

     发泄 泻肚 家具 三伏 毕竟 竞赛 风采 喝彩 消融 销售

      受贿 授课

     相貌

      肖像 坐落 座钟 和蔼

     云霭

     消磨意志 销声匿迹 九霄云外 元宵灯会 同心协力 胁生双翅 绵里藏针

     棉纺织品 跳梁小丑 黄粱美梦 面黄肌瘦 饥不择食 稽查走私 辑录成书

     济世安民 跻身文坛 精明干练 千锤百炼 生活糜烂 靡计可施 天上宫阙

     填一阕词 徇私舞弊 江湖义气 意气用事 过犹不及 怨天尤人 与日俱增

     生杀予夺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淡妆浓抹 乔装打扮 处世为人 无事生非

     相机行事 险象环生 历历在目 变本加厉 一本万利 励精图治 先进事迹

     光辉业绩 皇天后土 飞黄腾达 宇宙洪荒 鸿蒙初辟 轰动一时 哄抢物品

     防患未然 何妨一试 各行其是 无裨于事 理屈词穷 曲意逢迎

     高考易错成语归纳

     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面对面的教导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不用于贬义。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蛮横。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府,指待人处事的心机,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沉深远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胸襟坦白,没有什么隐藏。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不足为训:不值得做为准则或典范,不值得效仿。与教训无关。

     无所不至: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机。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振振有词:形容自认为有理,说个不停,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或事态发展出人意料。

     相敬如宾:互相敬重,如同对待宾客一样。后用“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心有余悸: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含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屡次试验都不错。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来实现”句式杂糅。)2. 主语重复(两个以上主语)。

     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组织教育取得了突破性飞进展。(主语“全体教职员工”“素质教育”。)

     (五)表意不明。

     1. 省略不当。

     例: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谁“逃之夭夭”?不明确。)

     2. 歧义。

     由词的多义性造成:开到的是他父亲。(“开刀”有歧义。)

     由短语的不同层次划分造成:张指导员把我们几个连的干部叫到了团部。(几个/连的干部;几个连的/干部。)

     (六)不合逻辑及其他。

     1. 不合事实。

     例: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动作与老人年龄不符。)

     2. 不合谦敬。

     例: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国内高水平科学家的鼎力支持,许多著名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社会反响更是热烈非凡。(“忝列其间”是谦词,应用于自己。)

     

     高考古诗备考指津

      分析情感试题在高考古诗鉴赏题四种主打题型(分析意境、分析手法、品析炼字和分析情感)中出现频率最高,2004—2008年平均每年17套试题中就有ll道试题是分析情感试题。借景抒情手法是分析情感试题的命题核心点,因此复习备考中应重点培养考生从景与情关系角度分析写景诗的鉴赏能力。

      三、技法点拨

      首先,从以下五个角度高屋建瓴地把握全诗情感。

      1.知人论世——对于熟悉的作者,可从其生平、思想、风格和所处时代挖掘出解读全诗所需信息。如陆游和辛弃疾都身处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南宋,始终把洗雪民族耻辱、收复失地作为毕生事业,创作了许多表达抗金收复家园理想和壮志未酬感慨的诗作,因此解读这两位诗人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2005年北京卷考查的就是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中抗金报国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对于陌生作者,考生要抓住诗下注释中简介其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的关键词,挖掘其隐性信息来解读全诗。如

     2008年安徽卷简介谢枋得的注释中“宋末”、“以忠义自任”即是关键词。“宋末”暗示了当时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的黑暗现实,“以忠义自任”暗点谢枋得有民族气节。把握了这一时代背景和作者人格就能准确分析【例1】。

      2.分析意象——古诗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义的意象。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芳草、落花、鹧鸪、流水、夕阳等是抒发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等各种凄凉伤感之情:梅花、菊花、荷花、松树、竹子等意象常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节操等等。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即可见微知著。

      3.明确类别——各类诗歌抒发的情感也有规律可循。田园诗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抨击统治者的穷兵黩武。送别诗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思乡诗表达游子或征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咏物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咏史诗表达缅怀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之志,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抒发国土沦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击昏庸腐朽统治集团。如2007年湖北卷【例6】题比较吴融的《华清官》和李约的《过华清宫》。两首诗题目中都有“华清宫”,华清官是唐代皇帝行宫,唐玄宗每到冬天都带着达官权贵到那里避寒,可知这是吟讽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咏史诗。据此答案是:吴诗写景抒怀,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诗怀古伤今,讽刺统治者安逸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4.抓情感语——诗的标题或正文常含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标题常含“怨、愤、哀、喜、别”等表达情感的词语,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2007年重庆卷自居易《惜牡丹花》等。许多诗句中常有“孤”、“独”、“悲”、“愁”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诗眼,如2004年广东卷札甫《江汉》中“永夜月同孤”的“孤”字,流露了作者苦无知音、孤独烦闷的情怀,2008年湖南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字统摄了全诗情感。

      5.卒章显志——在全诗结尾作者揭示出自己要表达的心志或情怀的写法叫卒章显志。律诗一般是后两联抒情言志。因此许多思想情感分析类试题都围绕律诗尾联设问,把握全诗主旨的捷径就是深入探究诗的末联(句)含义。如2008年江苏卷要求分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尾联的思想情感,【例4】的答案是:“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表达了作者忧虑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奸邪为非作歹的忧国忧君情怀,“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抒发了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贤者不得任用,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其次,熟记答题所需的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解答分析古诗情感试题常用术语有:“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傲不群、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最后,按照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思路规范答题。

      分析意象试题答案可按照“借(用)意象+的+意象的特征,表达(抒发)了+概括情感的短句”格式表述。如【例l】答案是:作者借小孤山砥柱中流,形象表达了身为末世孤臣,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分析意境试题按照“概括特征→捕述画面→点出情感”三步答题。分析炼字试题按照“指炼字→分析含义→点明情感”三步答题。如【例3】题干中已具体指出诗句中炼字,所以省略第一步 “指出炼字”,答案是:“穿”字写诗人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踽踽独行之状(分析含义),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的情绪(点出情感)。“数”字写诗人独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着流萤(分析含义),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点出情感)。

      分析全诗情感试题要分句(联)逐层分析,答案要按“总括语→分析语”的总分格式表述。如【例5】答案是:表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总括语)。一、二两句写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凄冷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家门,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分析语)。

      此外,分析古诗情感时要特别注意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多非常复杂的情感。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津

      一、品语言

      关键是要“品”出作者一些特殊的用语魅力,这往往也是命题人喜欢切入的问题点。如2011年全国卷I第14题就是考查考生对作者使用反常规语言搭配的把握和理解,由此切入就能较容易地品味出作者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从生理感觉上来说,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如果说能“听”到,那也是意会的;另

     外,从认识层面上说,“想”毕竟加入了作者主观思考的意味,这其实是作者在对自然进行品味和探索。

      品语言还要注意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如2006年湖北卷第17题,特别要注意“带回”一词,“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田野的活跃的气氛”的含义就是答案的第一方面,“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含义就是答案的第二方面。

      二、抓结构

      抓结构要注意充分考虑原文行文的逻辑顺序。如2006年全国卷I第16题的回答重点就在于要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纵观全文,作者始终强调的是

     “阳光”。回答第一问时可以以逗号为界,逗号前后都照顾到了,答案也就自然明确了。第二问已经规定了要“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的有效阅读区间,所以也可以很快找到肯定阳光的有关表述。

      对思路结构的把握理解有时还不能只局限于表面,如全国卷Ⅱ的第16题就要求考生回答出文中隐喻性的结构。而这隐喻性的结构显然和文中显性的思路是不一致的。但只要我们理清“我”家乡的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绵绵土的炕上,绵绵土与故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回忆绵绵土、抒写沙漠,皆因为它们寄托着“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也就自然可以找到文章隐喻性的表达结构。

      三、明主旨

      理解主旨除了要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作整体把握,还要注意从文章自然的层次出发,由表面而深入地去理解。如2006年全国卷I第17题,“阳光的香味”是和夜来香以及昙花的香形成对比的,重在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的劳动,还有农夫的选择,进而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甚至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样透过语言层面来概括主旨就会更全面、更准确了。

      明确主旨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命题人设题一般是出于对作者观点的认识,而我们的考生往往侧重于自己的理解,从而出现偏颇。如2006年江苏卷第16题考查的就是考生对作者思路的概括分析。作者对“牛鹭图”是由衷赞美的,但那只是古老的象征。而今,这种情景很难维持下去。此情此景下,作者对古老的农耕文明充满了眷恋,为其终将消失而感到惆怅。这从文章的末段中“尽管这个场景太古老太原始……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便可得出结论。

      四、过筛子

      就是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筛选。筛选可以从关键词上去突破。一般来说,关键词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如2006年全国卷Ⅱ的第14题,答题时首先应筛选出描写“绵绵土”的句子来,然后抓住“绵绵土”前面的修饰成分,就可以答出“细柔”“金黄”“温暖”这三个特点来。文中第12段前两句也是描写“绵绵土”的,可以整合出如下意思: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从远远的地方飞到我故乡的净土。

      五、网整体

      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从整体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有些题目甚至在题干上会明确提示考生“从全文看”。

      在把握整体的同时还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归纳和逻辑分析,注意其间的内在联系。如2006年重庆卷的第16题,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限制语,就标题而言,作者对“村落”是怎样说开去的?既然是说开,就应该知道是怎样开始、怎样展开、怎样结尾的。分析文章,我们不难看到:第一段是就人们对“村落”的误解引出话题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是从南方和北方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形象地描绘了“村落”,诠释了“村落”的含义;第四段分析“村落”自古以来积淀的内涵,更多是抽象的分析;从第五段到结束,主要是作者现身说法,从自己的角度反思了对“村落”的误解,抒发了一种伤感的情绪。这道题虽说难度不大,但如果归纳、分析、表达能力欠缺也不易作答。

     

     作文审题技巧

     一、审题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型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删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的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人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人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提炼本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例如: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6、同异互求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

      如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一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格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7、反弹琵琶法。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蜕:“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可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8、联系社会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人类社会。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审题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从而联系社会,人们如果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2009高语文得分技巧

      技巧一:浏览全卷,胸有成竹。

      拿到试卷后,有些考生就往往迫不及待地埋头答题,结果最后或者忘了填写考号和姓名,或者因为对全卷不了解而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或者答了一半才发现卷子印刷有问题……最终后悔莫及,遗憾终生。所以,拿到试卷、填写完卷头后,先不要急于做题,而是拿起卷子,仔细地、一页一页地浏览一下全卷,一是看看页码全不

     全,印刷有没有问题,二是对全卷的结构、题量和难易程度有个基本了解,也便于对全卷的答题时间有个合理分配。这样既不会造成缺憾,又能及早对全卷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还能在考场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技巧二 :依次作答,敢于放弃。

      有些考生做题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按顺序去做,而是先挑后拣着去做,结果是自乱阵脚,丢三落四。其实,答卷时还是按照试题的顺序,从前到后,依次去答为好,这既符合试卷结构上由易到难的排序,也符合人们的习惯,不容易遗忘试题。在依次答题过程中,万一碰到了一时不会做的试题,也不要在它上面过分纠缠,浪费时间,要敢于暂时放弃。因为暂时放弃它是为了赢得时间去完成后面的大题,况且答完全卷复查时还可以再去仔细地思考它。

      技巧三:仔细审题。分清正误。

      高考的第1卷都是单项选择题,题目往往是让选出“正确”(如“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最恰当”、“准确”等)的或者是“错误”(如“不恰当”、“不正确”、“有误”等)的一项,如果不仔细辨别,极易搞错、选反。许多考生答题出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没辨清是选“正”还是选“误”,结果导致出错。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分清正误,特别是对“不正确”、“没错误”一类的表述高度留心,以免选反。

      技巧四:推测排除,相信直觉。

      对于选项的确定'要善于运用排除法、遴选法、推测法等方法,只要有一点不符合题目要求,就可以排除掉,直至最后一项;或者只选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反复遴选,得出答案;或者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推测,看哪个选项符合要求……有时候,你可能开始觉得这个项该选,后来又觉得那个项该选,反复琢磨,也拿不定主意。这时,直觉经常是正确的,要选你最初选定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因为那往往是你长期形成的语感在起作用。

      技巧五:对准题号,及时涂写。

      第1卷的选择题,因为要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所以存在着在试题上选完后,还要用铅笔将选好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这一条程序。是选一个涂一个,还是全部选完后再一一涂写,这可以根据各人的习惯而

     定,但一定要及时地将选好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千万不要等到把第Ⅱ卷答完后才涂。曾经有个考生到考试结束时才急急忙忙涂答案,铃声响了还未涂完一半,哭着让监考老师给他延长几分钟。另外,涂写答案时,一定要对准题号,防止串行涂错。

      技巧六:以空定字,抓住要领。

      随着高考语文的不断改革,主观性试题有所增加。回答简答题、概括题等主观性试题时,可以根据试卷所留的答题空间来确定回答的文字量。一般来说,试题所留的答题空间,基本上是按答案文字的多少来预留的。空格多的,答案可能要长些;反之,答案就短些。有些考生回答这类试题时,往往不顾及空格的多少。空格很少的,答案却很长,以至写到格子以外去了,影响了卷面的整洁;空格长的,反而写得很少,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都是需要注改进的。

      技巧七:善于表达。不留空白。

      主观性试题的回答,既要看考生语言组织能力、文意概括能力,还要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的要害,精心组织语言,准确表达题意。对于不会答的题目,也千万不要放弃,不要留下一个题的空白。实在不会答时,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哪怕在题目外围“硬答”一些不很切题的答案,也不要留下空题。把它“回答”了,阅卷老师能不考虑你的“辛苦”吗?

      技巧八:规范作文。适度创新。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近年来对高考作文的炒作也愈来愈热,特别是考场满分作文。于是,有些考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盲目模仿“满分作文”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往往适得其反。考场作文,有题目、内容、时间等方面的诸多要求,一时要有大的创新难度很大。所以,考生还是按照平时的训练,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用规范的文体,写规范的作文,只要能在立意、构思、文采等方面有一点创新就是好文章了。当然,对于写作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来说,尽可以在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技巧九:书写整洁。卷面美观。

      字是一个人的脸面,试卷的卷面书写更是如此。字写得工整、规范、美观,一方面让阅卷老师能够看清楚,不至于因为书写潦草而误判;另一方面,整洁美观的卷

     面也会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愉悦、舒心的感觉,无形中会得到一些“印象分”,这是无法实际看到的。当然,每位考生的字写得有好有差,要一时把字写得很漂亮也是无法做到的,但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把字写规范,不草不连,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使卷面整洁美观。

      技巧十:做完全卷,认真检查。

     在正式答题前应该对答题的时间(如作文需要多少时间)要做出合理分配,最后要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认真检查全卷,看有没有遗漏未答的试题,看有没有一时的笔误写错:或者对于前面当时不会做的题,现在可以回头来再做一下,也许会茅塞顿开。因此,考试结束之前,一定要对全卷认真复查一遍,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语文学习要注重总结,下面是几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

      C写到write D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 B象征写法 C烘托写法

      D以小见大写法 E先扬后抑写法

      F虚实结合写法 G夹叙夹议写法

     17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