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生物教学中指导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心得

    时间:2019-05-23 03:17: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三个课程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科教学中的研习活动,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其优势有利于提高学习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学习效率比较低。接受性学习,即学习者把以已成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的特点是强调从一般到个别,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学生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
      我们过去过多地强调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忽视了“研究性学习”。而今强调“研究性学习”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因此,我们强调的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避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应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接受性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要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探究首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所以在创设情境时要生活化,把生活中真实的生物现象作为问题情境提出来,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
      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时,可利用刘翔夺得110m栏冠军的真实事例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比赛前刘翔喝了一杯糖水。请问:赛前喝一杯糖水对刘翔夺冠是否有作用?如果有用,那么又有什么作用?糖水中的糖最终的去向如何?请分析糖分的去向过程?另外,在创设问题情境前,要对学情进行分析研究,避免创设的问题情境走向极端。
      (二)善于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融入一些经验性学习
      现行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形、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教科书中有很多实验、探究活动,如果学校有条件,应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
      (三)善于分配教学时间
      目前在探究性学习中,被动接受的学习时间过多,而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太少。这说明教师受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教师的中心地位舍不得放弃。有的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顾具体内容,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探究一番,或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让学生探究一些无关的问题,致使探究性学习浮于表面,没有达到探究的真正目的。承载着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不但要求教师科学规划课堂时间的展开顺序环节,还要根据所要完成所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和生成的智能结构,认真设计每一课时展开环节的空间形式,从而使教学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实现最优的组合,达到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以求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四)善于把握课堂节奏
      由于探究性学习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使得教和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物课堂较之过去更生动了,更丰富了。但是与此同时,课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老师反映课堂变的热闹了但失去了应有的秩序;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常游离活动之外;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无从回答或乱答一气,与课题不沾边,以至于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对学情不甚了解所致。要解决此问题,要求教师在课下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依据学情设置适当的教学过程,并要注意教学中纪律的维持。
      (五)探究性学习中的存在问题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1、 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
      很多老师心目中的探究性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搜集材料制作演示稿在课上进行成果汇报。查阅资料、制演示稿、准备发言等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只重视成果汇报的热闹花哨,而不重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缺乏体现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点拨,只有探究的形式表现而没有师生间的实质性交往和思维碰撞。在这些形式的探究教学中,学生真可谓“动”起来了,可是科学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从这个意义上说“行动不如心动”。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应该真实、平实。
      2、不能什么都拿来“探”,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提倡探究性学习不能完全否定讲授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但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索的结晶,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有些知识内容难于或不适于通过探究性学习去获取,也就没必要设计成探究性学习模式。讲授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均是中学生物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能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先进的讲授式学习就是落后的。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学生在学习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最终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布鲁诺曾说过:“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学科知识,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在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要想使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就要求老师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上下大功夫,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同者、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为。这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指导学生 性学 走向 接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