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危机下的解读

    时间:2020-11-14 08:13: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在回顾了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企业以及政府3个视角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文章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贡献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48.2%,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已占到75%。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却处于“强位弱势”的境地。其中,“融资难”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至今仍未有效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我国亦受到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小企业所受影响尤为显著。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融资难”便成为关乎中小企业在危机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一般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企业由于其信息不透明,往往不能够提供充分的抵押或担保,使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林毅夫、孙希芳,2005),导致其在金融市场上的遭遇融资困境。在此情况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主要从资金的需求及供给方面展开讨论。
     
        (一)资金的需求:融资结构的选择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中被较多采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是Myers(1984)提出的融资次序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会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首先选择无交易成本的内源融资,其次会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才会选择股权融资。对于融资次序理论在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应用,现有文献主要从控制权转移和信息披露成本方面进行了扩展。融资次序理论从信息不对称出发解释了短期内企业对融资结构的选择,生命周期理论则分析了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在创立初期,由于规模小及信息封闭等原因,难以获得外源融资,企业多依赖初始内部融资、贸易信贷或天使融资;
    步入成长期后,企业规模扩大、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增多,企业可以通过金融中介获得外源融资;
    最后,企业进入持续增长的成熟期后,则有机会通过公开市场获得外部股权融资,此时债务融资比例会下降,股权融资的比例将会上升(Berger and Udell,1998)。张捷和王霄(2002)则指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
     
        (二)资金的供给:银行信贷与民间金融
     
        1、信贷配给。Stiglitz and Weiss(1981)的模型证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产生均衡信贷配给的原因,银行的贷款供给并非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国内关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探讨以王霄和张捷(2003)最具代表性,他们将抵押品和企业规模作为均衡信贷配给中的内生决策变量,得出的结论是:在信贷配给中被排除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小于银行所要求的临界抵押品价值量的中小企业。
     
        2、银行结构。中小银行因其信息优势比大银行更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林毅夫、李永军,2001)。张捷(2002)则从关系型贷款的角度分析了小银行的优势。此外,Berger et al.(1998)的经验研究发现:大银行间的合并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
    小银行间的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
     
        3、所有制歧视。该观点认为:中小企业大多属于非国有经济,而占据金融市场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国有经济存在所有制歧视,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徐滇庆(2002)指出,国有银行将70%以上的贷款给了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则明显支持不够。而张捷和王霄(2002)的经验证据却表明所有制歧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并不显著。
     
        4、规模歧视。中小企业规模小,其经营活动的不规范及不确定性导致其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比大企业更加严重,银行在企业规模上的歧视让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李扬,2002)。相比所有制歧视,规模歧视在经验证据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张捷、王霄,2002)。
     
        5、民间金融。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构成了民间金融的市场基础。随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贷款门槛不断提高,许多中小企业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2002)。林毅夫和孙希芳(2005)认为中小企业融资依赖的是“软信息”,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在搜集“软信息”方面更有优势。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本文从以下视角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
     
        (一)银行视角
     
        在这次次贷危机中,我国银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海外投资业务带来的直接损失;
    实体经济所受影响对银行业的倒灌作用;
    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放慢(王志峰,2009)。以上不利因素会使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信贷资金会更多地向大型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倾斜。因此,从银行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会更严峻。
     
        (二)企业视角
     
        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金融危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大。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综合来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萎缩;
    二是,生产成本的提高。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财务状况恶化,使其在融资市场上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
     
        (三)政府视角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措施:2008年5月8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8月,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随后,央行9月份又推出了《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以合法地位;
    2008年下半年,央行上调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同期,央行两次下调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了1个和2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10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以上政策和措施虽然并不能完全填补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并带给市场信心。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一个系统工程
     
        (一)政府的支持
     
        1、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能部分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较少,尚未形成对中小企业的有力支持。对此,政府应当进一步放开担保公司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并鼓励用社会资金筹建担保公司,使政府、法人及其他出资人均可设立信用担保公司;
    加大对担保公司实施减免税政策的范围;
    完善担保机构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如通过再担保机构、政府专项资金以及风险基金等方式提供风险补偿。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国内学者普遍认同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优势。从长期来看,放松银行业准入限制,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效办法(李志赟,2002)。从短期来看,作为补救措施,鼓励大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仍有必要。
     
        3、合理发展民间金融。近期,小额贷款公司的放开和民间借贷的合法化,表明民间金融正被纳入到正式的金融体系之中,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承认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民间金融目前尚不规范,需要正确的引导。
     
        4、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随后,央行多次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2004年10月29日,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的贷款利率上限,这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意义在于,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限制,并不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反而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郭斌、刘曼路,2002)。
     
        以上政府支持途径主要是金融体系方面的改革措施,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如大规模减税、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等。
     
        (二)金融机构的支持
     
        1、适当降低贷款决策层次。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金融业整合,在促进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同时,造成银行贷款决策层次普遍上移。其结果是,信贷资金被更多的投向大企业和大项目,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张捷,2002)。降低贷款决策层次可以改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同时应考虑到,在银行的治理结构以及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地降低贷款决策层次可能会导致极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需谨慎。
     
        2、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业务创新。商业银行融资产品品种单一、业务程序僵化以及创新力度不够,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小、快、频的特点,现有的银行业务机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贴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各银行应当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贷管理部门,并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在融资产品上,银行应加大投入,鼓励在贷款类、理财类、票据类以及租赁类融资业务上进行创新。
     
        3、发展关系型贷款。关系型贷款因其在处理“软信息”上的优势,可以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目的,银行与企业之间应当建立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银企关系的改善有助于银行搜集“软信息”从而降低贷款成本,对中小企业而言则增加了其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
     
        (三)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1、拓展融资渠道。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内源融资方面,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即由企业内部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票。这种方式既可以扩大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又能够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在外源融资方面,鼓励中小企业间开展金融互助合作,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
     
        2、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也是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应尽快制定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做到信守合同、依法纳税以及如期偿还债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誉,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
     
        3、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无疑对其融资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金融危机,许多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科学的战略决策、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建立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等,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经营实力,在危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资金的需求、供给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显严峻,其解决途径需从政府、金融机构的支持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入手,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
        3、田晓霞.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5).
        4、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
        5、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
        *本文系南充市社科规划资助课题(2008年第11号)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金融危机 解读 中小企业融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