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十七讲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党课学习讲稿

    时间:2020-11-03 09:00: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第二十七讲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XXX

     (2018年8月13日)

     前言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通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经党中央批准,为推动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文原著,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威力。

     编者按: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分三十讲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经党中央批准,为推动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十六讲内容包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二、“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三、“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四、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

     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辟了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和世界各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深刻把握和理解“一带一路”重大意义的基本出发点。

     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这“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我们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这一重大合作倡议,既对新时代我国开放空间布局进行了统筹谋划,又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这是我们党关于开放理论的重大创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其深层次根源,仍然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实现发展?是在弱肉强食、以邻为壑中掠夺,还是在求同存异、共生共荣中实现?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纵深视野和大国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一重大合作倡议,旨在同沿线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稳定,一直是人类社会努力的方向。为此,国际社会不断探索,既有成功经验,也不乏失败教训。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和世界各国的合唱。这一重大合作倡议,坚持继承创新、主动作为,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和谐共融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动现有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增量改革,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要把“一带一路”真正打造成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沿线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着力化解热点,坚持政治解决;要着力斡旋调解,坚持公道正义;要着力推进反恐,标本兼治,消除贫困落后和社会不公。

     “一带一路”是繁荣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相互促进,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要加强互联互通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

     “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带一路”是文明之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智库、民间组织往来和国际反腐合作,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

     三、“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提出以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沿线国家广泛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朋友圈”不断扩大,不仅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共商共建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全球治理观,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共商”就是沟通协商,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共建”就是共同参与,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共享”就是实现互利共赢,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充分尊重各国差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同探讨符合各国国情的合作模式;加强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宏观政策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不断增强各参与方的获得感,寻找与沿线和世界各国更多利益交汇点,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以深化“五通”合作为关键支撑。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释“五通”的内涵,提出深化“五通”合作的务实举措。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五通”为抓手,广泛凝聚合作共识、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加强政策沟通,形成政策协调、规划对接的合力,促进相关国家协同联动发展,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基础;加强设施联通,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引领,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贸易畅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释放互利合作的活力;加强资金融通,深化金融领域合作,不断健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强民心相通,不断搭建沿线和世界各国的友好桥梁,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沿线和世界各国人民。

     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我国的开放基于沿海地区,面向海洋、面向发达国家,今后更多要考虑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开放,进一步向西开放、向周边国家开放。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要着眼于打通内陆开放、向西开放通道,畅通海上开放通道,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推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实现开放空间逐步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结合,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打造西部及东北地区开放新前沿,发挥内陆地区开放腹地新优势,实现沿海地区引领开放新突破,形成陆海统筹、东西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在“一带一路”实践中,内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拓展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规划实施,各领域人文合作深入开展。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22亿美元,创造21万个就业岗位。在国际舞台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重要借鉴,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道路,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四、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一带一路”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双向开放才能实现更好的利益融合。一是完善贸易投资促进机制。在现有区域和双边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促进机制,与国际组织联合开展战略性问题研究。推动与沿线和有关国家商签或修订贸易投资便利化条约和协定。二是有序引导支持对外投资。开展优势产能、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同建好一批示范性经贸合作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三是鼓励沿线和有关国家来华投资。积极开展投资促进工作,吸引沿线和有关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特别是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四是促进贸易双向平衡。搭建好经贸交流新平台,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贸易新增长点。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深耕细作的新阶段,要继续把互联互通作为重点,打破沿线和有关国家发展瓶颈。一是完善基础设施联通网络。扎实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通信、电力、油气管网为重点,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二是协调政策规则标准联通。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质量技术体系对接,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边境管理等合作,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三是创新设施联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平台作用,深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合作,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加大完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保障体系。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创新优势互补,促进沿线和有关国家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加强技术创新的开放合作,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推进国际科研项目合作,着力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合作。加强理论创新的交流互鉴,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为各国开辟发展新路径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创新人才资源的交流合作,加强同沿线和有关国家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

     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增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同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不当旁观者、跟随者,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大思想,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带着感情学,增进情感认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以身许党、以身许国、以身许民的情怀,来源于他在地方和中央领导岗位的长期实践、长期观察、长期思考,来源于他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践经验的认真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成为新时代党的领袖与党的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要不断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追本溯源学,做到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有一个历史和逻辑展开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之前和十八大以来的讲话、著述紧密联系、相互贯通。要坚持追本溯源学、深入系统学,切实把这一思想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融会贯通起来,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的“实践历程”中学习领悟其“思想历程”,更好地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联系实际学,促进改革发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观念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还得要从理论学习、思想政治上找原因,从是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找差距。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找准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发现实际工作中的短板,自觉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湖南的改革发展、从严治党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切实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通过深入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认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不断提振信心和斗志,凝聚智慧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感谢各位同志,我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延伸参考资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也就是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提到的八个“明确”。

     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这里也能看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根据我们实践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的。那么,实现这个总任务,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当然是分步实施。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三大报告提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什么现在对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判断比原来提前了近15年?因为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35年我国一定能够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要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达到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达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6年至202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至少要达到6.5%。2015年,李克强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时,初步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7万亿美元左右。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约合11.2万亿美元),从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字以及我国的发展速度来看,我们有信心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原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说,在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基础上,又增加了“美丽”,这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体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什么状态?十九大报告指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里提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那么到本世纪中叶以后,下一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共同富裕。从这里也能看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有伟大智慧的。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十九大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认为未来的发展也应该是从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到实现全面共同富裕。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这一总依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们今后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在城乡收入分配上,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入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偏远农村的收入水平较低。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因为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而且每个领域在每一阶段都有各自要推进的工作重点。比如经济建设,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推进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发展,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推动改革深化、巩固改革成果。

     第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活力,其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能进一步释放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红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在高效率。也就是说,靠全面深化改革,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发挥出来,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释放出来。比如,我国调动400多个单位的科学家、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总计八万人,研制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就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第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

     这一保障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重要一点,就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体现了党的领导作用。

     第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定力量。

     这一稳定力量就是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我国军队及所拥有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和平年代发挥着巨大震慑作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力量。

     第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推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技术封锁,形成了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再看,现在的俄罗斯、朝鲜、古巴等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不好?当然,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有很大关系。回首当年,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就是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打破贸易壁垒,消除贸易歧视和不平衡现象,让中国产品更多的走向世界,也吸纳国外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所以,一个国家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

     第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这就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全面贯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对一切部门、一切工作领域的领导。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15年,党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要求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等设立党组,并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党中央也相继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党校工作会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等,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凸显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党组织全覆盖无死角。这充分体现出一切工作都在党的领导之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对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是,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这是在党领导一切的基本原则下才能开展的工作。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两字出现了203次。“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应该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7?26”讲话中列举的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增加了对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深刻总结4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全面深化改革,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发展理念转变来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体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重点把握三个环节。第一是入口。老百姓打官司难,变立案审查制度为立案登记制度。第二是过程。在司法进行过程中,庭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庭审要公开。第三是出口。审判结束之后,判决书要在网上公布,接受法律界专业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年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广大人民群众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同志说“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承诺。这些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每年承诺十件大事,每年都能够按时完成。这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求是的承诺。

     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看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上还有这样那样的差距。之前,环保问责力度不够。从2015年开始处分问责直接当事人和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同志,大家才意识到不重视环保是不行的。我们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环保问责必须得加强。

     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同志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他说,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我们早就有“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和制度。党的十九大确定把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写进党章。这也是我们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一个政治体现。

     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词汇。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植根于中华千百年的文化之中的、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现在,全球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全球经济治理、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共同解决的全球治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只有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走一个共同治理的道路。

     第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再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一举粉碎了那些问题还没有揭露出来的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一举粉碎了那些想在十九大之后继续走犯罪道路的干部的黄粱美梦。直到十九大召开之前,对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委人选进行一遍又一遍的筛查,一遍又一遍的考察,对每个人选都做到干部档案必审、个人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具有可查性信访举报必查。2300多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和特邀代表选举出由376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133名中央纪委委员组成的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核心的执政骨干,是经过全党全体人民认同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