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19-05-31 03:31: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相应所得到的能力培养也愈趋全面;但只有将书本知识通过学生已掌握的技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有其实际意义,有了实际意义,学生才有成功之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激发主体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实践活动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知识经济型的新世纪开拓创新人才,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其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为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学习线索。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借助实践,引发学生思维想象
      在实践活动中,观察是第一感观,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将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我们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观察机会,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内容时,我出示小猪小兔修房图,然后让学生按一定顺序看图。有的学生看了图后说:“小猪帮小兔修房,是乐于助人的表现,我们应该向它学习。”问他们从哪里看出是小猪帮小兔修房而不是小兔帮小猪修房,他们说是从门牌上发现的。这里放手让学生看,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习惯;有的学生把图画编成了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这时的数学课简直就成了口头作文了;而且学生在观察实践中通过合作与相互竞争,还找出了大量的比较对象:班上的男女生人数相比,课桌和椅子高矮相比,体育课跳高运动高低和跳远运动远近相比,手指长短相比等等,从而引发学生扩散思维和大胆想象。
      2.反复实践,鼓动学生操作创新
      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三岁的美国女孩在幼儿园认识了二十六个字母,她的妈妈知道后一气之下将女儿所在幼儿园推上了被告席,那位妈妈胜诉了,这是因为妈妈明白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些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要改革创新,我们的孩子要有创新意识。为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儿童多种感知的神经联系,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发展儿童的形状知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深入实践,培养学生分类整理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整理能力对促进儿童概括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觉。我们在教学第五章后,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方法,通过对超市、集贸市场、书店等场所的了解和观察,对这些场所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也可引导学生对全校同学进行分类整理,再回到我们的课本,通过数一数,哪些人和物的数量相同,并归之为一类;要想比一比,首先得把相同事物归类再比;要认识1-5,要把同类归拢;要认识物体和图形,得抓住其形状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儿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4.运用实践,实现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把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儿童体验知识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主体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中,抓住儿童好动特性,调动其积极性,参与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转化知识,实现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回家用(5+3=8)(或其他算式)讲一讲生活中举不胜数的一些事和物,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实现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总之,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相应所得到的能力培养也愈趋全面;但只有将书本知识通过学生已掌握的技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有其实际意义,有了实际意义,学生才有成功之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激发主体的数学学习兴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