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探究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审题立意

    时间:2019-03-23 03:32: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9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一道探究型作文题赫然登场,令习惯于一般材料作文写作的考生措手不及。面对独立审题立意能力的强有力的挑战,一些写作高手中箭落马,败下阵来。这道题是:
      2009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阅卷中3000份抽样显示38%的作文答卷无视其中的核心探究题“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这些考生不以“对蔡铭超的行为的看法”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予以论证,却像处理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蔡铭超的行为中提炼一个观点,以蔡的行为为论据,论证自己另设的观点,如爱国重要、责任心可贵、勇气可嘉、诚信无价等。这就颠倒了试题所要求的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偏离了题意。更有甚者,一些考生机械地照搬“一般材料作文可从多角度切人”的“原则”。或评价“兽首拍卖事件”,或抨击“佳士得公司伤害国人感情”,或大谈“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等,这就完全背离题意了。事后笔者走访了一些考生,他们说自己并非没有看到“核心探究题”,甚至也想到要以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为论点,但自己不敢这么做,因为平时训练材料作文时,老师要求多角度提炼观点,再择其熟悉者立意谋篇。是依从题意,还是依从“师意”,他们茫然了。可见考场作文,独立审题立意何其重要。
      2009年江西卷作文题让人耳目一新,但并非横空出世。早在199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就是一道探究型作文题。这道题是: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一个小姑娘对妈妈说: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小姑娘却说,这里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妈妈陷入了沉思。
      请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这道作文题的核心探究题就是评价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那年忽视特定的探究角度,综合评价这对孪生姐妹的看法的作文就相当多,有的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批评两个小姑娘看问题绝对化,有片面性:有的谈花与刺的对立统一关系;有的由此引申到要用法制之刺,保卫民主之花,大谈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这些都偏离了题意。
      其实第一个小姑娘因为花下有刺,就认为这是一个坏地方,是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凡事要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因为它的存在与发展,决定了事物的本质与主流。
      今天我们重温这道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深深感到考查考生独立的审题立意能力是高考命题者长期以来不懈的追求。考生若因疏于探究型作文的训练而练练笔,是有必要的;若认为恶补此类作文的写作就万事大吉了,那就错了。只有训练依据题意,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立意的能力,才算抓住了根本。
      高考作文命题不易,往往不是限制过严,让考生在狭小的写作空间里或无话可说,或田螺壳里做道场,难以施展拳脚,就是开放过头,“试题是个筐。啥都可以装”,造成宿构、套作的考场作文满天飞,让搞旁门左道者频频得手。前者不利于张扬写作个性,彰显考生特长,有悖于写作“以人为本”的理念:后者不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写作能力,有悖于公正公平的选拔性考试原则。因此高考作文命题追求的就是适度开放,适当限制,找准开放与限制的平衡点。
      探究型作文正好在这方面有优势。
      因为设置了探究题,而“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又增加了探究题的限制,这就加大了考场作文具体分析评价事件的考查力度,让考生那些事先准备的素材、“好词好句”派不上用场,有利于考查考生写作的真实水平。
      也正因为设置的是探究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这就使看似严格的限制中有了开放的空间。例如2009年这道探究型作文的答卷中,有的考生认为,蔡铭超是一个民族英雄,于是写了《一个商人的中国心》《并未流失的精神》《另一种民族气节》或《侠之大者》等:有的考生认为蔡铭超未必是民族英雄,于是写了《爱国不是哗众取宠》《化爱国之心为爱国之举》等;有的考生认为蔡铭超是恶意破坏规则,于是写了《爱国需要理性》《岂可以失信为代价》等;有的考生认为蔡铭超未必是破坏规则。于是写了《绝不为罪恶买单》《谁定的规则》《织出智斗的那抹云霞》等;有的考生认为蔡铭超的行为动机可嘉,方法不当,于是写了《深陷迷途的爱国激情》《爱国情可贵,诚信不可抛》《为情感加上理智的阀门》或《合情也要合理》等。仅从这些标题就可见考生在这篇作文的写作中思维之活跃。
      孙绍振教授在《语文学习》上撰文,谈及2009年的作文命题有极其可喜的突破,其中首推江西卷。他说:“这个题目本来是很容易写成抒情散文的,但是,命题者却义无反顾地要求写议论文,其中高瞻远瞩的良苦用心,很值得跟着习惯和现状盲目奔波的同行思考。”陈钟梁、姚要武在《语文学习》上发表的文章中也说:“尽管今年江西作文也有全国最难之嫌(新浪网调查:认为2009年上海卷最难的占被调查网友的76%,而认为江西卷最难的占74.6%――笔者注),但是我为它叫好,因为它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一事一议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功。”这些评价一语中的,肯定了探究型作文题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中的优势。
      下面这篇考场优秀作文,较全面地反映了探究型作文审题立意构思的特点。
      
      身陷迷途的爱国激情
      
      对于蔡铭超的行为,我的感情很复杂。在爱与恨的边缘,我觉得他是个道德取向迷失的爱国者。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商人。
      他不惜被人诟骂成一个诚信的背叛者,不顾事詹的不利结果给他的各种冲击,毅然决然高价拍得国宝文物。他对兽首的热爱源于对民族狂热的激情,而未必看重其商业价值。从速一点看,他不负民族英雄的盛名。以一人之身,承载万人之唾,誓死保卫国家文物,其奉献之心不亚于冲锋战场、马革裹尸的战士。他们珠连同归,都是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在所不惜。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一团民族激情的火焰,可当现时需要光明时,并非人人都能让火焰燃成明亮的火把。
      他做到了,为了民族的尊严,放弃了个人的名誉,这同样是一种伟大的牺牲。因为他不能从中受益,却要蒙受“恶意”的罪名。
      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真的就艇为民族夺回尊严吗?
      没有,完全没有,反而使我们蒙上了一层羞耻的面纱。尽管他的初衷,他的慷慨激昂,我从未怀疑过,但他可曾想到过它会带来怎样的结局?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张祖国的名片。
      蔡经理,你是否曾经考虑过你的“辉煌壮举”刺痛了国人 的心,因为这让国人的形象毁了容。
      我们都知道,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不昌。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岂可有失诚信?西方列强的罪恶行径――火烧圆明圆,给中国人心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痛,我们把那些侵略者称之为贼。然而,我们不能效仿。你造成流拍的行为同样是欺诈,仍然留下了不光彩的记录。
      你赤裸裸的欺骗,损害的不只是你个人的名誉,在一定程度上。你损害了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国的形象,因为你突破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底线。
      光有爱国的激情是不够的,良好的动机还要有光明磊落的行动。我们不当身陷迷途的爱国者,而应把爱国之心真正化着爱国之举。
      细读这篇作文。不难看出探究型作文与一般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构思上有下列不同:
      1,论点不同。一般材料作文均可从材料中提炼多个观点,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作为文章的论点。而探究型作文,必须围绕核心探究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以此为论点。这篇作文开宗明义,表明自己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在爱与恨的边缘,我觉得他是个道德取向迷失的爱国者。”
      2,论据不同。一般材料作文的论据既可摆事实,也可讲道理。而探究型作文主要是说道理,是对事件的具体分析。即使要摆题中材料之外的事实,如文中“冲锋战场、马革裹尸的战士”,也是与所评价的事件作对比。作类比,为证明自己的表态服务,而不是为另设的观点服务。由此不难看出,一般材料作文与探究型作文,就事论事与就事论理的比重是不同的。前者以就事论理为主,后者以就事论事为主。
      3,审题思路不同。一般材料作文审题时以材料中的事件为中心。发散展开。比如这道作文题若无核心的探究题,就成了一般材料作文,考生可从兽首拍卖事件中的人物,分别选择切人角度:可从佳士得公司切入,也可从蔡铭超切入:可从兽首的命运切入,也可从文物的主人――今非昔比的祖国切入,而探究型作文的审题,只能从核心探究题发散展开:蔡的行为是爱国之举,或未必是爱国之举;蔡的行为失之恶意破坏规则,或未必恶意破坏规则。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材料作文只能选用一个观点议论,而探究型作文可多角度议论,例如这篇文章首先承认蔡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商人。然后又说“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真的就能为民族夺回尊严吗”,这不是模棱两可,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恰反映了考生思辨的思维品质。
      4,写作目的不同。
      一般材料作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看法。以此为依托表明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写作目标是比较宽泛的。而探究型作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某一个事物或现象的看法,虽然也可以向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拓展,但毕竟以前者为主,写作目标较为单一。因此在写探究型作文时,应着力于对事件的分析,而不是拓展。如上文中言及蔡的爱国初衷时,作者写道:“当现时需要光明时,并非人人都能让火焰燃成明亮的火把”,分析得入木三分。而言及蔡有失诚信时,则用“不可以暴制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佐证,这种批评何等中肯!
      由此看来,探究型作文不但对考生写作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与之同步发展的语言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评价的语言更准确。更有分寸感。
      我们有理由相信此类题型在新材料作文中一定会长久保留一席之地。
      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有一次在成都大街上走,忽见路边一个又破又小的餐馆赫然挂着潇湘馆的招牌。他怒不可遏:《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雅居潇湘馆,怎么成了这种破餐馆的招牌了?他冲进店堂,勒令老板摘下招牌,声言不摘牌就要砸牌。围观人群议论纷纷。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对周汝昌先生声言砸牌作出评议。

    相关热词搜索: 审题 立意 作文 探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