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2011年高考浙江省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时间:2019-03-12 03:26: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命题: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语文组      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遒劲(jìng)褊狭(piān)余勇可贾(gǔ) 鬼使神差(chāi)
      B. 伺候(cì) 熟稔(rěn) 削足适履(xuē) 量体裁衣(liàng)
      C. 恶劣(liè) 执拗(niù) 戎马倥偬(kōng) 数见不鲜(shuò)
      D. 靓妆(jìng)疟子(nüè)长吁短叹(xū) 薄利多销(bó)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剽窃论文者如过江之鲫,遗害无穷的泡沫学术漫天飞,学术研究逐渐沦为加官晋爵的敲门砖――看来学术界也要“精兵简政”了。
      B.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而又复杂艰巨的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砥砺奋进。
      C. 心头的种种焦虑使现代人惶惶不可终日,情感上的种种冲突使他们顾此失彼,经济上的不安全使他们寝食不安,政治上的愤世嫉俗使他们无所适从。
      D. 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树起了原始的木栅栏。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确是一部优秀作品,我看着看着,经常被主人公许三多的精神品质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B. 本赛季,由于姚明的因伤缺阵,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着三不着两,实力明显削弱,冲季后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C. 因胸无城府,北宋真宗时的名相寇准在朝中落落寡合,树敌甚多,那些奸邪之徒上下其手,合伙排挤他,终使他在垂暮之年仍被贬谪岭南。
      D. 网络上盛传:张艺谋因“醉心商业,已丧失作为一名导演的电影理想和艺术追求”,其幕后核心团队主创已陆续出走,面临“舟中敌国”的尴尬处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催眠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的不断发展,在探索心灵深层次意识、治疗身心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与接受。
      B. 今日,《人民文学》杂志走进北京大学,就“当代汉语写作的世界性意义”问题,邀请该校许多著名作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C. 联合国负责防治艾滋病的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承认新感染该致命病毒的人数自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顶峰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
      D. 一次成功的亚运会将向世人宣示:不仅我们能以举国之力办好奥运、世博,也能以城市为主导经营好同样盛大的“国际派对”。
      5. 阅读下面的材料,为“内幕交易”下定义。(4分)
      在证券交易中,一些人利用工作之便买卖证券。这些所谓“知情人员”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高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行政审批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大都选择在公司并购、业绩增长等重大信息公布前从事证券买卖活动,而这些将要公布的信息大都是有关人员泄露出来的或是公司的内幕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前四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五、六句构成对偶句,所有文字构成一段表意完整的话。(4分)
      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言寡而实,____________________,话不在多,而在贴切与恰当。
      7.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形式众多,其中一种谜面构成方式是“对谜底进行最真实的直接描述”。请仔细观察研究所给例子的谜面和谜底的构成方式,猜出下面几个谜语的谜底。(任选两小题作答)(4分)
      例1:谜面:文武双全(猜一字) 谜底:斌
      例2:谜面:多一半(猜一字) 谜底:夕
      例3:谜面:田里面(猜一字) 谜底:十
      (1) 谜面:人参一两(猜一字) 谜底:_____
      (2) 谜面:有目共睹(猜一字) 谜底:_____
      (3) 谜面: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猜一字) 谜底:
      (4) 谜面:太阳西边下,月儿东边挂(猜一字) 谜底: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对中国文化而言,“道”除了化为具体的实践智慧之外,还涉及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后者进一步指向人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孔子早已指出:“志于道。”“志”意味着确定并朝向一定的目标,“道”则表现为一定的价值理想。
      在“道”的引导之下培养完美的人格,其具体意蕴是什么?孔子在谈到“君子”时曾指出:“君子不器。”“君子”即完美的人格,“器”则指特定的器具。所谓“君子不器”,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意蕴:第一,不能把人等同于物;第二,不能把人限定在某一个方面。换言之,君子作为理想的人格,既具有人之为人的规定,同时又包含多方面的品格,而不能成为单一化、片面化的存在。
      从价值的层面看,理想的人格同时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形态,后者同样与“道”存在多方面的关联。“道”既是存在的原理和世界变化的法则,又表现为人道(价值原则、社会道德理想等);既内在于世界本身,又是指向世界的具体真理。不论处于何种形态,“道”都以真实性为其内在规定:作为真实的存在或对存在的真实的把握,“道”首先呈现真的品格,与真的品格相联系。“道”同时又涉及善。作为人道,“道”体现的是人的价值理想、文化理想、社会理想,后者内在包含着对善的追求:建立理想的社会,意味着实现广义的善。在天道层面,“道”似乎与善的追求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从人的实践活动来看,天道同时又为人的价值创造提供了根据:天道包含存在的内在法则,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则离不开这种普遍法则的引导,而价值创造本质上表现为善的追求。在这一意义上,“道”无疑又与善紧密相关。同时,“道”又和美相联系。在中国文化看来,天地有自身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里的天地,内含天地之道,从天道层面来说,天地之道蕴涵着美的意义。同样,在人道的层面,中国文化也一再把人道和美联系到一起。人道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人格之美。
      完美的人格不仅表现为内在的品格,而且总是形之于外并体现于外。后者不只是涉及外在的形象,而且具体地展现于行为过程之中。这里就涉及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从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看,问题又进一步关涉“道”的内涵。“道”的原初含义之一是“道路”,道路又可以引申为行走的意思,所谓“道,行之而成”。“道”又有言说之意,并体现为真理。与之相联系,“道”的追寻内在地包含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无论是言说,抑或真理,都有如何具体落实和践行的问题。“道”所内含的如上含义,同时也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人格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总是内在地指向知和行、言和行的统一。
      8. 下面对“道”的解读,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它既内在于世界本身,又是指向世界的具体真理。
      B. “道”包含天地之道与人生之道两重含义,前者揭示世界存在的原理和变化的法则。
      C. “道”包含了真善美,完美之“道”就是这三者之间彼此直接相通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D. “道”可以化为具体的实践智慧,完美的人生之道必然要求人们言行、知行相统一。
      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志于道”,可以理解为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以“道”作为内在的目标。
      B. 君子作为完美人格的化身,非单一化、片面化的存在,而是包含多方面的美好品格。
      C. 天道包含存在的内在法则,决定了人在价值创造活动中必须始终遵循“善”这一原则。
      D. “道”与美密不可分,天地之道蕴涵天地之大美,而人格之美也可谓人道之美中的大美。
      10. 根据文意,概括什么是理想人格、怎样培养理想人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秋山感悟
      白来勤
      ①那一年,我工作、生活诸事不顺,一下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神经也有些难以承受了。几个朋友非常理解我,便提出让我与他们出去逛逛,轻松一下。于是,在一个秋天的假日,几个朋友驱车从百里秦川的腹地出发,向渭北的大山深处驶去。
      ②这里,山是活的,水是动的,风吹过来,一股泥土气息令人感到清新爽快,心胸顿开。山坡地长着无数酸枣树,绿绿点点的碎叶,红豆似的小果,宛若绿丛中的点点红星在闪烁。当你着急动手去采撷那迷人的小果时,掩在叶下那纤细的酸枣刺会轻轻地刺你一下,使你那莽撞的手迅即缩回,而尽量让你动作轻柔些。那一种淡淡的疼痛,令人回味。
      ③面对美妙的大自然,我不由地想,假若能天天与山相伴,与风相伴,那该多好啊!我想得如痴如醉,那片闲云却飘一飘、停一停,欲语还休。对面山上,一股青烟袅袅升起。我循烟望去,却有一土屋宅院,屋门虚掩,静若寺宇。我不禁想:住在那半山的人家,吃些什么?油、盐、酱、醋这些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又是怎样一瓶一钵、一坛一罐地带到山上?这样看来,即使隐居深山“云深不知处”,依旧是脱离不了人间烟火的。
      ④友人告诉我,我们常常烦恼,是因为我们不够豁达,不像山,以不变应万变,永远沉着;我们常常失望,是因为我们太贪心,不像山花,山梁上开,悬崖上开,道边上开,石缝里也开,没有奢望,只有本能。
      ⑤友人告诉我,幸福其实是一种极其主观的自我感觉,一个人如果总觉得自己很痛苦,也许是他把自己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了。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与现实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所以痛苦就降临了。退一步讲,即使你遇到灾难和不幸,此刻你适度调整一下幸福的底线,降低一点要求,对自己调整心情、渡过难关、坦然面对生活是大有好处的。还记得俄国作家契诃夫说的话吗?“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是,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原以为这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现在想来,其实是一种_______。
      ⑥友人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碰撞出我思维的火花。是的,残疾作家史铁生曾这样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见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这实际上和契诃夫一样,在为幸福画底线,只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异而已……脚边,一朵小野花开得正艳,金黄的花瓣渗着几丝血红,圆圆的花蕊四周细细密密地伸出许多小刺来,极似太阳四射的光芒,精妙绝伦。我轻轻吻着它,心里暗想:人,何不学这山花,即使生活沉重如山也能昂首挺胸,显示出本能的风韵和生命的壮丽呢?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位远方的朋友发来的短信:“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水洼,溅起了一身的泥浆,却暗自庆幸,幸亏不是深井!”读着它,我笑了。
      ⑦天近黄昏,我们依依不舍地下山,怀揣秋山的启迪,愉快地步入新的生活。
      11. 简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品味文中画线语句的内涵。(4分)
      (1) 而头上那片闲云却飘一飘、停一停,欲语还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根据上下文,补足第⑤段结尾处的空白。(2分)
      现在想来,其实是一种。
      14. “我”是如何由开始“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转变为“愉快地步入新生活”的?写出“我”心态变化的过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作者受到史铁生文章的启迪,获得了关于幸福的感悟。你也学过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谈谈他的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驳《复仇议》
      (唐)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 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黩刑甚矣 黩:滥用
      B. 不愆于法 愆:遵守
      C. 不爱死,义也 爱:吝惜
      D. 有断斯狱者 狱:案件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是非死于吏也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B. 法其可仇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执而诛之 摇尾而求食
      D. 而又何旌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儿子为犯了死罪而被杀的父亲复仇,应该按照法律判死刑;而如果父亲是被冤枉的,那么儿子的做法符合孝、义的要求,不应该被判死刑。
      B. 作者认为,陈子昂提出的既诛杀徐元庆、又表彰他的做法的建议是不合理的,如果按他的建议操作,那么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将无所适从。C. 作者由事生议,前半部分从“礼”“刑”的本质作用入手,深入分析陈子昂观点的不合理处;后半部分引用《周礼》《春秋》中的句子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思路严谨周密。
      D. 本文体现了柳宗元爱惜人命、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他所提倡的办案思想,暗合了孔子提倡的“刑”“礼”并用的主张。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若 元 庆 之 父 不 陷 于 公 罪 师 韫 之 诛 独 以 其 私 怨 奋 其 吏
      气 虐 于 非 辜 州 牧 不 知 罪 刑 官 不 知 问 上 下 蒙 冒 吁 号 不 闻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6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北宋)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乡居吴兴时所作。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古人有插柳、禁烟、踏青、拾翠、扫墓、赛舟等风俗活动。
      21. 纵观上下阕,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加以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清代朱彝尊对“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倍加推崇,认为“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请说说这一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 (1) 根据以上文字,谈谈儒家倡导的“礼”与“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现实,简要说说孔子 “和” 的理念对目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眼见周室衰亡,礼坏乐崩,文化传统濒于断绝,乃毅然以承启文化的使命自任。孔子自幼勤习礼业,饱读诗书古籍,深切明白中华民族的安立之道在于重振人文精神、树立圣哲典型。但孔子的“学”重接受、重记诵,不重视身体力行。他的“学”更多地属于被动接受,不需要配合主体的“思”来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即“述而不作”。
      24. 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之“学”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5) 富贵不能淫,,。(《孟子》)
      
      四、 作文 (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报曾登载过一位大学生给父母的信,全文如下:
      爸妈:来信收到,望稍安勿躁,我一切安好。最近手头又紧了,请你们无论如何再寄点钱。不少于200元吧,加急汇。另:我跟你们讲了好多次,来信宜短不宜长。你们�里�唆,浪费我的时间。就此搁笔。
      你也要上大学了,读了这封信,你有什么感想?请根据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浙江省 模拟试卷 语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