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放飞思维、点燃艺术火花_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时间:2019-02-17 03:28: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然而,美术欣赏没有一定的程序方式,怎样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修养,是每个美术教师心中的一道坎。
      【关键词】:美术欣赏、比较、诗词、音乐、历史
      
      当前,高中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在现有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美术鉴赏模块既有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这些目标、功能的实现,最终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去完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能给学生设计一“公式”,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并且真的这么做,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作者主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下面谈谈笔者粗浅的感受和做法。
      
      一、对比鉴赏,欣赏差异。
      
      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美术鉴赏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教学,“具有不同文化意识、美学观念和审美风貌的中西艺术,当作用于欣赏者时,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既能与东方画家的审美意念共鸣,又能理解西方画家的情感与艺术语汇。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又如何比较呢?在湘教版的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中,作者以《蒙娜丽莎》为导入,对比同样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首先从表现内容上找出差异,前者则为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晚年的不朽之作,后者于公元八世纪出自中国盛唐宫廷画家周�之手。两者作品产生年代虽有先后之分,但都产生于太平盛世,画家都以严谨的写实画风表现了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端庄与安详。只是前者则表现得优雅而神秘,后者内涵着闲适与自得的心态。其次要主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差别进行探究。《簪花仕女图》是典型的中国画长卷,在高46厘米,宽180厘米的画面中,展示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情节段落,刻画的六位妇女或呼应、或独立、或聚、或散;散点结构的画面没有背景衬托,只画了两条狗、一只白鹤、一棵花树,作为点缀,并以此建立人物间的情节关联和画面结构。《蒙娜丽莎》则是典型的西方油画肖像,在高77厘米,宽53厘米的画幅中,截取主人公胸像,集中全力于人物面部那“神秘的微笑”以及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的刻画。画面背景也是西方式的一丝不苟,明暗光影、空气远近,表现性的环境衬托,在再现的可视可感上,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审美追求。在学生感受、欣赏美的同时,也把四种鉴赏方式进行了很好的内化。所谓鉴赏笔者认为一定要有别于以前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工夫,给学生提供多看和多比较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二、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由于“欣赏无定法”,也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而提高了书艺;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夜闻江涛,启发了书法艺术的灵感等等。这些事例,告诉我们既然美术欣赏没有固定方法,我们何不触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一“金桥”,即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是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能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音乐是流动的画,画是凝固的音乐。
      
      在鉴赏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时,由于一些学生对抽象艺术本身就有抵触心理,不知所以然,也不愿去深究。为此作者在《图像与眼睛》这一课上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先展示了蒙克的《呐喊》、夏加尔的《生日》等,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主义作品的表现手法,因为那些作品虽然夸张、变形,但学生在视觉上还能接受,基本能感受到画面气氛。但是学生是对抽象艺术存在抗拒和恐惧的心理,如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只用了不同颜色的水平线与垂直线构成画面,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利用美术与音乐的通感让学生先欣赏一段爵士音乐,然后交代了爵士音乐的来历和形式特点,讲述了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试图把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与绘画中的色彩对比、线条交错、点与面的结合联系起来加以想象,眼前是否浮现出繁华的纽约百老汇街? 学生开始领悟作品的艺术语言(点、线、面、色) 的具体含意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多听一些其他的乐曲,这些乐曲或让人抒情、欢心,或让人兴奋、感慨, 或让人伤感、烦躁。它们虽然没有视觉形象,但能通过旋律、节奏表现人的情绪, 抒发各种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美术作品也同样可以用特有的艺术语言――点、线、面、形体、色彩等基本―元素来表达思想感情
      
      四、历史是画的根基,画是历史情感的深化。
      
      当历史事件被时间之流冲刷淡薄的时候,描写历史事件的绘画可能让历史事件继续引发人的感情波澜;当历史人物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遥远的时候,表现这些人物的绘画可能重新赋予远去的人物以精神力量。为了挖掘学生的真实感受,展现美术所表达历史的瞬间,作者在《托物寄情》一课中,大量的介绍关于画家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现实和画家的身世,比如。清代画家朱耷的作品往往作“白眼向人”之状,表情奇特,寄托画家愤世嫉俗之情,学生以为好玩,而对画家怀有讥笑之意,通过介绍,对画家的身世遭遇给以同情,同时也理解的画家有恨无以发泄的良苦用心,同时对这一课有了充分的认识。
      当然,在一节课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各种知识信息的介入,更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空间,各种知识信息的介入,更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空间,使美术教育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教无定法,一个教师如果每次上课都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那只能说明你是个确实懒惰的教师,学生一定会对你产生审美疲劳,好的教师,应当总是能给学生惊喜,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的快乐,那么每一课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就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参考书目】:
      [1] 陈君慧. 《唐诗宋词元曲》(注释本)[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8月.
      [2] 徐书城. 中国绘画艺术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2月.
      [3] 何兰坐. 画竹与鉴赏:美术大观[J].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09月.

    相关热词搜索: 放飞 火花 点燃 思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