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误读误写]误写

    时间:2019-01-23 03:27: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十四岁那年,从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朱淑真集》,之所以想读它,是因为受了班上一位多愁善感的女生的影响。读完了也觉得不怎么样,很陈腐的感觉。不料有一天我外公从上海来我家,看到书桌上有这本书,当场很疑惑地问我妈。我妈又不是个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不知道这里面有讲究,她觉得,小孩肯读书毕竟是好事,总比日日出去打电子游戏的强。她很自豪地说,这本书是她的活宝儿子读的。我外公大怒,说一个念初中的男孩子,爱读此等�词艳赋,将来不太会是个好东西。这下家里的亲戚都知道了,虽对于�词艳赋是何等玩意儿,大家都不太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看“不健康的书”。我妈为此大大地丢了一回脸。
      这件事使我初步地明白了: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看他的朋友就能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内心,看他读的书就能知道,正所谓“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但这个道理也未必放诸四海皆准,因为有些人根本不读书,你总不能说他们没有内心。至于说《朱淑真集》,它居然成为了亲戚们评判我的依据,说明这条道理只对我管用。而且,直到我三十多岁以后写书出书了,亲戚们才认识到我是个有文化的人。
      从那个时候开始,家里允许我看的杂志只有一本《作文通讯》,据说读了这本杂志可以使作文的分数提高一个档次。天知道,我当时的作文成绩是年级第一,作文那玩意到了85分的水准上再想提高一个档次简直困难――还不如让我读《少年文艺》呢。顺便说一句,《作文通讯》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最高水准的作文杂志,它的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新概念”。我有个早恋女友就曾经在上面发过作文,可不得了,它首先是面向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的,其台阶之高令人发指,只有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才有资格向其投稿,一个省都摊不上半家。就是这样,有点变态吧?
      我十几岁的时候正好是80年代末期,现在的人回忆那个年代会认为是文化的黄金时代,各路人士都在研究哲学,模仿先锋派,搞搞行为艺术。但这是对高等教育而言,就我来说,一个初中生,能在课余偷偷读到的全都是当时的大众读物,金庸古龙琼瑶三毛是必备的,《读者文摘》(现在叫《读者》)、《今古传奇》、《故事会》是热门的,如果要去读朦胧诗,那已然是虚荣心作祟了。
      语文老师向我推荐的书,只有两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乎是所有语文老师的门神,可惜到现在为止,《约翰・克利斯朵夫》我只看了四分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压根没看过,只知道故事的梗概。我倒是看过《傅雷家书》(另一本青少年必读书),看完觉得很寒,这爸爸是想捏死他儿子呢。看这种书很没劲,因为我爸爸是个天天打麻将的人,时隔二十年,他依旧天天打麻将,我依旧很爱他,从来不写家书。如果我要把傅雷先生和我爸爸比较,一种可能是我爸爸无地自容,另一种可能是他无动于衷导致我被气死。人若聪明,就不要和自己的爸爸赌气,由他们去吧。
      那时候当然也写点东西。之所以说语文老师推荐的书不好看,正是因为它们缺乏模仿的可能性。既然要写,总得读点可以模仿的,这方面来说,诗是最简单的,尤其白话诗,写起来不费时间,又不至于像日记一样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诗写完了,拿给女孩子看,觉得很有面子。做广告的人都知道一句名言:“如果你做的广告不敢让家人看,这肯定不是一个好广告。”同理,诗,一定要让女孩子看,不敢拿出来的绝对是蹩脚货色。写了诗以后又觉得不太过瘾,就写小说,贼长的一个,写在一个笔记本上,中午放学就故意塞在课桌抽屉里,下午上课之前一定已经被全班女生读过了,写了好些批语,还有强烈要求我写下一章的。大体上和现在起点网的写手一样,只不过点击数比较少而已。这就算是踏上山寨文学之路了。
      十几岁的时候读书,觉得书里面全是知识,而社会很肤浅。活久了就知道事情是倒过来的,社会充满了知识,书里面倒全是些废话。我这不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事实上,人们往往混淆了“阅读”和“上学”的概念。上学大概是有用的吧,而阅读就是“无用”的,它只提供一些快感,究其本质和K歌是差不多的。快感这东西又有什么具体的社会价值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外公是过于认真了。
      我明白这个道理时已经二十岁了。这时回想自己中学时代的阅读,一半是无用的,觉得很浪费时间,另一半则像灾难一样充满了知识,随时都可以卖弄一点出来。阅读是件如此矛盾的事。至于说写作能力,一个人在中学时代就能写点小说,这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往作家那条路上去了。如果再遭遇一点挫折,就会认为写作是自己唯一的道路。很不幸,这仍然是把写作当做一件“有用”的事来对待,越是爱它,越是失望。
      我忘记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想开了的,反正,整个的青少年时期就是为了写作而苦恼,它差不多成为梦魇,成为赌气的根源,成为一件想穿却穿不进去的漂亮衣服。这时我又读到那本《朱淑真集》,这个女人写得真是很一般,我看不出她内心是陈词滥调还是一些闪亮的东西,但她从来没有把写作当成一件有前途的事情来对待。你明白这件事是无用的,是不会挽回什么的,这时可以将一个奋力迎向世界的身子稍稍侧过来,稍稍回头。既然不能得到什么,就让我们放弃掉某些吧,无论是出于清醒还是出于愤怒。
      
      作家档案
      路内,原名商俊伟,苏州人,1973年生。曾经做过工人、营业员、仓库保管员,现为上海某广告公司创意总监,业余写写小说和专栏。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中短篇小说《羽林郎》《女神陷阱》《无人会跳华尔兹》《四十乌鸦鏖战记》等。
      
      读书心得:
      1.和读书的人在一起自然读得多而透。2.时间有限,多读经典。3.尽管文学体现于语言,阅读却必须穿透语言(语言乃是作者布下的迷障)。4.不只读文学――养猪手册也很好玩。
      
      推荐书籍:
      迈克尔・翁达杰《菩萨凝视的岛屿》、村上春树《1973年的弹子球游戏》、吉卜林《白海豹》、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王小波《黄金时代》、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
      将来诸位会发现,阅读是真正影响人们一生的事,比爱情更厉害。

    相关热词搜索: 误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