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时间:2020-11-03 09:10: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王 山:2006年已经过去,2007年在向我们走来,作为民委的领导,您觉得2006年少数民族文化领域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有些什么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总结汲取,在新的一年里,工作上又有哪些新的考虑和安排呢?

      丹珠昂奔: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民族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的区分,使民族文化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得到有力支持。但从全局看,有三个问题我以为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文化自觉。要扩大宣传,使我们的广大国民尊重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弘扬自己的文化。二是价值认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财富,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今天文化的建设,还是作为未来知识社会的核心资本,其作用都将是巨大的。三是文化养成。我们的许多优秀风习的丢失,在于缺少新的内涵和形式,一个新的规矩(仪式、程序、用物、表述程式等)尚未形成,更新的“规矩”又来了,结果不伦不类甚至没了规矩。再好的道德伦理思想如果没有一定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固化下来),从而让人们在生活中代代相传,就不可能形成文化的强大力量。养成就需要时间,而不是一天一变。四是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五是想办法加大对文化的投入。2007年,在民族文化方面,主要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具体事务有:一是办好第八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二是筹备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三是落实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相关文化工程的协调、组织、立项申报等,比如中国民族博物馆的立项工作等。

      王 山:您曾提到,56个民族的和谐是以文化的和谐为基础的,可否具体阐述一下为什么这样说?

      丹珠昂奔: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与活力的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把文化当做灵魂也好、精神也好,但是有一条很重要,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有政治层面的、经济层面的,等等。但是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是最本质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假如我们的心灵是通的,那么我们的和谐就有基础,我们就会实现和谐。

      王 山: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很重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他们希望通过发展文化来快速拉动经济的增长,一,这样是否可行,二,发展文化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

      丹珠昂奔:我想一个是要深刻地认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本质关系。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叫做“发展是硬道理”。我想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文化发展也是硬道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是社会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假如经济发展得好,可以给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但是文化发展得好,同样也可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所以,这两者是完全可以协调发展的。在民族地区,这两者的发展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第二,我们要深刻地把握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呢?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经济比较落后这是个事实,很多民族地区还比较困难。但是从文化上看,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这些文化资源同时是很多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假如我们充分地利用这个优势资源,使得它发展起来,就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可以成为支柱产业,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利用和操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云南的丽江、四川的九寨沟,通过以文化为基础,大力地推进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对这些成效该怎么看?我认为这种做法投入相对地少,效益却很大,前景非常广阔,既保护了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又保护或者说发展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因此,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假如我们通过这种做法将经济和文化推动起来,很有可能使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全面,而且更扎实。

      王 山:世界上似乎没有不变的东西,交流、互动、变化已成为当代的主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也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某种变化,无论你喜欢与否;您的专论《藏族文化与现代化》已经就此有所阐述,可否从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的角度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丹珠昂奔:文化的变化、文化的消亡,从整个的世界潮流看,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不是中国社会单独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世界有六千多种语言,现在这些语言在大幅度减少,有五六百种语言现在只剩下很少的一些人在讲,可以说濒临灭亡。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理念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自然界有生态的多样性问题,有生态保护的问题;从文化看,也有个多样性问题,多种多样的文化,有利于我们人类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耶鲁大学的一段讲话中说:“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的文化都是这座殿堂的瑰宝。”所以,我们对中国社会、对文化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来保护、发展中国各民族的文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说,现在中国社会对于文化的重视,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感觉是最好的时期。我相信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不但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大文化的概念下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很难用一句话对它有一个定性的说法,因此第一个问题是,对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还是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什么这样讲呢?同样是保护,比如说物质文化层面的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它就是一个艺术品,就是保护的问题。

      但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大家知道,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或者叫内核是哲学,就是哲学和观念层面的文化我们怎么去对待?我想对这个问题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只有保护才能巩固这个基础,只有发展才可以更好地保持文化的活力,达到更有效的保护。

      因此,在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上,只有次序的不同,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但是,因为保护的提出恰好与我们当前所谈到的有些文化正在消亡的特殊环境有关系,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应该说保护是第一位的,因为保护要解决有的问题,先要有东西,才能保护,没有就无法保护。但是文化保护的问题相对解决以后,就要考虑发展的问题,一种文化封闭或者不发展、不使用,就会逐步僵化,同时也是一种破坏。第二,保护要找准对象,既要考虑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也要考虑保护的依靠对象。保护的对象是什么呢?是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依靠对象是谁呢?广大的民族群众。第三,把握关键。这个关键我自己感觉一个是文化自觉,真正认识我们民族文化的价值所在。二是要增加投入。现在,文化保护上的投入可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三是要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 山:我注意到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还有一个是一位学术成果颇丰的学者,1993您就已经是中央民族大学当时藏族中最年轻的教授了。您的学者素养或者说是生涯对于您现在的工作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丹珠昂奔:我在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一点小成果可归结为“一史”(《藏族文化发展史》,120万字,获得2001年“五个一”工程奖)、“一志”(《藏族文化志》)、“一论”(《藏学概论》)、“一典”(主编《藏族大辞典》)。其好处主要在三方面:一是文化专业知识的积累,有利于较为准确系统地认识不同类型的文化现象和问题;二是对文化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国外一些学派、流派的文化主张)的相对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对文化深层问题的科学把握。三是学术的文化研究方法,多了一些认识问题、解释问题、处置问题的参考手段。我们党的任务,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从本质上看,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层次,在向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更接近了一步――在社会中,文化问题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但是,对管理者的要求,尤其是文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文化问题本身是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多学科的知识、多学科的理论、多学科的方法,就很难把握,对知识的厚度、广度,理论的高度、深度,对思维、方法的辩证、综合运用的程度,都提出了要求。那种浅层、单一的知识,线性、直觉的思维方式都很难应付发展了的文化现实。要满足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实现党的文化战略,就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做具体工作的领导干部。这些方面,我们的准备还显得不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