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有关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调研报告.

    时间:2020-09-29 08:53: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调研报告

     眼下正值毕业时节,高校毕业生陆续走出“象牙塔”,加入求职就业的队伍,为了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人才中心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情况做了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现对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调查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显的尤为重要,也更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本次调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调查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更好的服务,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调查目的

     本着客观、真实的态度,通过调查摸底、统计分析、问卷座谈等方法,把握现状、澄清底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工作程序、方法、措施等。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加强就业后的管理,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为地方经济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调查对象

     1、在登封工作及回登封报到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2、登封用人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调查方式

     1、书面问卷调查针对未就业需要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人才中心窗口发放学生问卷调查;针对用人单位在人才中心窗口发放企业问卷调查。

     2、电话征询调查对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电话征询;对在人才中心备案有招聘意愿的用人单位进行电话征询。调查时间从XX年5月初至XX年7月底。二、调查摘要调查数据

     共收回有效大学生问卷328份,用人单位问卷56份,其余数据出自人才中心内部登记资料。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从所收回有效问卷统计显示:仅有20%的大学生表示对当前的工作和劳动保障情况很满意或基本满意,而高达42%的大学生表示当前的就业政策或者说用人单位的用工政策不适合大学生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协调。

     2、参加人才招聘或自谋职业的就业方式成为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求职态度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才市场竞争的广泛性。统计显示:有近40%的大学生愿意自谋职业,47%的大学生选择人才招聘会,去除重复选项后,选择该两项的人数约占64%。

     3、政府机关是高校毕业生心目中比较青睐的就业单位。高达56%的毕业生把政府机关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其次为国有企业,有21%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自谋职业者排第三位,约占16%。去除重复选项后,选择前三类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超过70%。而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选择率仅为11%。

     4、实际就业率仍然偏低。从近三年来的实际报到人数和就业登记情况看,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为67%,而到政府机关工作的不足10%。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1、大多数企业把招聘高校毕业生作为充实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偶尔一两年不招聘大学生企业比例为13%。

     2、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满意度一般。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满意度一般,“满意”比例为11.9%,表示“基本满意”的比例为51%。

     3、近两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所下降。调查显示:21%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49%的企业表示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小幅减少,30%的企业表示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基本不变。

     4、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三、结论分析

     从高校毕业生和企业的调查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形成巨大的鸿沟,从而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同时由于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结构性的差异,资源内耗将会持续增加,对企业及毕业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1、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与企业用人观念不一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感觉专业不对口,而企业大多需求的是技术型人才,对于普通高校毕业不能很快上手适应岗位要求,投入工作,企业培养花费时间较长。

     2、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支付的薪酬。

     3、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应进一步了解。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需求本身有着巨大差异。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高校毕业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调整就业心态,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政府机关、国企”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高校毕业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了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

     正如同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放宽选择就业的单位性质,多倾向于选择到中小型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期望过高,要切合实际。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深入推进实名制就业服务,更好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主动提供多样化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失业登记、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档案保管、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一站式”服务。要采取切实措施,力争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覆盖到辖区内每一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其中,对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要提供职业指导、各类招聘活动信息以及基本符合其需求的岗位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要提供创业指导,推荐参加创业培训;对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要提供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机会;对有见习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要提供就业见习岗位信息,推荐其参加相应的就业见习。

     2、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对辖区内XX届及以往年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专门台账,实施动态管理服务。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要给予重点就业援助,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对XX届高校毕业生,通过办理就业报到、人事档案托管、与教育部门加强离校前后信息衔接、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走访入户等多种渠道,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掌握这些人员的底数和就业需求,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3、组织实施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要按政策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招聘周、民营企业招聘周、产业集聚区企业与普通高校毕业对接洽谈活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促进供需对接。要结合市场需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专场招聘活动。

     4、大力开展就业见习。深入宣传见习政策,多渠道发布见习岗位信息,搭建高校毕业生和见习单位互选平台,积极组织有见习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要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制度,落实见习补贴政策,加强对见习单位的指导、监督和评估,规范见习管理,保证见习质量,提高见习后的就业效果,建立就业见习长效机制。

     5、扎实推进创业服务。要深入推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创业手续,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落户等创业扶持政策。在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将大学生作为重点群体给予支持,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6、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就业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高校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建立健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和高校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发布制度,为高校进行专业调整、学生和家长报考专业提供参考。要通过持续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重点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实现自我价值,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