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

    时间:2020-10-28 08:10:5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当前干部人事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干部的德,主要指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它决定着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目的﹑方向和效果。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
    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范围。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重用谁;
    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
    对已在领导岗位上德出了问题的干部,还要坚决调整下来。当然,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强调以德为先,也决不能忽视才。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一)把握好正确考察方法和途径以识德。往往考察干部的德比较难,如何考察干部一是要从履行岗位职责中考察干部的德。判断干部的德,不仅要看他说得怎样,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如何。要通过看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成效以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全面了解干部的德。二是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干部的德。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是干部德才在一定时间内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要重点看干部的胆识、意志品质和对群众的感情,特别是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要看干部能否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坚韧不拔,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做好工作。三是要从关键时刻表现中考察干部的德。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等往往在面对重大问题、重大政治事件时表现得最为充分。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还是见风使舵、盲目跟从;
    是坚持原则、勇于斗争,还是是非不分、退缩逃避;
    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还是敷衍塞责、讨价还价,是对一个干部政治品德的深刻检验。四是要从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中考察干部的德。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要看干部对待个人升迁的态度,是以辛勤的工作、良好的品格、平和的心态接受组织挑选,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还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跑官要官、求情拉票。要看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能不能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所动。还要看干部在荣誉面前,能否正确对待、真诚谦让、见贤思齐。  

      (一)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以立德。用人导向是一面鲜艳的旗帜。用准一个干部,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
    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甚至败坏党的风气。选人用人要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要让那些品德高尚、能力出色、实绩突出、作风正派、群众公认的干部受关注、受尊重、受重用;
    让那些品德低下、能力平庸、不干实事、不敢负责、作风飘浮、群众信不过的人,没有市场、没有位置、没有地位,真正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通过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全社会营造更加重德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更加注意品德修养,按党的要求为官、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干事。  

      (二)加强教育培养以育德。干部教育培养要把育德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多种措施常抓不懈。把干部德的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教育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要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当前,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注重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培养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严格管理监督以律德。干部良好品德的养成,既靠严格自律,也靠管理监督。一方面,干部要严以律己,自觉培育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始终以党的纪律、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珍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声誉、珍重自己的形象,慎微、慎独、慎友,自警、自省、自励。另一方面,组织上对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纠正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在干部思想波动、接到群众反映、班子出现不团结等问题时,及时提醒打招呼。要加强对干部执行政策、纪律、制度等各种规矩的督促检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坚决维护党的规矩的严肃性。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对干部的约束和警示作用。要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对干部监督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的是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党管干部”管得是否科学、有效,说到底,就在于能不能既保持党对整个干部选择过程的有效控制,又不使公众的选择权失去意义,而不在于要么为了控制而架空公众的选择权,要么为了保证公众的选择权而架空党的领导。这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让“党管干部”科学化所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要在充分保证人民对干部的选择权的同时,切实加强党对人民选择的控制和引导;
    要从琐碎的人头管理中摆脱出来,更多地转向通过政策导向来保证干部队伍的质量;
    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为公众提供充足的可供选择的干部资源。  

    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标准。革命化是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必须品行端正,衷心拥护和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年轻化遵循干部队伍新陈代谢规律,合理建立干部退出机制,保持干部队伍旺盛生机与活力,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知识化是对干部知识水平、综合素养的要求,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客观需求;
    专业化是对干部从事的工作具备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的要求。这四个方面既是对干部队伍的整体要求,也是对干部个体的要求。比如,年轻化不是片面的低年龄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状态的年轻化,要求干部拥有健康的体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放的思维方式,努力实现体质、知识、情商、思想的年轻化;
    知识化和专业化不仅要求干部是本部门本单位的内行,更要求干部一专多能,要求高、精、尖的人才来从事相应的职位。  

    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干部选任质量。  

    (一)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就是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竞争是古今中外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用“马场赛马”、公平竞争的办法激发干部人事制度的活力。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干部任用程序中差额比较、选贤任能,把政治坚定、人品和能力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多种形式选人用人。逐步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干部选拔机制下“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不足,形成群贤毕至的局面。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变过去的“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这有利于更好地发现和使用干部,拓宽识人选人视野,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批干部凭自身能力和本事,走上了合适的领导岗位,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变过去封闭式、神秘化的操作方式为“在多数人中选人”和“由多数人选人”的“阳光”作业方式,把整个干部选任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打破了“熬官者”的梦,阻断了“跑官者”的路,封闭了“买官者”的门,扩大了选人用人民主,有利于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使一批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暂时未进入公选和竞争岗位的比较优秀的干部进入了组织部门的视野,建立了后备人才档案,储备了后备人才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尽早培养后备干部,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更有利于增强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励干部努力学习、参与竞争,从而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形成“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局面。  

    (二)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增强考察工作准确性。  

    1.要细化考察内容,量化考察标准。关于干部考察的内容,《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考察内容笼统抽象,缺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考察指标体系,导致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公式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对工作实绩的认定不实,一绩多用,多绩一用,前绩后用,或集体政绩个人用;
    对廉洁状况了解不清,常常表述为“未发现”、“没听说”等等,造成考察结果失真失实。因此,我们必须将考察内容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项目,量化考察标准。所谓“德”,即干部的品行,可以分解为政治立场与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与改革意识、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群众观念与民主作风等几个单项内容;
    “能”,即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可以分解为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识人用人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几个单项内容;
    “勤”,主要是指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责任心,可以分解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情况、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踏实程度等几个单项内容;
    “绩”,即工作实绩,可以分解为业务工作业绩、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年度目标与重大任务的完成情况、岗位责任的履行等几个单项内容;
    “廉”,就是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可以分解为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坚持原则与秉公办事、严格要求自己与主动接受监督情况等几个单项内容。对以上每个单项内容,都可以采取评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进行量化。在采用共性量化标准对干部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要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科学合理地调整考察标准的侧重点。在量化考察标准的同时,还应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要突出科学发展政绩,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  

    2.要严格考察程序,坚持日常考察。《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考察程序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六个工作步骤,在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合理地组建考察组,制订考察工作方案。要根据考察对象现岗位及拟任职务的特点和要求,本着熟悉业务、结构合理的原则,确定考察人员。要制订考察工作方案,就考察目的、考察任务、考察内容、考察方法、考察步骤及有关要求做出具体规定,为考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在与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部门)进行通气协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形式向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部门)公布考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过实行考察预告,打破干部考察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化,拓宽进言渠道,为知情者反映情况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察。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任前考察为重点,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任前考察结合起来,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运用巡视、审计、统计结果和专项考评结果,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干部。要根据不同考核对象、考核任务合理选用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简捷高效,避免重复考核。要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考察材料,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考察依据。四是强化考察结果运用。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察的导向作用。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及时向领导班子和干部本人反馈考核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3.改进考察方法,扩大考察民主。现行的干部考察方法延续了多年,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考察方法单一,仅限于个别谈话、民意测验、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等,缺少科学的考察手段;
    考察范围局部化,缺少全面性,领导人数较多,一般干部群众较少,还普遍存在重领导意见、轻群众意见的倾向;
    考察干部的范围狭小,往往局限于工作单位和八小时以内的表现,而忽视了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盲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改进考察方法。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对目前普遍运用的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民意测验等方法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注意多种考察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对一些情况比较复杂或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可组织专项调查;
    核实考察对象某些方面的具体工作情况,可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群众,了解情况;
    了解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可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了解考察对象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还可以采取笔试、面试的方法,等等。二是扩大考察参与范围。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考察参与范围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扩大干部群众的参与面。如:从我局来看,对业务处室的干部的考察,可以延伸到检验对象;
    对技术中心干部考察,可延伸到检测相关业务的处室;
    考察对象担任部门领导职务的,可延伸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下级对口部门听取意见;
    考察对象在现单位工作时间不长的,还可以到其原单位进行考察。三是拓展考察空间。深入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深入考察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是全面了解干部的一个重要渠道。考察其“生活圈”,主要是“五看”:即看生活作风是否正派,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经济状况是否正常,邻里关系是否融洽,业余爱好是否健康。考察其“社交圈”,主要是“三看”:即看其交友择友中表现出的社会观念,看其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看其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公德。  

    4.建立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和失误追究制度。一要明确考察者的权利。考察者有权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
    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如实提供干部情况;
    有权依据考察结果对考察对象提出使用建议。二要明确对考察者的基本要求。考察者必须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办事;
    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考察工作;
    必须客观、如实地反映被考察对象的情况;
    必须严守纪律,做好保密工作。三要明确考察者的责任。考察者在考察干部时必须坚持原则,不走过场,对考察结果负责。  

     四、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中可以看出,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善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干部培训,就是要提高干部推进科学发展和促进和谐这“两个能力”。如何提高“两个能力”,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加强理论培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加强能力培训,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构建和谐、群众工作、依法办事、应急管理等方面能力。三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的理念。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要建立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和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充分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四要统筹优化干部培训资源。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单位本部门师资力量传、帮、带。  

    五、完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干部培养选拔链  

    一是坚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实践锻炼的培养方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有意识地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锻炼和考验年轻干部。加大年轻干部岗位锻炼,通过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提高本领。二是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后备干部坚持重在培养、同样使用,突出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时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使用;
    坚持优进绌退、动态管理,不搞一次选拔定终身。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复式年龄结构和梯次配备,根据干部成长周期,分为近期和中长期,分别提出不同的年龄和职务层次要求,避免在年龄上层层递减和“一刀切”。要抓好关键岗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六、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党要管党,关键是管好干部;
    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管理监督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严格要求要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既严格管理,又关心爱护,不断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对班子成员、领导干部、重点岗位、敏感岗位的干部,要重点管理。二是严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现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制度不少,关键是执行不力。落实制度,也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严格管理的基础在于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不宜继续任职的要果断及时调动,不能等到问题严重了、矛盾积累恶化了才去解决。三是切实解决干部调整难处理难的问题。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严明领导责任,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干部要追究责任。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办法,明确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探索干部调整后的多种安排方式。四是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要坚持奖惩分明,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特别要关心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关热词搜索: 高素质 深化 干部队伍 造就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