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武林武林外传 《武林外传》对“武林”的借鉴与解构

    时间:2019-05-14 03:20: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武林外传》人物的设定上,充分借鉴了武侠小说,既有江湖浪子,又有侠们闺秀,还有草头出身,神偷、大侠、书生、客栈老板娘一个不少。同时,本剧学习借鉴了周星驰电影尤其是《大话西游》后现代主义风格,以幽默搞笑的戏谑、无厘头,把神坛上的一切无情地拉下来。在借鉴的同时,本剧对侠客、江湖和武林进行了大胆的解构。本剧整体的情节与一般的武侠作品有比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借鉴 解构 武林
      
      2005年底,《武林外传》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收视率迅速攀升为当年电视剧冠军。高收视率、高重播率以及在年轻人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有文章指出,在《武林外传》里,“有的只是‘同福客栈’中一群性情各异的年轻人,时刻处在一种癫狂、感性的状态中……给人的印象是‘江湖’、‘颠覆’、‘搞笑’,活脱脱是《卧虎藏龙》+《大话西游》+《我爱我家》的大杂烩。”[1]文章对《武林外传》的批评态度我们暂且不议;其中对《武林外传》重要构成元素的论断,虽然满含讽刺意味,但的确指出了给养《武林外传》最重要的三方面——武侠元素、无厘头和一般意义上的情景喜剧。本文试图分析《武林外传》对其外包着的“武林”这一元素的借鉴与解构。
      一、借鉴
      仅从名字来看,《武林外传》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作品,事实上,它与古龙的一部武侠小说《武林外史》只有一字之差,笔者在央视首播时,第一次看到,就错把它当成了武侠电视剧,看了将近一集才明白不是这么回事。虽然不是武侠剧,但是从剧名到人物、情节,都与武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全剧是“蒙着一层武侠的面纱”。
      首先来看本剧的时空设置。本剧发生在明朝约万历年间,关中地区一个叫“七侠镇”的地方。七侠镇为什么叫七侠镇。电影版中已经有解释:以前有七位大侠在此处决斗,后来打着打着居然和好了 七人合力在此建成了一个小镇,命名为“七侠镇”。七侠镇的名字和由来都有着浓郁的武侠气息。以此为时空,在情景喜剧中是绝无仅有的。陌生化的包装能使剧作获得很大的腾挪空间,观众也会耳目一新。
      人物的设定上,充分借鉴了武侠小说,既有江湖浪子,又有侠们闺秀,还有草头出身。神偷、大侠、书生、客栈老板娘一个不少。仅以这些人物来看,以他们写一部传统意义的武侠小说完全可以。人物的名字也都在武侠小说中有具体的出处:白展堂是或者说白玉汤,是传统侠义小说《三侠五义》中五鼠白玉堂的改写,他的对头是开封展家二小姐展红绫,对应的就是展昭和白玉堂的恩怨;佟湘玉则是取自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客栈老板娘金镶玉,降金为铜(佟),易镶为湘;郭芙蓉是金庸《神雕侠侣》郭靖之女郭芙的改编;吕轻侯之名取自古龙《楚留香传奇》的左轻侯;李大嘴是对古龙《绝代双骄》中的“不吃人头”李大嘴的照搬;莫小贝来源于金庸《笑傲江湖》衡山掌门“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同为衡山掌门,一大一小,所以就叫小贝;祝无双是改《神雕侠侣》的陆无双。此外,甚至诸如姬无命、上官云顿、雷老五、断指轩辕、平谷一点红等出场不多的配角都“出自名门”。
      作为一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情节线,虽然剧集之间有内在关系,但编导人员并没有着力于全剧的情节架构,也并未想讲一个什么样的完整故事。所以本剧整体的情节与一般的武侠作品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从单集剧情上来看,有很多借鉴武侠小说情节的地方。第一集郭芙蓉为行侠仗义成为女侠,带着丫环出来闯荡江湖,以为同福客栈是黑店,来踩点。第二集郭芙蓉一直想跟白展堂比试武功。第三集莫小贝要成立帮派,分左右护法、银钱使、军师、帮主,等级森严。第四集白展堂与断指轩辕各使解数,越赌越大直至为生死赌局。第五集展红绫千里追盗……这些单集的情节主线大多都是借鉴的武侠小说的情节或者思路。
      本剧的人物关系也有对武林中人关系的借鉴。身为盗贼的白展堂惧怕六扇门的一切人、事,捕快捕头到店里蹭吃蹭喝。店中人的相互制约关系除了身份(众伙计听掌柜的话)、血缘关系(莫小贝听嫂子佟湘玉的话)之外,就是武林的凭功夫说话的规则。白展堂武功最高,别人都怕他葵花点穴手点住自己;郭芙蓉会惊涛掌,秀才大嘴之流就畏之三分;郭芙蓉和祝无双武功半斤八两,两人的斗争也是棋逢对手各不相让。
      除此之外,本剧的侠客观,或者说侠义观,也与武侠小说想表达的如出一辙。“武”者,止戈也。侠是一种目的,武是一种手段。武侠宗师金庸曾在《神雕侠侣》中反复重申过他的观念:“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他借郭靖之口说:“能做到这八个字,即使是贩夫走卒,不会武功之人,也堪称大侠。”这种思想代表了武侠小说宣扬的的主流思想。《武林外传》第一集,佟湘玉就向郭芙蓉解释了“侠”:“一个人一个夹”“一个人只要做到心存善念多为别人着想,自然会受到夹道欢迎,而这样的人就是大侠。”这样的侠义思想贯穿了《武林外传》全剧。
      二、解构
      《武林外传》学习借鉴了周星驰电影尤其是《大话西游》后现代主义风格,以幽默搞笑的戏谑、无厘头,把神坛上的一切无情地拉下来。作为构成本剧的重要元素,武林也被解构得不成模样。
      《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第一次初出家门要走江湖,却没等出京城,就被当时还不相识的白展堂偷去了钱,只得回家。第二次遇到姬无命,直接被制服,钻狗洞溜走,回家一年多没敢再出来。第三次偷偷离家出走,重出江湖,尝试行侠仗义,自以为是扶危济困,其实只是给别人造成伤害。她倾慕白展堂窃富济贫的名声,想与他一起偷东西接济穷人,却黯然发现偷东西造成了社会恐慌,人人自危,影响远比东西本身大得多。随着小郭侠客梦的破灭,青年观众对于行侠仗义的梦想也毫不留情地被击穿了。而年轻人闯荡江湖,以一身武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成就侠名,这是武侠作品常见的模式。本剧对小郭闯江湖经历的调侃,潜在表达的就是对武侠作品中类似经历的可能性和意义的解构。
      此外,本剧更多的是对成名武林人物、传说的恶搞。白展堂是“盗圣”,有关于他有诸多神乎其神的传说。但我们却看到,盗圣却是胆小怕事,又天性善良。他从不杀人,连鸡也没杀过;偷了东西还要帮人收拾好屋子,东西偷走玩了几天就送回去。他的几个传奇式传说,也都是别人借他名字做的栽赃嫁祸。剥开了江湖名气的外衣,我们看到盗圣除了一手点穴功夫,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衡山剑法、葵花点穴手,居然出自一位不入流的画匠之手;衡山派创始人杀了八个山贼,却被误传为八百、八千;衡山派掌门莫小宝,因为贪污公款给自己修新房并因此送命;莫小贝年纪轻轻,武功糟糕,却莫名其妙地先是当上衡山派掌门,又成了五岳盟主。吕轻侯手无缚鸡之力,却是朝廷认证的“关中大侠”。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紫禁之巅的决战,却被解读为叶孤城被突然而来的闪光灯吓到,心脏病突发而死。黑道第一剑客平谷一点红是个有洁癖的娘娘腔,最得意的事情是发明了洗手液、洗发水和洗面奶。
      诸如此类,成名人物都得到奚落嘲讽,以此撕开了武林的神秘性和庄严性。我们平素敬仰的侠客竟是这样,我们执念的传说竟是这样,我们向往的江湖、武林竟是这样,不由得让人喟然长叹。导演尚敬曾说:“我们想把观众心中高高在上的侠客,还原成有些有肉的平民,告诉观众平平淡淡那才是真正的生活。”[2]
      虽然本剧解构了侠客,解构了江湖和武林,可对侠义精神,非但没有颠覆,还做了赞颂。无论是正义的行为还是侠义的善举,都得到热情的褒扬。吕秀才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战胜姬无命这段戏堪称全剧经典片段,搞笑也蕴含一定深意:吕秀才的形象就是编导给当今时代的侠义精神开出的良方。如今我们得不到,也不需要武功高强的侠客为我们主持公道。但侠义精神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面临的是呼唤侠义而没有侠客的尴尬处境。而我们需要的,也许就是秀才这样的人,有知识,有正义感和侠义精神,虽然没有武功,但也可以制敌取胜。这点熊文泉先生有过精当的表述:“但该剧并没有彻底颠覆侠义精神,而是给“侠”作了另外的解释和世俗化出路。”[3]
      《武林外传》是一部“异见式”的作品,它来源众多,内容和影响也都是较为复杂,不能轻易一言蔽之的。不管怎么说,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元的文化趣味,我们理应对它保有宽容的态度,给这样的创新之作更多的空间和应有的关注。
      
      注释:
      [1]樊苏华,齐殿斌,张国涛,徐晓蕾.是迎合还是引导?[J].文艺报,2006年3月28日 第四版.
      [2]李智 著. 情景喜剧——时代景片前的浅笑人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35.
      [3]熊文泉.:戏谑武侠而不颠覆侠义.《京华时报》,2006年1月28日第A19版.

    相关热词搜索: 解构 外传 借鉴 武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