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又怎一个“巧”了得】 巧影

    时间:2019-02-19 03:24: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怀着异样的心理读完了毛恩波老师的《怎一个“巧”了得》(《中学语文教学》2005.1,第40页),读时感觉到自己的心是被扭成了几道,不知是喜还是忧。   我们的一线教师,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勇敢创新,实在是可喜可敬。能够巧教,又能使得学生巧学,不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吗?既然如此,我的难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掩卷长思,不禁有了些省悟,原来是出于对“乔老爷上轿,陈奂生上城”这一“巧语”的“无知”。乍读此“巧语”时,尚觉得希奇,亦觉得有点味道,感到里面或许真的还有那么一些奥妙在。可越往下读,就越觉得不是个滋味,因为除去二者都是十分有趣的故事,语句又很是工整以外,好像对于教学《陈奂生上城》这样一篇现代小说的精品尚无甚大用。而毛老师及其学生都是十分机智地将两文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总结出了“题目近似”“主人公巧遇是故事能够发展的前提”“两个故事展开的地点选的很巧”“都没带钱也是一种巧安排”“故事时间安排也都很巧”“两个故事的结局也都很巧妙”“都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老师更是大加赞同,“同学们说的很多,也很深入”。读此我持续紧扭着的心不免有些抽搐了:“很多”不假,可“深入”何谈?古人常言:无巧不成书。这么一点小儿科的问题也能算得上“深入”吗?更何况,“都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一说,明眼人都不会接受,真不知陈奂生的祸福何在?特别是最后定格于“得福”,甚是令人费解。如果我们21世纪的接班人也是都像陈奂生一样的人,都会以陈奂生的经历为荣幸,不知中华民族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一种图景!
      在心得部分,毛老师的阐述不无可取之处,但细究起来,又不是那样的合情合理。教学是需要创意的,但如果这个创意不合理,甚至干扰了主体阅读的顺利进行,不知它还需不需要?大家都知道《陈奂生上城》所揭示的是中国农民的性格特点:勤劳善良、淳朴节俭、憨厚正直,但又封闭保守、愚昧落后、自私自欺。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肯定及编选入教材的主要用意应该是让学生了解这一典型形象。陈奂生是新时代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极具时代性与典型性。但不知毛老师在接下来的探讨两个故事的不同点,“并且分析陈奂生的性格特点”中,到底是怎么操作的。毛老师在“引起他们(学生)学习的兴趣”方面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因为两个故事都是学生喜欢的,相比之下,“乔老爷上轿”更甚。毛老师将“乔老爷上轿”牵入“陈奂生上城”中,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的错觉所引发的一种误读。试想,除去故事的趣味性及情节的“巧”安排上有些许共同点之外,两个故事之间不知还有何种必然的联系?如果单从以上两个共同点就来选择比较阅读的材料,真不知“三言两拍”等古代的传奇话本故事中,还有哪个篇章不能入选,更无论浩如烟海的其他类似作品了。
      当然,毛老师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力求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心知肚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他的语文成绩大致是成正比的。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是好的语文教学吗?劝大家还是认真地读一读同期李海林老师的《“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无论是理论价值还是实际意义,这都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李老师为我们当前浮躁、随意、牵强的“过度阐释”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敲响了警钟!其实在这类阅读教学的流弊中,只有“无中生有”,又哪来的“创造”可言!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不该予以漠视!名作的阅读教学应力求突出文化品位,让学生在赏读吟咏之间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提升文化品位,陶冶高尚情操,树立健全人格。我们不能无视作品中深蕴的文化与哲理的菁华,只求课堂上表面的热闹,追求媚俗化浅显化的阅读。以上是个人管见,希望能得到包括毛老师在内的所有同仁的批评指正。
      江苏省苏州中学 215000

    相关热词搜索: 了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