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关系探讨

    时间:2020-11-10 08:03: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最近两年学术界提出“民工短缺”是珠三角长期以来不重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性反映,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缓解民工短缺。文章针对近年来广东省民工短缺的结构性变化,从分析广东产业结构与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动入手,初步探讨了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对如何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配置——低技能型和高技能型劳动力组合在一起,以既保住珠三角相对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优势,又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实现相应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工短缺;
    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配置;
    产业结构
     
        一、由“民工短缺”引起的思考
     
        前一阶段各种媒体报道的“民工荒”闹的沸沸扬扬,各种报告表明:各类企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民工短缺情况尤以珠三角为甚,并且流失的民工“用脚投票”,纷纷北上,跑去长三角或其他地方找工了。最近两年学术界提出“民工荒”是珠三角长期以来不重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性反映,是广东省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市场信号(谌新民,2007)。一些学者认为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必须向高级化转型,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升级(李德友,2006)。即认为:因为传统的制造业结构低端化导致民工工资低、待遇低,所以民工不愿意在珠三角干了,一部分去了别的经济区域或回乡务农,出现了珠三角“招工难”的局面,因此如果要提高民工工资,就得提高劳动力成本,那么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缓解民工短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民工短缺的深层次原因。
     
        以上学者的观点都是从广东省产业结构这方面考虑的,没有把流动人口的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谈,并且只考虑到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普通工短缺的问题,没有看到近年来广东省民工短缺的结构性变化,针对珠三角一贯以来的产业模式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这种措施对于短缺低技能型劳动力——普通工和短缺高技能型劳动力——技工及高级技工这两种情况同样适用吗?同时这种观点也隐含了产业升级与劳动力流动是同步的,那么对于流动人口这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来说,情况果真如此吗?也就是说,产业升级了是不是就可以完全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呢?抑或会不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民工短缺,产业升级会不会引起流动人口的逆向流动?如何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配置——低技能型和高技能型劳动力组合成一个均衡点,可以一方面保住珠三角相对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优势,一方面更好地使得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也实现相应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呢?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些问题。
     
        二、“民工短缺”现状
     
        (一)珠三角“民工荒”初现(2004-2005年)
     
        2004年春开始,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缺工最为严重。从需求总量上看,根据广东省农调队的调查报告,2004年下半年广东全省短缺民工估计100万人左右,其中仅深圳、东莞和佛山三市的民工短缺就达43万人。
     
        从结构需求上来看,企业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还不是很高,企业用工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普通工人。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劳动力供给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供求总人数占总供求的50%左右。以2005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制造业分别以44.76%、47.08%、46.86%和56.27%的需求比重占据各季行业需求的首位,而第四季度更是高出居第二位的批发零售业的39.62个百分点。可见,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最严重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其中,部分台资企业和中小型私营企业缺工更为严重。
     
        (二)珠三角“民工荒”的最新情况(2006年至今)
     
        自2004年1月广东东莞首次被官方确认民工荒至今,“民工荒”随后便波及整个珠三角。企业调查显示,2006年春季珠三角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企业比重为23.9%。从结构需求来看,省劳动保障厅发布数据表明,2007年节后广东不存在“民工荒”,主要缺技工。
     
        在最新的民工短缺情况中可以看出,对比2005年之前的情况,此时珠三角与其说是民工荒,不如说是技工荒。
     
        三、广东省产业结构和流动人口配置状况
     
        (一)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改革开放以前,广东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6.6%。此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递减;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自改革初期到2006年,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外,呈平稳上升趋势;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自改革初期到2004年基本呈上升趋势,比重达到44.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为2007年的5.4∶51.3∶43.3,广东第一、二产业比重仍然相对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但还是基本呈现“二三一”的比例结构。但是这几年来,广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是不争的事实,具体体现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二)流动人口配置状况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在广东第二产业的流动人口为1237.8万人,远大于第一、三产业的62.8万人和365.4万人。且第二产业流动人口比1990年增长7.8%,增长速度看也高于第一、三产业的1.9%和4.7%。第二产业给流动人口提供的劳动就业岗位远远多于第一、三产业,就业结构基本呈现“二三一”的比例。但在2000年的时候,流动人口就业结构为3.8:74.3:21.9,广东产业结构与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偏离系数为1.71:-0.32:0.79。
     
        这样来看,便意味着广东省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还很大,表现为第二产业就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太低,流动人口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变动幅度滞后于产值变动的幅度,离“三二一”的结构要求还相当远。广东省近年来产业升级的速度加快了,可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并没有因此而优化。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具有排挤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流动人口来说,带来的“吸纳”还是“挤出”作用大?
     
        四、流动人口配置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一)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状况
     
        根据2000年和199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00年与1990年相比,流动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情况为:第一,这两年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均为最高,从1990年的48.39%上升到2000年的61.43%,占总人数的一半多。高中、大专及以上人口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降低。第二,流动人口接受专业技能教育的高中及中专人数仅从1990年的12.42%增加到2000年的17.22%,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仅从1990年的1.47%增长到2000年的3.19%。其中第一产业中流动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低下,第二、三产业工人的劳动技能不高,流动人口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变动幅度慢于产值的变动幅度。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广东流动人口配置的作用力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来拉动,从产业结构上看,基础产业和机械产业薄弱,使加工工业缺乏后劲;
    产业组织层次不高、空间布局重复等问题突出。尤其是这几年,速度和结构的调整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GDP增长速度的放缓和产业升级的加剧,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对流动人口就业的供需结构产生了上述的双效应——“吸纳”和“挤出”
     
        如果企业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时,由于低工资会造成“民工荒”,那么企业正在转型或已经转型,会由于工人技能缺乏和拥有技能的工人缺乏而出现“技工荒”,并且随着这几年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本文第二部分的“民工荒”最新情况已经表明:广东缺的最主要是技工,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以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的,即无法吸纳足够的流动人口按照产业结构的要求就业,结合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考虑,这就回答了本文第三部分的问题,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流动人口的“挤出”作用更大。
     
        (三)广东流动人口配置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力
     
        由于流动人口中大部分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低技能型劳动力,缺少进行创新的技术和经验等人力资本的积淀,大部分流动人口一方面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难以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降低了企业平均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对于掌握并实施创新成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这样就增加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应用成本,企业出于压缩成本的考虑,会形成对低技能劳动力的依赖,两方面共同制约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抑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五、广东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
     
        针对目前广东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出现严重的趋同化倾向的情况,首先要增加对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其次要针对广东流动人口人力资本产业间流动的障碍,对广东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寻找效益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的最佳结合点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针对低技能型人力资本,要继续保留低劳动成本这一珠江三角洲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优势,可以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渡阶段将技术和劳动两种密集相结合,给低技能人力资本转向高技能人力资本充分的时间,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低技能型和高技能型劳动力组合成一个均衡点,提高人力资本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匹配程度。二是针对高技能型人力资本,要调整提高原有的支柱行业并大力培养高科技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成功将在总体上增加对高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淑妮.SA8000对缓解广东“民工荒”困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2、张艳.东南沿海地区民工短缺问题的深层思考[J].农村经济,2005(5).
        3、叶健夫.广东流动人口研究[J].南方人口,2003(1).
        4、周昌林.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社会,2007(4).
        5、宋健.泛珠三角人口流动对产业经济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5).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