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图书馆合作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联盟

    时间:2020-12-15 08:04: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武汉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10)
    摘 要:文章就武汉市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区、乡 、街、社区)的关系演变作了分析,讨论了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与区、乡、街道、社区基 层图书馆关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对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在建立集群式中心馆、分 馆制等方面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基层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
    网络环境;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2—0170—03 

    长期以来,武汉市公共图书馆与区、乡、街道、社区基层图书馆,在不同的地区范围内,不 同程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着图书阅读和知识咨询等服务,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信 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市级)与基层图书馆(区、乡、街、社 区各级)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和文化娱乐上的重要功能,两者间如何更好地共存和 发展。笔者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当前对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的定位
    1.1 公共图书馆的定位

    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文化部1982年颁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已 明文指出:“市级图书馆是大型综合性图书馆,是面向市民大众提供图书阅读和知识咨询服 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全市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是履行为科研生产服 务和大众文化娱乐服务的公共场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数字化,使得图书馆 具有文献资源的种类多样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文献利用的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信息的 集散地、知识的加工厂。这样,公共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社会信息枢纽和公民终身学校 的职能。
    1.2 基层图书馆(区、乡、街、社区)的定位

    在越来越多作为文化标志性建筑的城市图书馆拔地而起的时候,作为我们图书馆事业基础的 基层图书馆(区、乡、街、社区级)却面临消亡的危险,在国家对图书馆投入逐年增大的总 体背景下,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依然在靠“创收”弥补开支的“赤字”。

    笔者以为就目前网络环境下,区、乡、街道、社区图书馆(室)应该定位为以公共图书馆为 中枢的全市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为各区、乡、街道、社区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 应机构,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区域大众文化背景相呼应。因此,它在为本区域的 科研生产服务和大众文化娱乐服务中应该发挥良好的作用。
    2 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关系的演变
    2.1 从时间上来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的关系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自上世 纪90年代后期至今,关系渐渐紧密,变的亲密无间。
    2.2 从业务关系上来分析

    基层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属各区、乡、街道,在业务上市级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进行统一的指 导和管理。这就出现了行政和组织人事由各区、乡、街道领导,专业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提高 ,职称的评定则由市级图书馆指导和管理。在这种双重管理模式下,就形成了“两不管”的 管理真空。
    2.3 从经济关系上分析

    长期以来,各基层图书馆的书刊由自己采购分配。公共图书馆不为基层图书馆配置书刊文献 。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的经济关系脱节,各方面联系和沟通也就显得比较松懈。一直到 了21世纪初期,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的关系才有了较大的改善。例:就拿武汉图书馆来 说,作为副省级综合性大型公共图书馆从2005~2007年,由武汉图书馆提议,在得到市政 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以武汉图书馆为龙头的武汉地区14家区级公共图书馆逐步配备了汽车 流动服务专用车,并在武汉图书馆建立了流通文献配给中心(区、乡、街道、社区专用书库 ),“汽车图书馆”网群已初建成效。注:给武汉地区14家区级公共图书馆配制的“流动 服务专用车”及车载图书文献都由市政府埋单,武汉图书馆作为龙头对各区、乡、街道、社 区图书馆的文献流通进行协调和配送。
    3 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之间关系及发展的思考

    创办图书馆、创办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创办在市民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 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参考目前国际标准,在中心城市,一所图书馆所覆盖的服务面积应该是 3km2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走进图书馆时获得的是文化享受,而不是在进图书 馆前已经疲惫不堪。一个城市图书馆事业发达与否,最主要的标志是看图书馆是否星罗棋布 。因为没有由星罗棋布的图书馆所形成的图书馆服务网络系统,就谈不上满足公众对图书阅 读和大众文化娱乐的需求。

    在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行人员、财政“分灶吃饭”,各级图书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管理体 制下,中心馆、分馆制图书馆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让更多的人平等享有文化资源的需 求。
    3.1 网络环境下基层图书馆何去何从

    新环境下,基层图书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大致可归为两种情况:①基层图书馆在得不到财 力上的大幅提高情况下只能保持现状。②基层图书馆改建成公共图书馆中心馆的分馆,以集 群式服务网络成员的身份,利用资源共享这一平台提高服务职能。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都在由传统的模式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转化, 这是必然的趋势。待公共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和集群式服务网建立后,全地区各基层图 书馆都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在网上检索到中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网上信息。

    因此,基层图书馆走集群式中心馆、分馆之路势在必行。
    3.2 中心馆、分馆制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发展之必然
    3.2.1 基层各级图书馆改建成公共图书馆中心馆的分馆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网络 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为本区域的科研生产服务和大众文化娱乐服务的社会职能正逐步转移 、分离,基层各级图书馆职责范围正不断扩大,教育、文化等社会功能迅速明显增强。因此 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在整合地区文献资 源,在建设和改建分馆过程中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3.2.2 建设和改建分馆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求知需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 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已经来到,人们的求知欲望日益迫切,求知领域日益广泛,求知要 求越来越高。人们往往希望在最短时间、最近距离、最便捷的方式,甚至足不出户,便能获 取应有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应从自身发展需要考虑,洞察这种社会发展 趋势,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另一方面,也要急读者所急,帮其所需,各种图书馆分馆便应运 而生——把图书馆办到读者的门口、窗前,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和强大的集群式服务网,最大 限度地方便读者,满足读者读书、求知的需求。
    3.2.3 中心馆、分馆制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自我发展的需要。就武汉图书馆为例,建馆几十 年来,文献资源利用率仍然是有限的。在座8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一所3万多m2、藏书不 到300万册的图书馆,到馆利用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读者,仅是全市人口的10%,苛刻地 讲,只能算是为少数人服务。当今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进入 信息时代,建设各类型的分馆,既与中心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策应;
    又统筹规划, 星罗棋布。只有把分馆建设在全市各个区改建后的基层各级图书馆(室),以此扩充公共图 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展服务的范围,延伸服务社会的触角,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图 书馆现有馆藏资源、潜能,提高整个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3.3 中心馆、分馆组建的方法
    3.3.1 以流动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把基层图书馆改建成分馆。这种模式的分馆是以“图书 流”概念 启动的图书馆集群式服务协作网络,首先是由市财政每年下拨专项购书经费及配套资金,由 中心馆文献配给中心(区、乡、街道、社区分馆专用文献专用书库)购置相当数量适合基层 群众阅览的图书文献,分别流向市内各加盟基层图书馆(分馆),图书文献资料在各分馆间 每季度或半年流动(时间可商定)交换一次,最后回流到主馆文献配给中心。
    3.3.2 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基层图书馆改建成分馆要由该地域中的公共图书馆牵头, 制定统一 的发展规划、标准和法规,以便统一管理。组建或改建基层图书馆成为分馆,要充分调动基 层政府的积极性,坚持自愿建馆、利益互补的原则,条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杜绝一哄而上 、上而无为。基层图书馆改建成分馆后,其发展要以该地域中的公共图书馆为核心和保障, 鼓励各分馆间以流动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加强协调合作,力求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构架起以 公共图书馆为龙头和起核心作用的地区集群流动图书馆网络体系。为满足各分馆读者多样化 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将以集群流动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把其纳入网络化管理这样一个体 系,以实现公共图书馆地区网群的远程借阅服务。
    3.4 只有以中心馆为龙头,才能带动整个地区集群式流动图书服务及资源共享的建设

    与此相对应的是市级公共图书馆和共享工程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近年来,各地各级财政对公 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都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增加的投入仍然十分有限。“吃财政饭”制约了 基层公共图书馆和共享工程的发展。

    据对武汉地区基层图书馆2007年年度购书经费及藏书建设情况的调研显示:

    2007年,全市14个区级公共图书馆中,多数馆的年购书经费在8万元以下、年购书量在5 000 册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为改善武汉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 渴求,2005年初武汉图书馆馆长韩兆海等多位区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提出《关于建立市、 区两级“社区流动图书”书库的建议》的提案,即:集中市区财力,建立市、区两级“社区 流动图书”书库,通过有限资金的投入,达到扩大图书流通率,实现资源共享。每年每个社 区图书室增加100册新书,3~5年内全市1 107个社区图书室共增加图书553 500册。使每个 社区图书室通过3~5年的建设,固定藏书和流动图书达到1 000册,能够基本上满足社 区居民看书需求。这一提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2005年11月正式启动实施。

    至2007年底,武汉地区14家区级公共图书馆都配备了汽车流动服务专用车。基本上完成了 图书流动体系的基础建设。

    武汉地区集群式流动图书馆不同于以往的一次性“送书下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定时、 定点、巡回式图书借阅服务,而是以“图书流”概念构建的图书馆协作服务网络,其具体运 作模式是:武汉市财政每年拿出专款,由武汉图书馆作为中心馆牵头,建立文献配给中心( 区、乡、街道、社区分馆专用文献书库),选定符合条件的区级图书馆吸纳为集群流动图书 馆成员馆,并由政府统一给成员馆配备流动图书专用车,购置一定数量的图书。流动图书馆 成员馆的图书由武汉图书馆文献配给中心(区、乡、街道、社区分馆专用文献书库)配给。

    这些图书注重实用性、指导性和普及性,贴近生产生活,适合基层群众阅读。图书在各成员 馆每半年流动一次。每年对各成员馆图书进行一次剔旧和补充,确保常换常新。

    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搭建覆盖全市、服务广大市民和读者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和服务 体系,保障市民享受到更加充分和平等的文化权利。到那时图书馆的构成将包括两大部分:
    主体是公共图书馆网络,即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镇)图书馆为节点 、遍布全市的社区(村)图书馆为网点的四级图书馆网络。市图书馆主要负责全市图书馆总 体规划的制订,统筹全市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维护全市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技 术平台,管理和运作武汉市集群图书馆采编中心,推广标准化的业务管理,开展业务辅导、 人员培训与图书馆考核评估。

    区图书馆负责制订本区联合图书馆的发展规划,统筹本区联合图书馆的建设和运作,承担区 域性文献信息服务。除满足读者的一般性需求外,按照联合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分工 开展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形成地方特色。同时,承担部分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的任务,负 责本区内基层图书馆的业务辅导、人员培训和技术维护。街道(镇)图书馆和社区(村)图 书馆,主要提供文献服务,开展基层读书活动。
    4 公共图书馆集群式服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武汉地区集群图书馆建设,最终要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市图书馆为中 心,具有不断优化的扩充性、广泛性、实用性的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实现武汉地区各级图书 馆的业务与资源网络化、自动化、一体化,实现全地区图书的通借通还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形成基于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库为主,本地区独立特色资源库为辅的信息资源库,建成覆盖 本地区大部分社区、乡、镇、村的基层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 杨维忠.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向是分馆制[J].图书馆建设,1994,(1) :20~21.
    [2] 严峰.把社区和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J].图书馆学刊 ,2004,(4):80~83.
    [3] 张洪彬. 深圳市社区图书馆的调查与思考[J]. 深图通讯,2005,(2):50 ~53.
    [4] 庄玉香. 图书流动站: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馆制[J]. 图书馆建设,2005,(4 ):75~76.
    [5] 韩兆海. 创新社区图书馆发展之路[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 
    [6] 张晓兰.基层馆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作用和地位[M].图书馆信息与和谐社会 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63~65.
    [7] 张乃清.都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定位和战略[J].图书馆建设,2006, (3):77~80.
    [8] 张华林.以人为本提高读者服务水平[J].中国科技信息,2007,(9):170 ~171.

    相关热词搜索: 图书馆 战略联盟 合作 服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