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通往成功的途径不止一条作文素材

    时间:2019-05-30 03:22: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文教学,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讲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是学生自我的感悟,应该让孩子自由发挥,才能促使孩子心智的发展,才能与新课程理论一致;有的教师又认为,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范式,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教学有了一个示范性样板、文章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才能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才能在范式的基础上飞跃,写出创造性的文章。事实上,不管是哪种思想在影响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其所导致的现实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病”了。主要的病症就是:缺失生活的味道。
      作文来源于生活,应该在生活的体验中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如今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很假,哪怕有很高的作文技巧也没有一点生活的温度,怎么能感动人呢?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觉得就应该训练孩子拥有一双会观察、会发现的眼睛,一颗会感动、会思考的心,才能把真正的童真童趣还给孩子。
      一、 观察,让发现的眼睛聪慧孩子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生物世界的科普知识生动形象,一点都不枯燥,这完全得益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观察。因此观察对于作文来讲,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们一出生就在观察周遭,但真正将其作为一种能力,让学生有系统地去观察、去表达,还是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训练的。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我就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点看法:
      案例1 教学内容:二月初在校园内寻找春天的足迹
      准备工作:教师在校园内预先落实好观察的路线、观察的对象,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一一明确,接着带孩子出去集中观察。
      (排队下楼,向左拐,来到两颗玉兰树下,学生站定)
      师: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的是两颗玉兰树,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A:高大挺拔,奇怪的是一棵蔚然成荫,另一棵却无精打采。
      生B:左边的一棵枝头上缀满了洁白纯净的花朵,有的半开半闭,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全部盛开了。
      生C:不应该是缀满,白玉兰的花似乎没有垂下来的感觉,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各个都是挺立在枝头,似乎是一个个信心十足的小姑娘。
      生D:既然右边也是一棵玉兰树,为什么它不开花呢?也没有什么叶子,它在悄悄地在酝酿什么呢?
      生E:哈哈,也许它的花很难看,所以不敢和左边的比吧。
      (生感疑惑,眼睛都投向老师)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想象也很丰富。这棵树为什么不开花,它的花是怎样的,就让你们自己去等待,自己去留心观察,哪天它开花了,谁第一个告诉我,谁就是那个最爱观察的人。
      ……
      以上仅仅是一个观察点,显然是教师精心安排的。首先教师在训练学生观察时,特意安排了学生移动的路线,让学生明白这两棵玉兰树的位置。其次,这两棵玉兰树并不是此次观察的重点,在外形上没有特别之处,因此并不需要学生对这两棵树进行特别多的笔墨去描写。但这两棵树又有很特别的地方,所以教师在引导时,没有旁枝末节,而是直奔两棵树的特点,把学生的视线定格在两棵树的不同点上。实际上,通过这样一个观察,也在告诉孩子如何去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最后还留了一个悬念,意在让学生带着兴趣观察,持久观察,从而促使学生慢慢养成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二、 活动,让生活的体验感动孩子
      由于年龄、阅历的关系,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往往比较肤浅。而作文的要求是会写生活中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真实的人。实际操作起来,孩子们往往有了事,记不清有什么可写的,有了人,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实在不行,为了交差,就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作文书上的一些事例,胡编乱造。因此有很多老师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让孩子写妈妈的事。你的学生往往会写,自己生病了,妈妈怎么背他去医院,怎么在医院里照顾他等,材料非常雷同。有的同学,把一篇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三四年级一直写到五六年级,估计他自己也麻木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与其让他挖空心思去编,倒不如给他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在活动中亲自感受,然后再指导写作,学生上手就容易多了。而且所有的内容是否真实,你这个策划者一定非常清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习作是记一次亲身体验的活动。如果你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回忆:你们这学期参加了哪些活动?说一说这些活动是怎样进行的?什么活动让你印象最深刻?这些问题抛下后,如果你的班级活动比较正常,那么你的学生发言也会非常热烈,如果你的班级很少开展这样的活动,那么交流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不管曾经开展还是没开展,都不如在习作前让每个人真正亲身体验一番。为了这次习作,我就大胆地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包馄饨的生活体验活动。这是为此次作文准备的活动,不是纯粹的生活体验,因此我做了精心的安排。
      案例2 包馄饨活动(结合劳技课、班队课、活动课,时间3课时)
      准备活动:教师加工好馄饨陷肉,馄饨皮,调料;学生自备碗筷。
      师:期盼已久的包馄饨活动终于要开始了,首先请大家做好准备工作。要把课桌围成四大桌,铺好台布,然后我们要用洗洁精把手洗干净。
      (一切准备停当,教师故意让学生在桌边坐好,什么也不做,等待两分钟,焦急的等待会让学生的心情特别兴奋和期待。)
      师:(和小助手一起放上陷肉和皮子。)(宣布)活动开始!
      (生以组为单位,开始包馄饨。)
      (师把学生包好的馄饨按组分批煮,注意要一组一组进行。)
      (生一组排队煮馄饨;一组排队领馄饨;一组加汤料;一组吃馄饨。)
      案例3 活动后的作文指导
      学生的活动正好用去两课时,第三课时我就趁热打铁进行了作文教学。在这里,我并没有怎么样去教他们写什么内容,主要是对文章的结构安排作了引导。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进行包馄饨活动的?能不能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这些词来描述一下。
      生:我们首先作了包馄饨的准备活动,接着我们就进行了分组包馄饨,然后我们就煮馄饨,最后我们就吃馄饨。
      师:能不能具体一些?
      生:首先我们做了准备活动:分组,洗手,铺台布,然后就静静地等待;接着馄饨陷和馄饨皮来了,我们就开始包馄饨,我们组包了各种各样的馄饨;最后我们就煮馄饨、吃馄饨,味道美极了!
      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过程印象最深刻?
      生:包馄饨!
      生:吃馄饨!
      师:包馄饨的时候,为什么印象最深刻?
      生:王恩宇,包的馄饨像“小笼包”,我都以为是包子啦!
      生:李明包了一个没陷的馄饨,还想看看谁能“中奖”呢!
      生:高超的包馄饨技术还真“高超”,一眨眼,馄饨皮就变成了一堆一堆馄饨宝贝,还把我的馄饨皮偷偷地拿去,生了一个馄饨“宝宝”。
      师:那么馄饨好吃吗?
      生:好吃!有时候,爸妈也会包馄饨,但是我就不太爱吃,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同学吃得美美的,我也觉得特好吃,一共吃了12个,肚子快撑破了。
      师:哈,你知道吗?这就是分享的快乐!
      生:我也觉得好吃,不仅仅是因为朱老师给我们调得料鲜美,更在于这是我和同学一起包的馄饨,这种馄饨我第一次吃,所以特别香。
      师:这是团结合作的馄饨,也是第一次亲手包的馄饨,味道好,能理解!
      生:馄饨太好吃了,我都舍不得吃了,所以还留了几个,准备回家给爸妈吃,这也是我第一次给父母包的馄饨。
      师:你真孝顺,自己吃到美食时,还记得父母,了不起!
      生:我太猴急了,吃馄饨的时候,都把舌头烫了。不过,这么好的馄饨,一会儿就把我的不快一扫而光了。
      师:同学们,包馄饨和吃馄饨就是本篇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们要像刚才说的那样,把包的过程,吃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师:同学们,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步骤一步一步把文章写下来;也可以根据我们唇齿之间馄饨的余味回忆活动的过程倒着写,不管怎样写,一定要把重要部分写具体,写生动,次要部分简略写。
      师:你可以给文章起一个什么题目?
      生:难忘的一次活动……
      生:馄饨的快乐……
      生:分享……
      ……
      在这一个活动中,准备活动要做得神圣一点,从而来营造一种翘首以待的氛围。分组包馄饨这是一个重点部分,分组时要了解学生包馄饨的情况,要把会包的同学,和不会包的同学搭配一下。这样在包馄饨的时候容易出插曲,营造“趣”的味道。煮馄饨时,要一组一组进行,这样就让组与组之间有间隙,可以让学生有紧张、幻想、快乐、享受等多种情感的体验。吃馄饨同样也要这样安排,吃到馄饨的要让他们觉得“美”,没吃到得要让他们“馋”,最后都要让他们“笑”。总之教师是为了作文而设计活动的,因此每一个步骤一定要清楚,重要的内容要给足时间,次要的要尽量简约,而不能因为快乐而嘻嘻哈哈一片糊涂。值得注意的是,活动时一定不能让学生感到这是作文课,否则活动的效果就欠缺很多了。
      以上观察和活动可以作为积累作文素材的两个重要法宝,相信也为很多语文老师认同,唯一的缺点是,这类教学安排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因此很多老师放弃了在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作文也就慢慢成了无源之水。其实语文课也可以和其他课进行整合,比如和班队课、中队活动课、科技、劳技课、体育课等,来共同设计观察、活动的内容。有的还可以就地取材,通过小游戏、辩论赛等,让学生充分去观察,充分去活动,然后做好总结引导与记录,学生的作文素材一定会非常丰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素材 途径 积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