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军人战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调控]人的应激反应

    时间:2019-05-29 03:29: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信息化战争中引起军人产生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因素(战争本身、作战环境、睡眠和休息、指挥者和部队凝聚力等),从而提出了调控的具体对策:一是教育,二是干预。
      关键词:战场战斗应激反应;调控
      战场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心身正常的军人在战场的极端条件下出现的心理生理反应,有适度和过度两种状态,适度的战斗应激反应表现为军人战斗能力的提高,而过度的战斗应激反应则表现为军人精神高度紧张而导致行为能力的下降,甚至是暂时性的战斗能力丧失,使得非战斗减员增加,从而导致部队战斗能力下降。因此,了解和掌握战场战斗应激反应(过度,下同)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方法,减弱战场战斗应激反应对参战人员的不利影响,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效能,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一、引起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因素
      (一)战争本身
      列宁曾经指出:“战争本身就是危险的。在战斗中你无时无刻不被危险包围着。”①战争和战场带给官兵的最大的危险是生命安全感丧失。打仗就会死人,这往往是一定的,但谁会死,却往往是不一定的。所以,战场上每一个军人都必然会感受到战争对自己生命的严重威胁,会产生无法适应的感觉,包括恐惧、紧张、焦虑、惶恐等等。战斗中,军人很难控制自己不产生这些情绪,而同时,又肩负着履行军人职责,奋勇杀敌的使命。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心理矛盾:既要保全生命又要履行职责及体现忠诚。军人在战争中军人会深深地受到这种矛盾斗争的折磨。
      (二)作战环境
      战争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高山大海、丛林沼泽、冰天雪地、酷暑高温、高压、噪音、振动等等,恶劣的作战环境不仅会消耗过多的体能,对心理也是个巨大的考验。对这些作战环境的不适应,容易使人们失去心理平衡,导致过度紧张与恐惧的产生。同时,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环境因素,就是人—机—环境因素,即高技术武器对其操作者的过高要求所形成的应激因素。如果以上这些因素对参战人员造成的心理负荷过重,超过了军人的适应阈值,就会形成适应障碍,军人就会暂时或长久地失去战斗能力,成为所谓精神性减员。
      (三)睡眠和休息
      睡眠和休息对于经过繁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人恢复精力是很重要。同样,适当的睡眠对保持战时军人的体脑作业能力极其重要,尤其是连续作战时。所以,不同的军队研究机构,都将睡眠不足作为战斗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研究。
      睡眠不足包括完全不眠和部分不眠。完全不眠,又称睡眠丧失或睡眠剥夺,是指24h或连续几个24小时不睡眠;部分不眠是指24小时或连续几个24小时睡眠时间少于平时的睡眠需要量。
      睡眠不足对战时军事人员的体脑作业能力的损害是明显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可以坚持一个星期不睡觉,但他的行为能力会渐渐降低。一支部队连续战斗2-4天就会完全丧失战斗能力。
      部分睡眠不足同样会造成士兵行为能力的降低。有一项研究发现,炮兵每天的睡眠时间越少,睡眠不足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炮兵每门炮发射的炮弹发数就降低得越明显。
      (四)指挥者和部队凝聚力
      二战后期,美国一个民间委员会受委托调查战斗应激反应现象,他们在调查后认为,部队凝聚力的崩溃,是战斗中士兵产生战斗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不是次要原因。
      一般说,军队集体凝聚力、军队组织内部群体支持明显,发生战斗应激反应的人数少,而军队内部人际关系紧张、缺乏群体支持的军队,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就会很高。在群体支持因素当中,除了战友、亲人的鼓励和帮助外,军队的领导者对参战军人的支持的作用更加明显。对战场战斗应激反应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军人集体的凝聚力。军人集体的凝聚力来自于对指挥员的信赖和对战争正义性的认识。只有坚定地相信其所参加的战争是正义战争,理解指挥员的作战意图,坚定作战的决心和信心,了解和信任战友,不仅为消灭敌人而战,而且是为战友而战,这样的军人集体才是有凝聚力的战斗集体,也必然土气高涨,在战斗中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低。
      二、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调控
      了解了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就为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调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战场战斗应激反应进行有效的调控,需要做好许多工作,但最为直接的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二是干预。
      (一) 进行战争观、价值观的教育
      1、政治信念教育
      信念是一种心理表现,也是一种政治素养,是人们对某种认识的确信并以此支配自己行为的个性心理倾向,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对某种事物的坚定的看法②。军人的政治信念,是军人在长期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心理倾向,是军人从事军事活动的强大精神支柱。政治信念教育,是我军的特有优势,也是我军巩固心理防线的基础性教育。在我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治信念教育曾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人心理素质的高要求,也必须把政治信念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在政治信念教育中,应突出以下内容:首先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教育。其次是军队根本职能教育。最后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广大官兵只要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平时就能刻苦训练,加强科技练兵,自觉抵制敌人的心战舆论宣传;战时就能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为祖国为人民而战。
      2、“打得赢”信心教育
      进行信息化战争,我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有的在客观上落后于当今世界军事强国。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同志存在着对打赢信息化战争信心不足。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这种信心不足的现象有所蔓延。在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武器纷纷登台亮相,加之西方新闻媒介对其威力的有意渲染,出现了现代战争“信息武器制胜论”的观点。一方面给信息武器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另一方面也使我军部分官兵陷入了信息武器的心理误区:一是“唯高”,认为只有装备了信息武器装备才能打得赢,否则只能被动挨打;二是“恐高”,对信息武器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产生了恐惧感,谈“高”色变。这种心理误区,扭曲了人与武器的关系,过分夸大了武器的作用,会使官兵心理失衡,动摇士气和斗志,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同时,也为敌人对我军实施威慑心理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因此,要把“打得赢”信心教育,作为战场战斗应激反应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内容。其教育应突出以下内容:首先是要教育官兵正确认识人与武器的关系;其次是要教育官兵科学地认识高技术武器的作用;最后是要教育官兵辩证地看待我军的武器装备。
      3、革命传统教育
      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部队,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实行三大民主和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发扬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这些优良传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是强化我军官兵政治思想信念的重要基础,因而也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心理防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传统教育,我军官兵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有了思想上的武装和心理上的“长城”,也就增强了对敌人信息心理战的防御能力。面对未来的信息心理战,仅仅强调传统政治优势是不够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官兵对信息战存在的心理疑惑,应着力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传统教育:首先是人民战争的传统教育;其次是“以劣胜优”的传统教育;最后是军心凝聚的传统教育。
      (二)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
      战场战斗应激反应是信息化战争中客观存在的事实,承认并科学地面对这一事实,才有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会对战场战斗应激反应进行正确引导,发挥战场战斗应激反应中积极的一面,遏制战场战斗应激反应中消极的一面,以此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对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引导不仅体现在战时,更多的是在平时的教育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注重加强官兵对抗负应激的训练,提高军人个体及军人集体的应激耐受水平,从根本上预防战场心理应激负面影响造成的精神创伤。心理干预的引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储备应激方案
       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军人,通过系统的心理教育,使官兵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就会增强抵抗负应激的能力,提高心理认知水平。军人的认知水平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包括道德、信念、价值观、人格特征和生活经验等因素。因此,对军人的指导要从认知、信念、经验等方面人手,客观地对待战场应激,使军人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实际应变能力,提高个体对应激的耐受性。
       2、培养健康人格,锤炼坚强意志
       具有健康人格的军人,在平时能够正视现实,以切合实际的方法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尊重领导,与同事关系融洽,乐于助人,能获得周围人的肯定和好评。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够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判断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反应。坚强的意志是军人良好人格的重要特征,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军人,才能在逆境或挫折中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坚韧的毅力和斗志,同一切困难或敌人作斗争,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3、注重模拟训练,增强适应能力
       平时的情景模拟训练,是预防战时应激的主要措施。这种训练是在最大限度的接近实战、最为逼真的战斗环境下的训练。让军人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去经历危险、恐慌的体验,如通过施放假化学毒气、模拟战场的声、光、电等信号刺激、播放残酷的战场画面等,给军人演示未来战斗可能出现的各种场面,训练军人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也可以用反复想象战斗的复杂性和艰苦性的方法来锻炼意志品质,增强军人对艰苦危险环境和残酷遭遇情境的适应能力。
      4、加强心理救助,维护心理健康
       战争实践证明,战斗应激反应经过一定的心理调适可以恢复正常。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应激性心理障碍经过调适的归队率为:美军为65%,法军为70%,苏军为70%。美军认为,如调适及时、合理,4天内有80%—90%病员可归队参战。为了即时消除或减弱参战军人的战斗应激反应,维护军人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完善卫勤保障体系,而且还要从平时做起,从基层做起。因此,卫勤保障部门应重视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军队心理卫生工作的组织建设,组织实施对军人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制订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预防军人心理疾病的发生。
      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调控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不仅体现在战时的情况处置,更多的是体现在平时的教育引导。没有战前扎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就没有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积极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年12 月
      [2]《信息心理战》吴启炎主编 解放军出版社 2004年7月出版
      作者简介:冯纳婷,济南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心理卫生科,主治医师,本科学历。

    相关热词搜索: 应激 军人 调控 战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