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还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天地|孩子成长寄语美好句子

    时间:2019-05-24 03:26: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3-02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经济差,父母的精力大多放在了谋生上,对孩子的照料就不够周到,我们也可趁机野一回,天不黑、脸不脏、衣不破根本不知道回家的。那时的父母好像也没有多少心思管孩子的学习,总是任其自由发展。
      小时候,我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
      过去家长活得很艰辛——一切为了生活;孩子活得很开心——一切由着自己。
      现在家长活得很累——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活得很不开心——一切听从家长。
      不久前,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并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化格局。其中主要的九个生活动力依强度渐次排序为:一是子女发展期望;二是个人利益追求;三是追求家庭幸福;四是追求人际优势;五是追求一生平安;六是尽力做好本分;七是实现自我价值;八是为社会作贡献;九是追求生活情趣。
      为什么“望子成龙”排在了九大生活动力之首?而将自己的“个人利益”、“ 家庭幸福”等重要人生指标都排在了后面?仔细想想,不难找到答案。中国人历来将子女看成是自我乃至家族的延伸、扩展,再加上中国现代家庭“三口之家”的主要模式,孩子也就成了家庭的核心。不管自己的人生怎样,“只要孩子幸福了,我就幸福”,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这么想。很多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定下了人生目标,甚至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也强加在孩子的头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已经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了。出生没几天,各种营养品就成了奶水以外必备的“添加剂”。孩子进幼儿园时要选“双语”的,上小学要选知名的,赞助费多少都是可以考虑的。孩子从几岁一直到十几岁,基本上没有周末可过,双休日什么英语班、美术班、钢琴班、舞蹈班……早就排得满满的,父母也不轻松——大多得陪同。每天放学回到家,除了吃饭外,剩下的时间几乎全都趴在了书桌上。不少孩子直到高中毕业连袜子都不会洗。父母大都反对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怕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孩子想独自外出,父母必定反对,若有时间一定跟前撵后全程陪同,不得已时一定千叮咛万嘱咐,生怕这叮嘱会成为他们给孩子上的“最后一课” ……
      清楚的记得一年前给初一学生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时那刺痛我心的一刻:全班同学几乎把成长的烦恼全部定位在“父母逼迫孩子学习”上。最让人不解的是班里学习很优秀的孩子们也是这样的答案。有一位性格非常开朗、成绩也很优异的女孩,为了表达自己对父母逼迫学习的反感,害怕老师漏叫她,双手举得高高的,没等老师叫到就急得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说:“我最烦学习了,父母从来都不知足……”说这一切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想为自己隐瞒些什么,好像不发泄出来就不痛快似的。备课时,我还做了精心的准备,查找了不少有关青春期带来烦恼的资料,打算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尽可能多的指导,结果除了一个同学提了个有关青春期交友的问题外,这节课几乎成了“声讨父母”的诉苦大会了,同学们很激动,我也很被动,但我没发一点火。
      作为老师,我也身为人母。平心而论,孩子说的句句是真。孩子说的事实已成为一个值得家长、老师、学校及社会深思的问题。
      从何时起,老师把学习成绩看成了唯一?“好了还要更好”——美其名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何时起,学校把学生成绩看成了考核老师的标准——“名师出高徒”嘛!
      我们早把“职业有贵贱”的观念灌输进了小脑袋瓜——“不好好学习,将来扫马路去,种地去……”,为了父母的面子,为了父母的理想,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孩子们放弃了自己的喜好。
      “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父母”?
      社会的评价体制把压力转嫁给了学校、老师,父母对孩子又有着高期望值,高考“指挥棒”的方向未完全改变之前,学校、老师也不得不将压力转嫁给学生。主课占去了副课,文化课占去了非文化课,参加毕业考试科目占去了不参加毕业考试科目的课。孩子们想唱、想跳、想画、想接触自然都成了梦想,一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怎能抵消一天的重负?更何况,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谁又能保障这一小时的活动呢?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活得那么累?为什么外国的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都可以出去玩耍?为什么外国父母没有这么强烈的“望子成龙”的思想?因为他们的父母知道要是孩子生活的压力太大了,孩子童年时的快乐和灵感也就荡然无存了;因为他们的父母知道孩子有孩子的追求,父母有父母的幸福。多少年后,我们成了才的孩子再回头看看曾走过的这条路,又有多少快乐呢?
      家长别把面子看得太重;老师别把成绩看得太重;学校别把名声看得太重。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的玩耍、嬉戏。学习完后,让他们去劳动。在劳动中促进智力的发育,在劳动中促进身体的健康、体质的增强,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劳动中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把快乐还给孩子吧!让他们去看大海的浩瀚,让他们去感高山的坚毅,让他们去享草原的惬意,让他们去探星空的神秘……
      在快乐中思索,在快乐中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还给 孩子 快乐成长 天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