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谁将谍战剧推入旅鼠模式的怪圈?:旅鼠

    时间:2019-05-11 03:15: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新世纪以来,谍战剧热播的同时也出现了数量质量严重倒挂、同质化倾向明显、作品良莠不齐等问题,这实质反映的是国内谍战剧的创作正陷入一种旅鼠模式,粗制滥造、重复建设正成为谍战剧发展的制肘。要从旅鼠模式的怪圈中突围关键是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创新,运用微创新的方式,寻求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 旅鼠模式 微创新 《黎明之前》
      引言
      2011年电视荧屏上谍影重重,“暗战”不断。先是《黎明前的暗战》作为开年大戏在央视一套高调打响,接着《追捕》登陆春节档与数十台晚会争抢收视率,号称“电视版《色·戒》”的《旗袍》因李幼斌和王志文两位老戏骨的飙戏而备受关注,改编自麦家小说的《风语》还没落下帷幕,改编自《风声》的电视剧《风声传奇》又将在多家卫视上星播出,《借枪》、《告密者》、《毒刺》、《掩护》等一部接一部你方唱罢我登场。2011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大量红色题材献礼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谍战剧重合,在一些地方卫视新年备播的电视剧名单中,谍战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值得注意的是,和高收视率一起出现的,还有观众、网友们的“板砖”。热播剧的穿帮镜头、模仿段落比比皆是。谍战剧的创作出现数量质量严重倒挂、同质化倾向明显、作品良莠不齐等问题,这实质反映的是国内谍战剧的创作正陷入一种旅鼠模式,粗制滥造、重复建设正成为谍战剧发展的制肘。
      一、扎堆现象严重,观众审美疲劳
      新世纪以《誓言无声》为起点,再到《暗算》、《潜伏》,谍战剧迎来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性发展,谍战题材的独特性与电视剧的普及性完美结合,迎合了当今大众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在二十一世纪社会文化语境多元化的今天掀起了谍战剧热潮。谍战剧红红火火发展的同时,却也掩盖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部分题材雷同、品质平庸,甚至不乏抄袭的谍战剧模仿作品开始出现,损害了观众的观剧热情和审美趣味。
      有人总结出当下谍战剧七大“俗”: 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虚假夫妻弄成真,敌我双方恋爱忙,勾心斗角胜官场,对白肤浅旁白扛。有人曾经进行过网上调查,参与投票的一万多名网友中,69.1%的人认为,大多数谍战片系跟风之作,缺乏独特风格与精巧剧情设计;57.8%的人表示,部分谍战剧套用美剧模式,但只是盲目借鉴,失去了革命历史题材所应具备的传统特色与文化品位。广电总局也曾发文指出所申报的谍战剧题材“扎堆”,导致“故事情节雷同,甚至互相抄袭、克隆、部分剧目格调不高”的问题。看来,题材重复、创意雷同、扎堆跟风是谍战片的难以掩饰的致命伤。
      二、谍战剧陷入旅鼠模式
      美国编剧帕梅拉·道格拉斯指出,电视网的运作方式是“按照旅鼠的模式来运作的——生活在北极苔原的旅鼠在种群数量急速膨胀,超过生态环境的负荷上限时,会选择一种悲壮的解决方式:同时奔向悬崖,大多数坠落下去”。帕梅拉·道格拉斯所揭示的正是影视圈常有的扎堆行为,这与当前影视圈谍战剧风行乃至过滥的情状较为贴切。这种涌向同一题材、扑向同一热点、采用雷同桥段、搬用固定公式的做法,其结果就是多数纷纷坠落悬崖、惟少数精品得以留住。谍战剧的扎堆就是“旅鼠模式”在作祟。如果一个频道里有女特务在发电报,其它频道一定会出现严肃的电报员在接收来自重庆方面的电报;一部谍战剧出现了一对从事地下工作的假夫妻,另一部谍战剧也同样活跃着一双为革命从事情报工作的假伉俪;这部谍战剧中使用了收音机联络办法,另一部谍战剧也照样如法炮制;A剧中有一个意欲插入假夫妻中的娇媚的“第三者”,B剧中也不妨换汤不换药,事情闹到最后,如花似玉的她们都会被一位颇具人格魅力的男性地下党员送去延安,而她们毫无悬念地都是以革命事业为重,忍痛割爱,挥泪告别……
      有观众指出:以前一家人在家看电视,都选悬念剧、谍战剧,但现在一看谍战剧就打瞌睡。它们的讲述方式、剧情发展大都有章可循,看了前面总能猜到后面,一些情节一看就似曾相识,不管多么危险的任务,主人公肯定没事,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感觉无悬念可言。在谍战剧争先恐后创作拍摄的情势下,观众其实并不看好,有人指出它们基本是编导的想象游戏、智力拼图,编来编去无非豆腐一碗、一碗豆腐。如此雷同化、同质化、复制化的竞争,令谍战剧创作水准良莠不齐,难免遭到观众的质疑和诟病。
      谍战剧的雷同化、同质化竞争,还表现在传播渠道的重复、扎堆和相互挤兑。如2009年上半年就有50多部谍战剧在国内各个电视台播出,另有近年来创作的60余部谍战剧等待在黄金档期播出,有三成谍战剧排不上档期,因而无缘与观众见面。在播的谍战剧,无一不是智勇双全的酷男,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又总是“桃花缠身”。日前播出的电视剧《风声传奇》也是一个男主角与几个美女有情感纠结,且大玩酷刑展示。
      “旅鼠模式”透出的从众心理表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动是最省心的、最有安全感的,但糟糕的是,结局往往是“大多数坠落下去”,投射在电视剧制作方面的结果是,用多数人的毁灭衬托极少数人的成功。虽然谍战剧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如剧情紧张、悬念丛生、令人怀旧,且投资不大等等,但即便如此,透支必然枯竭,过度难免不及,最后只能伤及观众胃口,片方也很有可能铩羽而归败走麦城。
      三、谍战剧与微创新
      微创新最开始在互联网上运用的一个概念,360安全卫士董事长周鸿祎称:“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微创新”模式并不存在抄袭,模式是可以共用的。如搜索引擎模式、团购模式。QQ本身就有很多微创新,比如QQ文件传输速度比MSN快,这就打动了用户的心。总结起来,腾讯公司虽然每次都不会第一个去吃螃蟹,但是模仿之后的“微创新”才是腾讯成功之道。腾讯公司会根据用户需求,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而“微创新”。不管是游戏、团购还是其它产品,模仿不是关键,而“微创新”才是王道,最起码中国的互联网竞争亦是如此。
      那么这个理论运用到谍战剧当中,就是谍战剧的固有模式和类型元素我们可以拿来运用,但必须要从小处着眼,寻求细节上的创新,制造亮点从而吸引观众,特别是在大量跟风扎堆的旅鼠模式下,这种微创新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其实,任何领域的创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模仿改造而来的,所以模仿跟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跟风模仿而没有创新。微创新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切优秀的东西都可以借鉴,但借鉴不等于照搬,“拿来主义”非全盘移植,而是在共有的模式下,从细节上寻求突破与创新,找到最能打动观众的那个点,这已成为考量谍战剧生命力的尺度。
      四、运用微创新,走出旅鼠模式
      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之下,差异化成了谍战剧的共同追求。如何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细节创新是谍战剧突出重围,摆脱旅鼠模式的关键。从谍战剧的代表作来看,已经拍尽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敌方人物也足够人性化和职业化,为了突出重围,谍战剧需要进入更高的境界。
      《黎明之前》让早已对谍战剧审美疲劳的观众眼前一亮,该剧不仅在各电视台获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率,在豆瓣的网友打分上,也一直保持在9分以上。《黎明之前》的成功首先在于没有盲目跟风,其实《黎明之前》早在2003年就开始酝酿,到推出之际,已有三座高峰横亘在前,《誓言无声》、《暗算》和《潜伏》。《黎明之前》并没有跟风而上,而是坚持做自己,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它凭质量生存下来,“讲一个好故事——就是我的信仰,我一直尽力而为。”《黎明之前》的编剧黄珂如是说。
       其次,《黎明之前》的成功还在于它能够打破常规,进行了多方面的微创新。一般谍战剧中,卧底在最开始总能做到完美隐藏,都在小心翼翼让主角游离于怀疑之外,直到最后一刻才被识破。与层层剥离人物关系的谍战剧不同,《黎明之前》在开篇就将刘新杰扔进了被怀疑的旋涡,从那时起,他的脚下仿佛装置了随时引爆的炸弹,又似在刀锋行走、奔跑,让剧情如绷紧的弓弦,时刻给人长箭破空的危机感。再者,在渐趋“低智”化的影视剧丛林中,《黎明之前》能够尊重观众的智商。《黎明之前》从一开始就在跟观众斗智斗力,几乎是每三分钟就有一个悬念生出,再配上节奏感十足的美式剪辑,使得观众在看这剧的时候,脑子一直保持高速运转。当代谍战剧是谍战小说的影视化,多以悬疑为主,推理的成分被淡化了许多,这也是目前谍战剧的通病之一。然而《黎明之前》却充斥着浓厚的推理元素,整部剧,就象编导摆出的一副珍珑棋局,让观众充分参与其中,带来解密快感,尤其是最后“水手”自杀之谜的破解使“卧底之谜”得以逆转,成为揭晓整个结局的关键,这套组合拳让观众们享受到一次美妙的头脑风暴。可见,微创新是谍战剧打破旅鼠模式怪圈的一个制胜法宝。
      结语
      由此看来,无论是表现形式上的陌生化,还是内容主题上的异质化,只要能超出大众的期待视野,让观众感觉新鲜有趣,又能够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观众感觉真实可信,在细节和新意上下足功夫,加强精品意识。对于主创者而言,应该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老老实实深入生活。也许,这样一句老话不会过时:作品要上去,作家艺术家要下去,原创力不会自己从天而降。今天的生活本身就具有突出的复制化特点,剧作家、艺术家也就多了一项反抗复制化的使命。谍战剧要想走出旅鼠模式的怪圈,摆脱粗制滥造和重复建设,就得于细微之处见新意。
      参考文献
      [1] 陈超英. 向内寻求谍战剧的类型突破[J].中国电视. 2009.6
      [2] 何晓燕, 谍战题材影视剧的隐忧[N].文艺报, 2009
      [3] 简平, 谍战题还能走多远[N].文艺报, 2007
      [4] 高王珏. 淘尽黄沙始见金——对谍战剧的梳理和思考[J]. 视听界. 2009.3
      作者简介
      田湘平,女,198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现为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推入 怪圈 模式 旅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