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从《论语》中的格言看孔子的教育思想_诗经

    时间:2019-05-02 03:19: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以《论语》格言出发,浅析了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及到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论语》;孔子;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1-0071-0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但他更是一位教育家。两千多年来,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认真品读《论语》,研究其中的教育思想,挖掘其中的思想精华,对于解决现代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尤其是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教与学的格言,它们是永远值得遵循的至理名言。
      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彬彬君子”,二是弘扬他所推崇的“道”,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相辅相成的。《论语•雍也》篇中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希望培养出来一批符合周礼要求的君子,他们在懂得为人处世和立身处世之道之后,不管是否参与了政治,都要能够自觉地去弘扬道义,同时也是替孔子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君子”包含内外两重含义,就是要做到表里的和谐统一,“内容”和“本质”都要做好,然后才能称得上是一位君子。另一方面,孔子一生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境界,为此他竭力去弘扬这种道。在《论语•卫灵公》里,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论语•里仁》中,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些都可以看出孔子想要培养出“君子”,积极弘扬道义的教育目的。
      一、孔子的教学内容
      《论语•述而》篇中的这一节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学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是指指文化知识、个人的行为、忠诚尽力、道德诚信,既包含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又有品德行为的培养,二者有机结合,最终使得孔门人才辈出,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孔子要培养的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所以在他看来个人品德方面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孔子的道德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道德信念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培养。从《论语》中很多章节不难看出,孔子对道德修养教育是极为重视的。《论语•述而》篇中,“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学而》篇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些孔子的言论都表明了孔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文献知识方面,孔子主要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来教授学生,他把这六本经典作为他授业的教材。在《论语》中,孔子谈论到《诗》的次数最多,《论语•阳货》、《论语•为政》、《论语•季氏》等篇中都有提到,学《诗》可以陶冶性情,也能够提高人们的语言水平和说话技巧。其次,关于《礼》的篇章也较多,例如《论语•季氏》篇中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在其他篇章中,关于六经别的典籍,孔子也有各自的说法,此处不一一举例了。除了书本上的六经,孔子还教授学生“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本领是以前“学在官府”时的教学内容,孔子把它引用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孔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这可以说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与众不同的教育。这种因材施教的格言比比皆是,例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论语•先进》)、“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等,都体现了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
      “循循善诱”,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论语•子罕》篇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述而》篇中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如果学生只知道依赖着老师自己不想动脑筋,这样是不行的,于是他采用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育方法,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学思行结合”,这是孔子在教学过程总结出来的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的方法。《论语•学而》篇,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为政》篇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卫灵公》篇中,“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等都强调了思考与学习要相互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以上三点,《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说《论语•述而》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种学习态度和教育态度,至今仍是每位师生应该坚持做到的;比如说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要盲目相信老师所有的言语,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自己也承认在某些方面他确实没有学生做得好,“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由上可知,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中关于教育的一些言语,早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至今仍然被无数老师和学生应用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孟庆茹.《论语》教育思想之再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64-68.
      [2]、陈立军.《论语》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4):44-48.

    相关热词搜索: 论语 孔子 格言 思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