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困绕着病痛之境的散文]散文病痛

    时间:2019-02-27 03:24: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读完史铁生,我一下子被击伤了。我一切理性品评的准备顷刻间轰然倒塌,他散文中呈现的病痛之境,只能让人得出一个有悖常理的结论,即作为个体的人,你必须在某一点上是残缺的。   从《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到《病隙碎笔》,史铁生一直都在“思索活着”,“活着思索”,“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他说。这让人不觉感到了一种痛,但我一直在揣测,除此之外,包括除了让人感到沉静、深刻外,又是一种什么东西让他的散文如平原的溪流一样,平缓铺陈呢?
      作家蒋子丹在《宁静的史铁生》中写到:“史铁生是经常能给我们以惊异的那种作家。也许因为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我想,史铁生的这种平静应该是真实的,他静观和俯察尘世的一切,真实地感受着自己能够感受的一切,并认真地加以抒写,他的散文犹如看护般精心,如书记员一样忠实,原原本本地再现了自己从肉体到精神的整个体验的过程,几乎篇篇都是当代散文中的精品。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里有一种宗教一样的平静和通透。他认为:“‘人人皆可成佛’和‘人与上帝有着永恒的距离’,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态度,一个重果,一个重行,一个为超凡的酬报捕述最终的希望,一个为神圣的拯救构筑永恒的路途。但超凡的酬报有可能是‘幅幻景,以此来维护信心似乎总有悬危。而永恒的路途不会有假,以此来坚定信心还有什么可怕!”(《神位官位心位》)
      “我们无法谈论‘尤’,我们以‘有’来谈论‘无’。我们无法谈论‘死’,我们以‘生’来谈论‘死’。我们无法谈论‘爱情’,我们以‘孤独’来谈论‘爱情’。”(《爱情问题》)
      其中,他所谈论的主题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心态,可见他由身体的苦痛到智性思索的痕迹,他让我们感到自己思想的漂浮,它让我们在一种莫名的情绪中无法自持,就像卡夫卡一样,看到自己的血由细小的伤口中缓缓流出,也会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兴奋和激动,于是从这一刻我更觉出身体的虚脱其实首先来源于思想的虚脱。
      在人们看来,宇宙的奥秘,如万物生灭,时序迁流,及人生的真谛,如生老病死,穷途末路等,看似都变幻莫测,但在史铁生那里,却是遵循着一种法则来运行的。有时我想释迦说过的“法学如是”是一种什么样的真谛隐在其中呢?如果说它的意思是讲一些现象在自然法则上本来就是如此,那么这个法则是什么?
      史铁生也力图要解释一些人生的困惑,摆脱因困惑而来的困境。他在《答自己问》中做了这样的思考,“换一种情况看看:你自由地为生存寻找理由,社会也给你这自由,怎么样呢?结果你仍然可能找不到。这时候,困难已不源于社会问题了,而是出自人本有的问题的艰深。譬如死亡与残病,譬如爱情和人与人的不能彻底沟通,譬如对自由的渴望和人的能力的局限,譬如:地球终要毁灭那么人的百般奋斗究竟意义何在?无穷无尽地解决着矛盾又无穷无尽地产生着矛盾,这样的生活是否过于荒诞?假如一个极乐世界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真能呈现,那时就没有痛苦了吗?没有痛苦岂不等于没有矛盾岂不是扯谎?现代人高考落第的痛苦和原始人得不到一颗浆果的痛苦,你能说谁轻谁重?痛苦若为永恒,那么请问我们招谁惹谁了一定要来受此待遇?人活着是为了欢乐不是为了受罪,不是吗?如是等等。”但他的答案虽然多种多样,却一直有些模糊,比如他说:“因为艺术正是在精神迷茫时所开始的寻找,正是面对着现实的未知开始创造。”比如:“我们活着,本不需要诗。我们活着,忽然觉悟到活出了问题,所以才有了‘诗性地栖居’那样一句名言。”
      “这类疑问,常常包含了生活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因而也常常指示出现实生活的某种沉疴痼疾。”(《无病之病》)其中作者心路的迷惑,以及由之而对陌生之域的惊讶、敬畏与探问等等,一直让我思路游移。面对史铁生的几册散文,我总觉出我的目光在无法控制毫无踪影地往里渗透,于是我感到更加迷惑。我想人总在某些时候显出这种必然的迷惑性,即使一个人的本身已经并不存在,也是如此。对于这点,我一直深信不疑,但作为人,我们却总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它,于是它的荒凉和隐秘一下就潜到了我们最深处的意识中。而史铁生的散文中有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等的彻悟,它是一种正道,是无邪,是通达无阻,它能给人稍微的慰藉。
      从史铁生的作品中,我还是读出了一种疲惫,他虽有俯视一切的智慧,但他的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这必然会从正面或负面影响到他的写作,并在他的作品中有意无意地显露出来。因为从这一角度上来看,病痛无论探入谁的身体或内心,那么那人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怎么掩饰,他的病痛在他的文字中肯定也不会是滴水不漏的,这应该不是智性的问题,而是一种心力问题。比如人生征途上的坎坷、犹豫、彷徨,智力的劳顿、诱惑与惧怕,都会让人难以承受。因此有时我想,大凡一个对生活和心灵涉猎太多的人,内心太聪慧,目光太敏锐的人,他必然在某一个方面是脆弱的。
      但就是这点却从另外一个方面成就了作为作家的史铁生,我私自认为他的写作,倒是应该得益于他身体的损耗了。身体的障碍使他迷惑,迷惑让他写作,写作使他面临诸多困境,困境又使他思索,思索又能深入到生死的地步,而生死更会使一个人对生命的体悟通透,所以史铁生超越了一般人所能到达的境界,使他虽不能乐天,却也能知命。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困境使我知命》,其中说:“那时候我也还是不大想活,希望能有一个自然的死亡。但是死亡一经耽搁,你不免就进入了另一些事情,就像小河里的水慢慢丰盈了,你难免就顺水漂流,漂进大河里去了,四周的风景豁然开朗,心情不由得也就变了。终于有一天你又想到了死,心说算了吧,再试试,何苦前功尽弃呢?凭什么我非得输给你不可呢?这时候,你已经开始对死亡有一种幽默的态度了。”“当终于有一天我不再想自杀的时候,生命不见得是向我投来了它的诱惑,而是向我敞开了它的魅力和意义。所以我说,对病,对死,对一切困境,最恰当的态度是敬重,它使我提前若干年‘知命’了。所谓‘知命’,就是知道命运反正是不可能都随人愿的,人呢?务必不能逃避困境,而是要正眼看它。”
      这是史铁生有所悟人,而后性静心空的结果。《宗镜录》上讲:“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禅对无限的追求为后世的人格超越提供了积极的范例。史铁生的这种“齐死生的洒脱”与“离境无生灭的放达”应该是类似的一种结果。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对生死问题曾做过最细致详尽探究的,比如庄子。他认为,死生都是自然的变化,“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大宗师》)因此,生不必悦,死也不必恶。同时,古代圣贤们在生死问题上表现出的极其潇洒安然的风神,比如“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生乃气如赘疣,并无可乐;死为气散,恰似决溃,亦不必哀,等等旷达的意识,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于生死的达观应该在史铁生身上得到了体现。于是史铁生的散文必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境界,脱旷尽情,却不超越世俗。
      他说:“我向往着这样的写作――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我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
      在《无病之病》中他又写道:“他为生存寻找理由却终于看到了智力的绝境――你不可能把矛盾认识完,因而你无从根除灾难和痛苦;而且他豁达了又豁达还是忘不了一件事――人是要死的,对于必死的人(以及必归毁灭的这个宇宙)来说,一切目的都是空的。他又生气又害怕。他要是连气带吓就这么死了,就无话好说,那未必不是一个有效的归宿。”
      这是一种寂然大静的体悟,是一种安生安死的状态,是一种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的独有的人格体悟,这是一种大境界。

    相关热词搜索: 病痛 之境 散文 困绕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