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洞悉课堂教学视角,迸发学生创新潜力|潜力迸发

    时间:2019-02-12 03:27: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创新教学已成为数学教育的灵魂。在学习中创新,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学引起了每个教师的重视和深思,为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下工夫,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学 主体合作
      
      怎样开展数学创新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老师必须要让学生人人参与,探索质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怎样开展数学创新教学呢?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合作精神,让学生探索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师必须改进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倡导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合作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要抛弃教师中心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在教学中要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人人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1.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数学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于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如在导入“过三点作圆”的教学时可突破常规创设。
      这样的问题“破镜重圆”: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如右图)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1)有块圆形的镜子摔成如图的四块,如果照原样到店里配一块,要不要把破镜子都带去?
      (2)如果只需带一块,是带哪一块呢?为什么?
      (3)如果带(IV)去行吗?为什么?
      又如在乘方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问题:X50是多大的数?学生不甚关心。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可引用马明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师:“用一张报纸对折50次,你们想想大概多厚?”
      生:“怕有几尺厚吧?”
      师:“差远了,你们往多的地方想。”
      生:“能有几丈吗?”
      师:“再大胆些。”
      有的学生怯生生说:“总不能有几百米高吧?”
      师:“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远远超过了月球了。这就是说,今天晚上你们可以顺着它爬上月球。”
      这些图文并茂的问题,提供感性材料的问题,具体演算的问题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强的激发作用。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索、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可能由此产生。
      2.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及时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对回答有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并帮助他们解决产生困难的原因。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1)教学内容要适中。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和布置的作业必须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生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便能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
      (2)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在教学中只要条件和时间允许,都应主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例如讨论“经过同一平面内n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其中没有任何三点在一直线上)”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先对经过2个、3个类似问题进行探索,再运用类比方法预测未知目标,学生会在成功的探索中增强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探索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提问有利于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手段之一。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内外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也缺乏有价值的讨论,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问。“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1.给学生提供问答的时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爱提问,这里一方面是现在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确不善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时间。因为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给学生时间去观察、思索。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都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初一讲解正数、负数时,可提供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温度问题、海拔高度问题、盈亏问题等,进而提出是否有具体的数来表示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亏损的数额等等。
      2.教学生问答的方法
      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各方面的限制,学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偏离实际太远。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老师应在教学中通过逐步提问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设计,精心安排,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还要注意向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提问的本领。其次,学生还要酝酿好要提的问题。如笔者曾作如下教学实践:
      例:已知1+3=4=22 1+3+5=9=32 1+3+5+7=16=42
      设问1:1+3+5+7+9=
      设问2:1+3+5+7+9+11=
      设问3:从1开始的n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这样层层设问,有利于培养和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创新。
      3.让学生大胆问答
      中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想提问但又不敢提问,唯恐有问题被其他同学挖苦或受老师的讽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讲不清或表现不耐烦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长此下去,会影响学生提问的兴趣。反之若能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即使对没有价值的问题,也能尽量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如果回答不一定正确,教师更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结论,那必然会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增加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三、改进策略,迸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创新思想才能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1.重视反例教学
      任何一个命题最终要么得到证明,要么被反例推翻。严谨的证明是数学的标志。但当逻辑思维在有些问题上无能为力时,反倒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由于构造反例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往往需要直觉洞察力,因此他对人们思维素质的锻炼和创造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反例是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凝结点。通过反例的教学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2.重视开放性和探索性题的教学
      开放型题有条件开放的、结论开放的等等,探索型题有探索已知条件的探索结论的等等。它们在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一道引用题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具有挑战性的“好问题”。
      例:一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爸爸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三分之二的原价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一样,试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即可找到答案,它并不能完全模仿课本例题。
      3.重视实习作业
      中学数学课堂在必学内容中增加的实习作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通过实习作业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测量问题、作图问题、利润问题、防风固沙、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可作为实习作业的素材,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4.重视教学后的反思
      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后的反思,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想想成功在何处?为什么会失败?唯有反思教师才能有真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重视和升华。
      总之,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名师授课录(中学数学)编委会编.《名师授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周庄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洞悉 课堂教学 迸发 视角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