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审思】适合在校大学生的兼职

    时间:2019-02-12 03:27: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农村大学生的比例有所下降,这种现象将引发一系列的教育和社会问题。本文试从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隐患、成因以及改善措施来审思这一现象。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比例下降 审思
      
      据2009年1月23日《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两相比较,农村学生比例下降近半。农村大学生比例的下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认真对待。
      一、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隐患
      (一)从社会层面上看,新农民工一族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我国市场经济建立之初,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空间有限,新农民人口流量大,择业机率较低,致使人口流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新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其居住方式的“两栖性”,很难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基本活动情况,使社会人口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3.新农民工劳动方式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地位的不稳定性,使其社会角色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二)从教育层面上看,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也反映了教育投资与产出等诸多隐患
      按照美国专家的研究结果,智商是在人群中固定分布、不能改变的,而大学应该多招收高智商的学生,从而提高竞争力。如果从农村招的孩子太少,就会多从城市招收智商普通的孩子,导致中国大学“弱智”(平均智商下降)化。势必会对我国未来的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降低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造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成以上,农村孩子读书越来越辛苦,但考上大学的几率却越来越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隔阂被无形的加深,社会各阶层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从长远看,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凝聚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成因
      (一)城市化的结果
      一些曾经是农村户籍的学生,在城镇化过程中变身成城镇居民,比例自然会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2002年底的660个,同时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了2003年的39.1%。中国有9亿农民,任何一个极小的比例乘以这样庞大的基数,其中所折射的问题就不容忽视。
      (二)我国的教育投资问题
      据统计,国际平均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为5.1%,其中,发达国家为5.3%,发展中国家为4%。而有资料显示,2003―2007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同期GDP的比重为2.6%,这种低投入,必然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镇,对农村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必然导致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也会流失农村的优秀师资。这也是造成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据2008年农业部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7年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最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也扩大至3.33:1,绝对差值达9646元人民币(农民为4140元,城市居民为13786元),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高值。”据统计,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4年花费,高等教育昂贵的学费已显然成为农村学生难以逾越的一道坎,让多少农村学无缘于自己的大学梦。
      (四)农村大学生自身的劣势和用人单位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难
      1.就业观念落后,择业预期过高,导致其就业困难。农村大学生经过一段大学生活后,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甚至宁可在城市中失业,也不愿回农村去工作或自主创业。
      2.综合能力普遍不高,严重削弱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我们国家,由于农村社会本身的局限性,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城市有较大差距,相对于城市里大学生来说,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更加突出。
      三、改善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的
      对策分析
      (一)国家财政继续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同时,政策向农村倾斜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多数,农村生源是非常庞大的一部分,没有广大的农村生源补给,我国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将难以想象。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二)转变人们的传统的读书观念
      大学是一个教学机构,是传授高深知识的场所,并不是职业介绍所,不承担安置学生的就业工作。学校要帮助他们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转变毕业生对农村的狭隘认识,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我,积极寻求多种就业渠道,积极引导他们回到农村中就业,宣传到农村就业也一样能够体现人生价值,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学校应改进和加强就业指导,注重农村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做好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应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列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予特殊帮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就业面试。同时通过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把经济资助与提高学生的全方位能力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就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涌.农村学生减少使中国大学“弱智”化[N].东方早报.2009-2-6.
      [2]薛涌.谁的大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3]张红宇.农村经营体制的探索与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8-7-17.
      [4]李超.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比例 下降 现象 农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