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2009年经贸委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打算

    时间:2021-02-08 08:05:5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2009年全省工业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工业经济发展遭遇多年罕见的困难和挑战。全省经贸部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扎实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顶住比往年更大的压力,付出比往年更大的努力,取得比预料要好的绩效。

    (一)工业经济力保增长

    全省工业面临国际经济危机、宏观调控加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成本和要素制约加大等多重压力,力保增长。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7376.5亿元,增长10.6%;
    出口交货值8929亿元,增长9.6%;
    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额3507.6亿元,增长8.7%;
    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6.7%。工业增长格局发生积极变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落后生产能力大量淘汰。创新较快企业、成长性较强的新兴行业呈现较好的增长业绩;
    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外向依存度较高和产能过剩较多行业增长乏力。在宏观经济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全省工业克服重重困难保持增长,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为力保工业增长,突出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加强稳定企业服务企业工作。今年来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负增长9.1%,亏损猛增188.3%。针对企业困难较大的突出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各级经贸部门牢固树立稳定企业就是稳定发展、保护企业就是保护民生的理念,紧急动员起来稳企业、保企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应对宏观环境的严峻挑战。各地在全面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针对性较强、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当前难关。省经贸委提出了加大部分困难行业和企业扶持力度的政策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促成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会同银监局,提出了做好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经省政府转发,对防范和处置龙头企业债务风险产生了积极效应。各级经贸干部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引导企业抓管理、增效益、纾困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共组织64000多人次,深入38000余家企业,出台1000余条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108亿元左右。为企业服务范围之广、力度之强,历年来少见。

    另一方面,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注重分析和把握经济形势,及时抓住工业增长回落的趋势性问题和企业困难加大的倾向性问题,做到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对策实,着力保增长,积极为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决策当好参谋。抓住纺织企业困难、实施劳动合同法对浙江工业企业的影响、食品添加剂行业安全发展等焦点进行重点调研,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强化对船舶、食品等一批重点行业运行监测监管,及时分析趋势变化,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组织各类会展活动,帮助企业拓展内外销市场。上半年针对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状况,及时协调解决供需矛盾尤其是电煤运输和成品油供应问题,建立全省煤炭经营企业调入和调出统计网络,保障工业经济正常运行。改善电力运行管理,保证电网安全和供用电秩序稳定。

    抗灾害、保增长是今年调节经济运行的一大硬仗。年初全力抗击罕见的雨雪冰冬灾害,上下合力组织好春运和消除有史以来最大的电网重创,协调做好上万家企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经贸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奋力投入抗震救灾,积极组织各类救灾物资的生产和抢运,帮助灾区恢复重建。

    (二)工业创新加快推进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创新战略,组织实施“工业创新推进年”活动,自觉运用工业增势回落的“倒逼机制”,促进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对全省工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很强的推动作用。

    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创新。一是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定《浙江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9)》,明确结构调整和企业投资的重点方向。对全省462个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查,提出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初步指导意见。引导企业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发展制造业区域品牌建设,确保全省品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项目实施和示范推广切入,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引导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推动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实施省政府与国防科工委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提高军工民品发展水平,保障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配套任务完成。二是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年可关停71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三年累计关停343万千瓦,淘汰3万吨造纸落后生产能力,均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按照“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杭新景高速沿线小冶炼”进行整治,到9月底已关停铜小鼓风炉31座,淘汰落后产能6万吨。民爆行业在全国率先彻底淘汰银梯炸药等落后产品和产能,完成了生产企业重组的阶段性目标,确保生产安全无事故。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86家,其中今年分别新认定6家和69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由此前的全国第6位上升到第2位。提升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全面评价,淘汰不合格的技术中心。组织实施“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推出120项企业技术赶超计划项目,预计总投资186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64个。组织实施200 项省技术创新和新材料专项。企业创新投入活跃,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5.9%,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增长15.8%。与中国工程院和高校合作,开展“浙江院士行”和“千名博士进企业”等产学研对接活动。以技术攻关为重要手段,积极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有700多家化工重点出口企业完成了《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的预注册。

    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动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企业挖潜节地和节能减排推进、欠发达地区和海岛特色产业发展等五大专题的技术改造;
    1—11月实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1300项,开工率达95%,累计完成投资1058亿元。工业投资更加重视内涵式发展,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1—11月装备制造业新增投资占制造业新增总额的61.8%,设备购置占工业投资总额的41.6%。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挖潜节地改造工程。到年底全省累计建设标准厂房面积981万平方米,其中已投入使用626.4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4200亩工业用地;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挖潜节能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挖潜扩大企业生产性用房屋1535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工业用地2万亩。

    围绕工业创新,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升计划,开展各类各层次培训活动,全年培训16.8万人次。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完成了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导守则,确定了试点企业。

    (三)节能降耗取得攻坚成果

    组织开展“节能降耗攻坚年”活动。落实全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和节能降耗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各地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构建统计监测监督、法规标准、技术服务和激励约束等节能降耗四大保障体系,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十大工程”。预计全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
    1—11月,年耗能千吨以上的6050家重点用能企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1%,其中1311家年耗能5千吨以上企业能耗下降8.3%。  

    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管理。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实施全省节能降耗重点项目计划,项目总数873个,投资总额932亿元,实施后每年约可节约650万吨标准煤;
    省级集中扶持308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实现节能288万吨标准煤。推行差别发电计划,严格执行“集中供热、以热定电”政策,优化电力结构和提高运行效率,全省平均供电标准煤耗比去年下降9克/千瓦时。制定并落实各工业行业节能降耗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点发布了石化工业节能降耗的指导意见;
    47条水泥生产线实行纯低温余热发电,发电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年节能48万吨标准煤。实施能耗定额管理制度,新制订工业等能耗限额标准15个。对超限额标准用能的单位实行加价管理。切实做好差别电价企业认定工作。依法对887家重点耗能企业及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源监察、监测(审计)工作。

    结合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深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4121”试点示范工作。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361家,年利用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4000万吨,已有19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投入运行。全年完成500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任务,评选出56家清洁生产成效显著的绿色企业。

    总的看,今年在十分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全省工业领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和经贸干部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结果。当前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长期以来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综合影响下,工业经济呈显快速下行趋势,企业困难加剧,就业问题显现,潜在风险增大,给明年全省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很大压力。

    二、2010年经济发展趋势和工业经济工作总体安排

    2010年是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之年;
    是力保经济稳定增长,力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非常之年;
    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之年。明年全省经贸工作任务既重大又艰巨。

    (一)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趋势

    明年处于较今年更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很多。危机和转机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将经受重大考验。

    1、清醒认识十分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正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危机,发达经济体全面衰退,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的调整。明年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和深度调整,及其引发的各种矛盾将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受此影响,也开始周期性调整。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越来越突出。对明年我省工业经济走势有三点基本判断:

    一是工业经济下滑趋势短期难以扭转。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力影响、多年宏观调控的累积力影响、长期以来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的制约力影响、以及工业投资持续增长乏力影响的综合作用下,今年下半年来经济加速下滑,惯性下滑的势头必将延续到明年。

    二是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短期难以明显见效。这次宏观调控措施,以扩大投资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许多项目都有个较长的实施过程,短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明显。而且主要拉动的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和重大装备工业,我省受制于终端消费为主的产业结构,直接受惠不大。国家高度关注扩大消费需求,但在经济下滑、就业减少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一时难以提振。

    三是微观经济运行困难短期难以根本改变。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还将加剧。其一,企业的最大压力,由今年的成本压力转为明年的市场压力。国外需求大幅萎缩,国内需求也在回调。在市场约束加大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将进一步暴露。其二,企业的资金制约,由今年的信贷从紧为主转为明年的防范风险为主。企业贷款难和社会融资难的问题仍将存在。其三,企业的发展状况,由今年的发展能力受限转为明年的发展信心不足。特别是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减弱,投资增长不容乐观。

    2、充分看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经济较快增长在全球最突出。明年经济发展的困难和压力很大,但有利条件依然不少。一是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作出方向性的重大调整。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政府已经并将进一步采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帮助企业渡难关的举措,为应对危机、战胜困难、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我国具有大国优势和独特的政治、经济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起雄厚的经济实力,国内需求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三是企业经营条件有所改善。通货膨胀减弱,大宗商品价格深度回落,企业的高成本压力相应减轻;
    多年来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已经缓解。四是产业重组和企业重组面临难得机遇,形成较强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市场推力。

    我省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抵御经济风险、战胜当前困难的微观基础。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省工业经济积累起较强的总体实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和固定资产原值,2009年分别是1978年的408.3倍和246.7倍;
    企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2009年分别是1978年的185.7倍和200.8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经历过5次大的经济调整,特别是经历过三年治理整顿时期最严峻的挑战,经历了工业总产值连续10个月负增长、三成工业企业亏损的最困难局面,广大企业积累起较强的调整应对能力。我省经济正是凭借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在闯过一次又一次严峻挑战中发展壮大的。

    总之,明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对经济发展趋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扎实的应对。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准备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另一方面,又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力保工业经济发展大局稳定,牢牢把握经贸工作的主动权。

    (二)经贸工作主线和工业经济主要指标

    1、经贸工作主线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扎实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将“保增长、抓转型、化危为机”作为经贸工作的主线,奋发有为,共克时艰,确保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稳定。

    ——保增长。就是力保经济稳定增长。保增长体现了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求,是应对严峻宏观经济形势的首要抉择,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明年全省经贸的工作的首要任务。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保基本民生。我省工业从业人员有1300余万人之多,经济增长不稳,就业和民生难保。

    ——抓转型。就是狠抓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今后较长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全局性任务,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实际行动,也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化危为机。面临当前严重的危机冲击,切实处理好危机和机遇的关系,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一是高度正视危机。把经济发展趋势看得更清些,把困难看得更重些,把影响估计得更充分些。二是积极应对危机。坚定发展决心,增强必胜信心,扎实采取对策,奋力渡过难关。三是努力转化危机。针对危机引发的市场洗牌和企业洗牌,加大扶优汰劣和重组整合力度,推进市场扩张和企业扩张;
    针对危机带来的经营压力和竞争压力,苦炼内功,固本强身,加快转型,率先升级;
    针对危机导致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和要素供给变化,把握转机,捕捉商机,乘势而为,逆势而上,促使全省经济朝好的方向发展。

    “保增长、抓转型、化危为机”相辅相成。不力保经济稳定增长,转型升级就失去了基础条件;
    不加快转型升级,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不仅当前经济增长难以稳定,而且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保增长、抓转型是化危为机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化危为机是保增长、抓转型的当前重大目标。

    2、主要指标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趋势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预期如下:

    ——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0%;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

    ——限额以上工业投资4000亿元左右。

    根据形势变化,对以上指标将适时适度调整。实现这些指标有较大难度,但必须大力争取,以发挥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的支撑作用。

    三、力保全省工业增长大局稳定

    应对危机,确保增长,重点是工业,难点是企业。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决策,全力争取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特别是防止工业增长下滑过快过大。着重抓好“三保两强”:

    (一)保稳定

    保稳定,突出的是保企业稳定。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严峻的宏观经济压力主要压在企业身上,解决经济困局根本的还是要靠企业。牢固树立稳定企业就是稳定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企业就是保护生产力和保护民生的理念,高度重视做好保护企业和服务企业工作,确保工业增长大局稳定。保企业主要是保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不是保落后企业。

    保企业稳定,重点是建立企业风险防范预警体系。主要是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做好企业资金链安全防范工作。以市县为单位,设立政府调控基金。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企业风险向产业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扩散,防止形成系统性风险。春节前后是企业积累的各种经营风险的集中反映期,尤要做好龙头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二是成立大企业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经贸委、劳动保障厅、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银监局及电网公司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建立风险防范协调机制,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及时沟通企业信息,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三是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大企业风险防范监测预警体系。整合政府部门现有信息资源,加强对企业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省级主要监测销售收入前300家大企业;
    市级主要监测当地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大集团;
    县(市、区)主要监测当地税收贡献大、就业人数多的重点骨干企业。省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将大企业相关数据按月报省大企业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汇总分析,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对有潜在风险的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深入实地,了解和掌握详细情况,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对风险隐患较大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地方政府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防止因个别企业经营风险引发对区域金融安全、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的大事件。

    立足于稳定企业和稳定增长,更加重视做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工作。根据国务院主要领导和工信部的要求,建立工业运行样本企业报告制度。构建重点企业经营状况监测和服务体系。对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分析调查,切实提出对策。做到“五个高度关注”:高度关注宏观调控的政策动向,尤其是政策的重大变化和实施效果;
    高度关注市场运行态势,尤其是出口市场动向、重要生产资料供需变化和价格走势;
    高度关注工业行业的增长状况,尤其是主要行业增势、上下游行业的传导影响;
    高度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尤其是企业关停现象;
    高度关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防范,尤其是加强资金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坚持做好经贸信息发布工作。

    (二)保市场

    明年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明显萎缩。因此,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市场。企业是市场主体,各地各级经贸系统应注重运用扶持政策和创造环境条件引导企业保市场。

    把握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拓展国内市场。一是引导企业继续发扬“四千”精神,拼争市场。大力发展名牌产品和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拓宽浙江产品省外销售渠道。二是注重挖掘潜在市场。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积极组织地产工业品特别是家电、农机下乡销售,进一步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针对市场供需变化,及时捕捉商机,特别是捕捉好国家扩大内需形成的新商机。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推进“万企电子商务”工程,重点抓好20万家企业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合作;
    支持块状经济集聚区发展网上商城。四是鼓励企业抱团开拓市场。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结成销售联盟,构建更完善的营销网络;
    运用加盟连锁等现代经营方式,壮大品牌经济规模。五是举办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全国性展会;
    进一步发挥专业市场的传统营销优势,努力提升专业市场商流、物流、信息流效率,使之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全球的产品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

    积极应对外需萎缩的挑战,大力稳定工业品出口增长。一是保份额。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拓展多元市场,着力发展自主品牌和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努力稳定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出口。二是拓渠道。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开辟境外制造基地和自主贸易渠道;
    抓住跨国并购有利时机,重点支持纺织服装企业收购国外品牌和营销网络。积极参加国际展会,组织浙江名牌和老字号产品举办境外展销会。三是防风险。严格企业财务管理和货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防范外贸坏账;
    加强信贷协调,保住企业出口必要的现金流量。四是破壁垒。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水平,保障国际贸易和产业安全。

    (三)保投资

    投入是发展的硬道理。要将力保工业投入稳定增长,作为遏制工业增长下滑、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增加投资和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扩大工业投资规模。明年争取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额4000亿元左右。

    一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推进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启动千亿产业提升工程。抓紧实施一批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强项目服务和督促检查,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按照“改造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抓好技术改造。以实施9个产业振兴规划为龙头,建立省市两级重点投资项目库。省级着重做好亿元以上项目库,目标是百个项目、千亿总量;
    各市着重做好千万元以上项目库,目标是千个项目,三千亿总量。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坚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行为,确保投入质量和产出绩效,防范投资风险。支持上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行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鼓励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和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条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尤其是扩大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三是切实加强工业投资的要素保障。工业用地协调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指标落实,一批挖潜节地“零增地技改”项目,一批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按职能做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项目的产业政策把关工作。项目资金协调重点抓好“两个对接”:一个是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对接。出台省9大产业振兴规划项目导向目录,推进银企合作,争取信贷支持。另一个是政府扶持政策与信贷政策对接。对于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形成的投资项目给予半贴息或补助;
    对于重点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投资项目,采取全额贴息或补助。中小企业投资协调重点抓好“一个担保体系”,并做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

    在狠抓工业投入时,各地经贸系统要高度关注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衔接。特别是对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以下四大领域相衔接:一是原材料领域,重点支持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行业的新材料和新产品研发;
    二是装备领域,重点支持冶金、石化等先进成套设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新能源汽车,新型多用途中型直升飞机等;
    突出抓大型铸锻件,高档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和制造工艺攻关;
    三是消费品领域,重点支持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工业用纺织品、高附加值轻工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
    四是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器件、下一代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四)强内功

    外部经济环境越严峻、生产经营越困难,越要引导企业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素质和应变能力。突出加强企业管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也是生产力。一是加快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提升。进一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适应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管理体制。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重点推广ERP管理模式,规范工艺流程。培育一批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推广先进管理经验。二是狠抓管理薄弱环节,改变管理粗放现状。强化成本、财务、营销和人力资源等为重点的专业管理,夯实各项管理基础,向管理要效益。转变劳动用工模式,增强员工凝聚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营造和谐企业和诚信企业。三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创建学习型企业。以形势预测、市场调查、融资方式、汇率运作、企业重组、劳动关系等为重要内容,突出实战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应对当前经济变局的能力。全年完成15万人培训任务。

    把握加快企业洗牌的时机,加大对产业重组和企业重组的扶持力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充分利用有效资产稳定生产和就业;
    鼓励企业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妥善做好资金链断裂的大企业的重组解困工作。

    (五)强服务

    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服务企业的中心环节来抓。全面落实国家对企业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据匡算明年全省大约可以减轻企业负担450—500亿元。各级经贸部门一定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配合协助各相关部门,将政策落实到位,做好寒冬送暖工作。各级经贸干部要深入企业了解实情、体察困难,真正为企业办成一批实事。全面检查涉企政策落实情况,对未落实的政策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督促落实到位。更加关爱和支持企业家,真切理解企业家的沉重压力,增强企业家应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把协调煤电油运作为服务企业的重点,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加强煤电油运监测分析,完善生产要素协调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实现煤电油运供需基本平衡。编制实施全省电力发购电计划,科学制定和落实有序用电方案,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改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妥善解决电力需求下降和发电设备利用不足的新问题。加强一次能源供应保障,做好电煤、重要原材料等重点物资运输协调工作。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物资能源应急保障体系。精心组织好春运工作。

    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更好地服务企业。围绕经贸工作中心任务,着重做好数据统计、形势分析、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点项目、协会指导等工作,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反映企业呼声、了解行业动态、提供决策参考的重要渠道,成为协助政府工作、解决企业困难、加强行业自律的重要帮手。探索政府购买协会服务的有效路径。

    四、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落实省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明年和今后较长时期经贸工作的全局性任务,大力抓好。通过数年努力,把我省建成长三角地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转型升级为主导,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和浙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重加快“四个转变”:一是工业发展动力,加快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二是产业结构,加快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
    三是企业经营方式,加快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四是产业组织形态,加快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

    明年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全面推进年。省政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有力举措。确定整合现有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新增2亿元,设立总额为5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重点抓好五件大事,尽快打开局面:

    (一)着力发展重点优势产业

    研究制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从提升存量和优化增量两方使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按照国家部署,抓紧编制实施9个产业振兴规划

    省经贸委负责编制实施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4个产业振兴规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和电子信息等5个产业振兴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同时,进一步谋划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和举措。

    规划编制突出转型升级的主线,做好与国家规划的衔接。要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重点支撑项目和配套政策措施,争取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和投资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目录。力争经过2—3年努力,重点产业的生产规模、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石化、造船和钢铁产业为主要支撑,积极发展先进的临港工业,培育一批大型产业基地,进一步建设沿海产业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加快培育7大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原则,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培育通信与网络设备、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新能源、新材料等7个产业。力争到2012年,各产业产值均超过1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倍以上。积极跟踪新技术,培育壮大新产业。当前重点发展光伏产业,引导生物工程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

    3、努力形成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优势

    实施军民结合“四个一批”工程,即完成一批国防科研生产核心能力建设任务、发展一批军民结合型产业、培育一批军民结合的优势民营企业、支持一批高校院所参与国防科研和军民结合技术创新,争取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有较大突破。推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国防科技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确保民爆行业生产安全。

    (二)突出培育重点产业集群

    块状经济撑起了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立足创新,加快转型,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七大优势:企业集聚新优势,产业升级新优势,技术领先新优势,绿色制造新优势,区域品牌新优势,平台支撑新优势,网络联系新优势,行业定价新优势。抓紧研究制定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政策措施。

    重点培育10大产业集群。在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块状经济中,选择10个加以重点培育,使之成为企业集聚度高、产业竞争力强、区域品牌效应明显和区域创新体系、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进而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性制造中心和重要产业基地。要求各地也抓好一批重点产业集群。从战略规划提升、空间布局优化、龙头项目实施、区域品牌引领、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分工网络等方面着手,扎实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总结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三)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切入,提高制造业的运行效率,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突出围绕产业集群,构筑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机构,提供更有效的生产性服务。主要抓好创业服务、技术服务、物流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会展服务、培训服务和信息服务。突破行政区块局限,在较大范围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有重点地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产业集群提供集中、配套、高效服务。特别是抓好科技创业园、现代物流园、创意产业园、中央商务区和产品交易市场、企业总部等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产业集群的服务外包,吸引国内外的外包企业前来建立外包中心和承接基地。

    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由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鼓励工业企业进行非制造环节重组,设立独立法人的科技、物流和贸易等生产性服务公司,提高企业服务资源的专业化、社会化利用水平。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省先行抓好100个左右企业的主辅分离试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小企业将生产辅助服务及生活服务实行外包。

    (四)努力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明年进入“十一五”时期实现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攻坚阶段,任务十分艰巨。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气、更实的措施抓节能降耗,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抓紧制定浙江省贯彻实施节能法(修订)办法,形成较完善的节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把节能降耗引上法制化轨道。

    强化节能降耗目标的落实和考核。实施《浙江省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进一步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100%签订到位;
    确保国家和省政府的节能降耗政策措施100%落实到位;
    确保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定额管理100%实行到位。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节能降耗情况进行认真督查,采取针对性的推动措施。

    以重点项目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十大工程”。实施省节能降耗重点项目计划,积极申报国家专项,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扩大节能投入。重点抓好605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全年节能改造投入超过190亿元,形成节能能力300万吨标准煤以上。严格落实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尽快建立全省能评工作体系,把好新建项目能评关。

    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完善企业能源消耗计量管理和统计监测制度,实行企业能源监测月报制度。继续制定一批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逐步形成节能地方标准体系。全年完成750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监察和审计工作,对超过能耗限额的用能单位实施加价收费政策。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倒逼机制”, 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研究制订落后生产能力退出的责任制度和补偿措施,完善退出机制。对高耗能的限制类、淘汰类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扩大差别电价的实施行业范围。

    (五)抓好工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的落实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工业创新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开放创新、人力资源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创新,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明年重点加强四方面的创新: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新认定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0个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若干企业研究院;
    目标建设10个产业集群技术中心,明年先认定5个。完善产学研联合的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部门组织协调制度和联合攻关、联合服务、成果转化三个平台。继续实施“958” 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争取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特别是取得标志性成果。二是加强产品创新。支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开发并投产一批有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有较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开展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评选推荐工作,争取开发1500项省级优秀新产品。三是加强品牌创新。突出实行产业集群品牌战略,加大区域品牌培育力度,重点创建10—15个区域品牌培育基地,推动从“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四是如前所述强内功,加强管理创新。

    着力抓好工业发展平台和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建设。抓住我省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试点单位的契机,做实工业园区的规划修编和土地调整工作;
    推进各类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开展创新型工业园区创建活动。二是构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机制。抓好民企与央企的互动,举办民企与央企高峰论坛及合作签约仪式,力争在引进央企重大项目上有较大突破。依托工业园区,抓好产业招商,大力引进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大项目;
    吸引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和协作配套企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

    围绕省政府关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抓紧研究推出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形成政策支撑体系。包括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培育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新产品开发和研发成果产业化,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二三产业分离试点等。加大财政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

    同志们:明年面临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处在经济运行的非常时期。要力保经济稳定增长,力促经济转型升级,全省经贸工作任务重大而艰巨,这对经贸队伍是一次新的考验。非常时期需要非常的工作,非常的作风,非常的能力。要较好地完成经贸工作任务,重要的是加强经贸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促进发展的能力。

    紧扣保增长、抓转型、化危为机的经贸工作主线,抓好促进发展的能力建设。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努力提高正确判断经济形势,科学制定对策的能力;
    提高运用战略思维谋划长远发展,特别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提高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和综合协调的能力;
    提高防患未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为党委、政府经济决策服务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通过能力建设,做到促进发展的实情更加明了,促进发展的方略更加完善,促进发展的机制更加健全,促进发展的方法更加科学,促进发展的作风更加扎实,促进发展的本领更加增强。

    必须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经贸队伍能力。学习和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和成事之基。要大兴学习之风。紧密联系经济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的理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努力将经贸部门建成学习型的机关。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经贸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更要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出调研成果。重视对经济工作重大问题、重大思路和前瞻性课题的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掌握一手情况,提出切实对策。通过能力建设,要努力培养一支勤学习、勇创新、重务实、高效率、讲廉洁、有作为的经贸队伍,培养一批专家型的经贸干部,为做好经贸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充满挑战的新的一年即将开启。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保增长、抓转型、化危为机”的主线,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努力完成各项经贸工作任务,确保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稳定,全面推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经贸委 打算 工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