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从利益角度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机制:试分析协调群体利益的主要社会机制

    时间:2019-03-30 03:22: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由于利益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利益关系,寻求通过解决利益矛盾来化解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利益;群体性事件;解决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160-01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性质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从性质上来说,当前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对权利和权益的诉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并不是要推翻国家政权和现行社会制度。
      二、从利益角度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1.利益关系失衡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多由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等涉及民生的问题导致。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又无不反映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利益分配、收入差距上出现了问题,民众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损的现实。因此,笔者认为,利益关系失衡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矛盾和冲突必须被限定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否则就会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
      2.利益表达机制和矛盾解决机制的缺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使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要求对侵害自己利益的行为进行纠正,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前提,并且也是公民的法定权利,如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方面的权利、举报、控告、申诉的权利等。但在现实的利益表达机制的设计安排和实践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3.民怨及“仇富”、“仇官”、“仇不公”等情绪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基础。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大量的参与者并不是引发冲突发生的事件的直接利益受害者,但由于发生冲突的地方已发生大量群众的直接利益被侵犯而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或曾经遭受过不公正对待的情况,已长期积累下了不满情绪,形成了民怨。大量民众内心都怀有社会不公平感、利益被剥夺感和被侮辱感,部分人对前途感到焦虑、茫然,甚至绝望,对社会、对政府产生某种不满,因此一有适当的机会,他们就会伺机宣泄。
      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切入点寻求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机制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集中解决一批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
      归根结底,社会矛盾才是“群体性事件”的根源,因此,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是有效化解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方法。当前,我国的改革还不彻底,发展还不充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求,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改革,我国才能真正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最大程度地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解决新时期的群体性事件。另外,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其中一些突出性的矛盾是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共同诱因,这些矛盾关系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所以受关注度比较高,需要优先保证化解这些突出矛盾。
      2.建立完善的利益均衡机制和利益诉求机制。
      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和贫富差距过大是当前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所以在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健全利益均衡机制和诉求机制,避免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公民利益受到侵害时有一个合理的机制能够表达诉求,而不是诉诸于群体性的暴力活动。利益均衡机制的建立,政府需要依靠宏观经济调控和合理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运用收入再分配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使现行经济体制和调节机制既能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又能使国民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使利益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各群体利益处于相对均衡状态,防止社会财富积累的两极分化和过分悬殊。同时要大力打击贪污腐败,制止灰色收入和非正当谋利等行为,保证社会的公平。
      3.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纵观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无一例外的都跟网络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网络舆论的作用甚至已经赶超传统媒体的舆论作用,所以加强政府网络执政能力,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缓解社会矛盾有重大意义。其一,加强与第三方网络媒体的合作,及时依靠这些第三方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公开,可以短时间内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引导舆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二,加强网络监管,立法保证网民权益。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我国的网站数量也与日俱增,其中不乏形形色色的小网站混杂其中,为散步社会谣言提供了温床,而这些谣言往往又是社会不稳定的诱因。所以需要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化,加大网络监管的力度,净化网络空间。其三,加强政府自身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执政能力。仅仅依靠第三方网络体发布公开一些消息是不够的,政府如果要想在网络社会中赢得主动权,必须更加深入地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听民意,聚民智,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局面。
      4.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弱化是导致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易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同样对化解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作用。以上的诸多措施,既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比如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增加与民众的交流等。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公信力,就需要转变政府执政手段,,重塑政府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要加大对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的治理力度,让民众看到政府的诚心和决心。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使各种利益协调和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都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减少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使其能够在合理的体制框架内获得解决,真正构筑起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化解的多元新型机制,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锦涛. 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成因与防治对策初探[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2]刘文成.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处置原则[J].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
      [3]韦鸿、张忠家. 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学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1.
      [4]王建平、徐伟.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社会原因探析 [J].惠州学院学报,2010.
      [5]张惠文. 警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王振 (1987-),男,山东德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治安管理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 角度 利益 机制 解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