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四位一体的百里长廊

    时间:2021-01-21 08:08: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学习“十七大”报告谈科学发展竹溪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县委、政府,为更好、更快的发展竹溪,提出了沿过境305省道,建设百里长廊的宏伟工程。这是推动我县城镇化道路的最佳选择,是推动竹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将载入竹溪发展的史册。它的构思与形成,认识与统一,建设与发展,实施与完善,形象与感受,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摆在了竹溪人的面前。本人不是直接参入者,只能谈一些浅显的看法,来帮助人们提高对建设百里长廊的认识。
        一、百里长廊的形成背景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与路相伴的,总是以城市为轴心,人口总是不断的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社会动荡的时候,为了安全,人们从平原来到山区;
    社会安宁的时期,为了富足,人们又从山区来到平原,来到路的两边,来到城市。为寻求更捷径的路程,从远古探索到现在。这就是当今的城市化道路。全世界是这样,全国是这样,竹溪也是这样。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因农村政策不活,科学种田水平很低,受计划经济约束,农民种粮不能果腹,为了填满肚子,让出更多的平地种粮食,把人敢到山上去住,人们住的房是“前面塌一片,后面夸一片,你要去他家,就是一身汗”。有一个公社的党委书记,为了让老百姓,能在平地上建房,冒着多大的风险,为老百姓说了一句话,曾受到了无限的批评,显些革职。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经济进行,农民开始在路边建房,获得在集镇上居住的机会。当时,有一批农民优先来到集镇,来到当时的316国道,因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成了半拉子工程,过了十多年,才看不到那时的痕迹。同时一些农村劳力到城市里打工,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改变自家住地的贫困与落后。
        到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在家种田的农民有吃有余,外出打工的农民,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技能,挣得的收入就不再是改变老宅,他们从山上来到山下,从偏僻地来到路边,从自然的庄院、村落来到集镇,从农村来到县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居民转移。
        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改革步伐加快,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外出打工的农民依靠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挣得了更多的钱,有的还当上了老板,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外出,他们用自己挣得的更多的收入,不是住家地的发展了,而是为了当地的发展,因而带动了一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县城,还有的与城区贵族一道进入到大中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委、政府,始终带领全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把握导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致力探索加快竹溪发展的道路。在对发展的认识上,从认识县情到认识抓产业;
    从认识到发展不够到加快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百里山城,千里林海”到 “十里长街”,“鄂陕大道”;
    从“先导优势”到“全面发展,整体推进”;
    从“国道经济”,“集镇经济”,到“水电开发”,从“四大产业”到“四县战略”。始终在探索竹溪捷径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措施上,从过去不让农民在路边建房,到把山上的农民迁到山下,引导农民来到路边来发展经济,来到集镇建设新的家园,来到县城来享受都市生活;
    从抓党政直机关住地建设,到抓小康建设,小集镇建设;
    从老城区,到新城区,从基础设施,到房地产业,抓县城中心区建设;
    从完全依靠国家投资,到激发内资,到招商引资,鼓励全社会投资,抓产业建设;
    从总体经济发展,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在发展的成果上,基础在牢固,产业在壮大,总量在增长,实力在增强,差距在缩小,生活在富足,小康在迈进。
        新一届县委、政府,基于此上,从竹溪的资源、基础、条件、现状的出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深刻分析发展慢的原因,充分认识道与路的作用,充分肯定城区具有带动农村的作用,充分估计现代农民的去向,充分考虑竹溪发展的区位空间,用科学的态度,站在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百里长廊的重大战略措施和宏伟目标。
        百里长廊的提出和实施,无论是从竹溪的政治角度,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文化角度;
    无论从人们生存,生产角度,还是从现代生活角度。均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发展的必然性。有路才方便,小路小发展,大路大发展。有路就有道,有房才有城,有人才有市。只要有人居住在大道的两边,他们的资本就可以把一个一个独立的集镇,通过道与道、房与房、户与户、人与人、绿与绿,连接成百里的山城,百里的长廊。
        以城建城,以道形城,以城连城,这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位之一。那一个地方的发展,不是城市的优先发展,那一个地方发展的快,不是城市发展的快。只要你走出去就是,只要你坐上车看的就有。这是商品经济发到一定的阶段后,人口流向城市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你不认识,他要认识,谁先认识,谁就先发展。有人引导则快,仍其自然则慢,有规则就有形象,无规则就是滥造。百里长廊的提出就是主动的应对,就是有规则的建设,就是加速的建设。
        二、对百里长廊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任何战略的提出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有它实施的可能性、可行性。马克思关于地租理论认为,与市场远近的不同,而能得到超额的土地级差收益,人们为了获得该项收益,从闭塞的山村,来到路边,来到城镇,来到城市,使路边的人变多,使城市变大。它的最大动力就是超额土地级差收益,它的核心就是人口的增加。建设百里长廊也不利外,有人自有长廊长,人到自有长廊在。百里长廊就是依据这一基本理论,来缩短竹溪与大市场的距离,减少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足的社会成本。因此,有了人长廊才能真正建设与发展起来。
       (一)对百里长廊重要意义的认识:百里长廊是在“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民营活县,生态立县”四县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它找到了现阶段竹溪发展的新起点,实现了以县城和住地发展到以长廊为中心发展的新格局,打开了三次产业在竹溪区位、区间布局上的新视野,它使远利县城和城镇的农村人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从整体上解决了全县大生态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问题,激发出了全县所有的农民奋力建设竹溪的热情。它的建设必将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将加快竹溪的发展。它的建成必将对竹溪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它的提出之初,虽有针对农民,但是它对于竹溪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远远超出这个范畴。它对竹溪未来发展还能产生那些影响,还要人们作深入、深刻的分析和长期的认识。
       (二)对百里长廊的主要功能的认识:百里长廊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的问题,而是涵盖在竹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所以说它是“四位一体”的百里长廊。完全必要,完全可能建成符合地方特色,符合人们心里需求,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们生产与消费规律的经济长廊;
    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以305省道为主体,南北相对称,东西相连接,一线惯通的百里山城;
    建成以工促农,以工引农,以工引商,以城带乡,以长廊区间为主体的工业长廊;
    建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物之间相和谐的居住长廊;
    建成有利生活,有利生产,有利发展,有利展示地方形象,风格独特的生态长廊;
    建成安居乐业,乐业安居,人人亲睦,人物亲和的社会长廊;
    建成具有地方特征,风味浓厚,底蕴强烈的文化长廊。具备了这七个方面的功能,它就自然的构成了竹溪的政治中心。这是当今竹溪人共同的追求,更是我们建设百里长廊的根本所在。
       (三)对百里长廊建设体系的认识。百里长廊以一种什么样的体系或是形式存在?应当是惯通在溪山溪水中,承东(本省竹山)接西(陕西平利)51公里,省道南北各5公里区域内系统性、整体性的长廊。它是走向在省道,路径在当地,立题在农民,辐射在社会,作用在全县的综合性长廊。长廊的中心就是县城,长廊的连接线就是省道,长廊的主体就是百里山城,长廊辐射带就是绿色长林,而形成的百里经济系统整体。
        长廊的中心就是竹溪的县城。以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心地位作用,以其历史的、优先的资本积累程度,具备的实力和优势,成为百里长廊的核心和龙头,以此来带动东西长廊在大巴上优先崛起。
    长廊的线就是305省道。按照国家一级道路的标准,实现东西平直惯通,成为东西南北的交通线、辐射线、依附线、临道线、生产线、生活线和安全线。
        长廊的主体就是百里县城。以县城为中心,以长廊的线为南北立面,以县城关为起点,以五镇为主体,形成以大道为中心,东西相连接,南北相对称的百里山城。由此形成产业长带、文化长带、生活长带、商业长带、居住长带。
        长廊的辐射带就是绿色长林。是与长廊的心、线、体相伴、相称、相促进、相辉映的绿色产业长带。
       (四)对百里长廊建设思路的认识。
        在基本方针上:要坚持规划长远、立足当今、高效优质、持续稳健,建成有特色、再发展、可宜居的长廊。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科学、前瞻、生态、协调;
    显示产业优势,体现本土文化;
    尊重客观实际、注重现代文明。按照这几条原则,从竹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和尊重人民的意志,体现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用科学地发展观,树立和谐的社会观,整合资源,建立有品位、上档次、有形象,风格独特的百里长廊,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在长廊建设中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就是在城区和长廊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布局合理,品位端庄,环境优雅,功能配套长廊环境。围绕这个目标,在具体实施上,要做到事前立廊、经济立廊、生态立廊、宜居立廊、庄园立廊。由面对农村、农民的长廊,变成主导全县经济的长廊。
        在内涵上,应当建立符合现代文明要求,体现本土特色,与社会、与自然、与经济、与文化相协调的人居关系。长廊间的物与物要“宜”,道路、设施、景物、花草、树木、美化、雕塑得体;
    长廊间的人与物要“合”,布局群体协调、风格独特、结构合理、经济实效;
    长廊间的人与人要“谐”,社会、人文、文化、经济、地域相协调,相和谐。
    在格局上,确立有竹溪特色、具有长廊特点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沿路形道,沿道形街,纵道形市,沿市形宅,沿边建庄园,或称“五沿格局”。以县城为中心,沿305省道建成百里大道,以大道为轴心,南北拓展,建立斜檐坡顶,有色装点,一线贯通的东西走廊;
    在纵道建立白墙红沿,房三场七,居四绿六的住宅小区;
    在距大道一公里以内的山脚地边,建立生态庄园型别墅。把相连的农村,由传统的自然院落,建成顺路延伸,集中连线的纵向街道,由单门独户的“独家庄子”,形成与主道相通,居住与生产相融的生态农家庄园。
        三、百里长廊的建设问题
        百里长廊的命题,反应了竹溪发展的客观要求,印证了农村走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已被全县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接收。因此,百里长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成为社会资本投入的重要区位。自长廊建设的序幕拉开后,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级干部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各方居住者、建设者作为发展经济,改善居住条件的主要阵地,定规划、定目标、拿计划、拿方案,跑项目、筹资金、搞建设。
        百里长廊的提出已融入了科学发展的因素、它的实施更要有科学发展的内涵,始终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宏伟工程,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检验这一为民的好事,按照“四位一体”的功能来规划、配制百里长廊,仅达到个基本的框架,有一半的地方达到鄂陕大道的标准,预计需要五○到一百个亿的社会投资,致少要花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才可容纳竹溪60%以上的人口居住。所以百里长廊的建设是一个具大的宏伟工程。它的建设是今天和今后长期任务,一年二年,三到五年,就把长廊建成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长廊建设的实施上,始终要考虑到建设长廊的对象不是当地的村民,而是全县的农民;
    长廊的功能,有居住的因素,主要还是为了生产,为了发展;
    长廊建设的动力不仅仅是针对库区建设,而是整个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始终要考虑到基础设施、环境治理、资源节约、生产与生活安全问题。始终要考虑到廊型、廊色、廊调的基本形象问题。始终要考虑到生产与生活布局的基本定位的问题。始终要考虑到主廊带与辐射带、主道城与支道街、地上与地下管网三个空间结构问题。始终要考虑到条件与可能,成型与形成,近期与长远的三个关系问题。始终要考虑到策划、政策、策略的促进的问题。
        党的十七精神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认真落实,新一轮的发展步伐已经加快。百里长廊的提出,又一次打开了制约竹溪发展的思想瓶颈。加紧建设就是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就会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尽快、尽早、尽心、尽力的建设百里长廊,就是我们今天对竹溪人民的最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长廊 四位 百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