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关于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问题探讨

    时间:2020-11-07 14:29: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稀土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资源,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在稀土的储量、产量及出口量上都处于世界首位,但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上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定价权。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分散经营、实行“低价竞销”以至于市场势力缺失所造成的。文章基于对中国稀土生产与贸易情况的分析,从稀土市场结构以及政策因素入手,找出了稀土贸易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行业管理与出口管理两个角度,对此问题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稀土;
    定价权;
    市场势力;
    出口配额
     
        一、稀土的战略地位
     
        稀土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它具有丰富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元素。而在当前“低碳经济”的热潮中,稀土作为新型电动车开发的必备材料,更是成为了热门资源。因此,随着稀土战略地位的逐渐上升,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发突出,但中国却在稀土贸易中进退两难。
     
        二、中国稀土生产与贸易现状
     
        (一)中国稀土生产情况
     
        1、中国稀土储量。邓小平曾经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目前中国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为8389万吨(稀土氧化物),占世界总储量的56%,而远景储量更是占全球近76%。由此可见,中国的稀土和中东的石油一样,在全球资源储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大块:北方以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为主,是轻稀土资源,占中国稀土工业储量的83%;
    南方以离子型稀土矿为主,属于中重稀土,主是中国特有的新类型稀土矿。
     
        2、中国稀土产量。从2000-2007年,中国稀土产量从73000吨激增到120800吨,在全球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从87.53%提高升至95.55%,并在些基础上保持长期稳定。虽然在产量增长过程中呈现出波动特征,但总体而言,产量增加还是相当大的。这就足以说明中国稀土生产在世界稀土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稀土贸易
     
        1、中国稀土出口数量。中国稀土出口量从1990年来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而占据了较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以2007年为例,世界稀土进口大国美国和日本的稀土进口中有92%和91%都来自于中国。目前,中国稀土精矿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5.6%;
    商品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5%-90%;
    磁体等新材料供应量基本上都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可以说,中国在世界稀土贸易中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2、中国稀土出口价格。实际上,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仅是从数量上而言的,中国在产品价格上的决定权却很小。各种稀土产品价格在近二十年以来都呈现出下跌的趋势。以最常见的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钕、氧化钇几种产品为例,自1988年至2008年,其出口平均价格缩水近70%,可见目前中国在稀土出口定价上存在的巨大问题。
     
        三、中国失去稀土定价权的原因分析
     
        导致中国失去稀土定价权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其根本是由中国市场内部所导致的。即:国内稀土行业企业多、规模小,争相出口,一方面使行业集中度低,并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导致供大于求,失去定价的资本。
     
        通过对行业CRn指标的测定,依据贝恩(1959)的方法,将CR4<30或CR8<40的市场称为竞争性市场,将30<CR4<100的市场称为寡头市场。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中国国内企业数几乎都超过150家,由CR4指标显示,中国稀土行业一直处于20%-30%,属于完全竞争状态。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一个行业内企业的数目越多,其竞争就越激烈,价格也越低。这一点正好解释了企业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中国内部稀土生产厂商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使产品整体价格变低了,而低价竞争又直接导致了出口量的盲目扩张,使得出口价格更加低廉。这种对个人利益与地方利益的追逐带来的是国家利益的丧失。
     
        四、夺取稀土定价权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国内稀土生产企业的并购重组,形成寡头市场,对外垄断价格
     
        正如前文所述,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中国对外出口失去了定价权,而如果各个分散的企业走向联合,竞争减少带来的将是稀土出口价格的提高,进而带来国内整体福利的增加,而最终,中国也就可以真正地从量与价两个方面垄断稀土出口。
     
        
     
        如图1所示,垄断市场相较于竞争市场最大的优势在于,垄断厂商可以自己决定产品价格,从而获得垄断利润。除此之外,小规模的近百家稀土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租赁、控股等多种形式联合与资产重组,就可以形成稀土产业集科工贸、产学研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此一来,企业联合所带来了不仅仅是垄断所带来的定价优势,更能实现产业规模递增,并且能由投资的增多带来科技的进步,使中国对外出口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由资源初级产品的垄断过渡到资源科技加工的垄断。
     
        目前,根据中国稀土资源分布与企业分布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中国分散的企业整合为三大生产集团:一是以包钢稀土为中心的北方稀土生产集团;
    二是以江西铜业为中心的江西-四川生产集团;
    三是以五矿集团为中心的南方五省生产集团。这样一来,通过国内的联合定价,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垄断厂商一致对外,获得国际市场的稀土定价权。
     
        (二)加强对出口的限制:出口配额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在稀土市场上是一个绝对的大国,因此,中国征收出口配额将较大地影响到世界稀土价格。
     
        
     
        
     
        如图2所示,因为中国的出口可以看作是中国与各国一对一的出口,所以我们将外国整合为一个国家,变为“中国-外国”的两国模型来分析。可以看到,原来的世界价格在,贸易量是,而当中国征收出口配额以后,中国的出口量就减少到,国内因供给增多而使价格下降到,由于中国在贸易中的“大国”地位,世界价格将由原来的上升至,阴影部分即是配额所形成的“租”。
     
        再看看国际市场上的变化,如图3所示,分别做出中国出口供给曲线与外国进口需求曲线,其交点即为世界价格,贸易量为。但当中国征收配额以后,中国每年将以固定的量出口,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变成了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并且中国可以控制供给曲线的移动,也就可以控制供给和需求曲线交点所产生的世界均衡点。此时可以看到,征收配额后的贸易量变为,世界价格升至。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国作为稀土资源垄断国,通过征收一定的配额,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世界稀土市场的价格,获得稀土定价权。但在现实中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因为中国的稀土资源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大量流向外国。以日本为例,其早在1983年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而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作为对未来能源战略的规划。所以,一旦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日本就将可以暂时减少稀土需求,转而利用国内的资源储备,以压低中国出口价格。而像美国这样稀土储量占世界第二的国家,就会因为中国出口的价格上升而使美国稀土开采成本相对地下降,那么美国也将投入到稀土开采中,这样又会动摇中国稀土资源的完全垄断地位。但是从短期来看,实行配额制度的确是一个能有效提高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对策。
     
        五、总结
     
        通过对夺取定价权的两种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内部企业整合还是实行配额制度,其最终都是通过对出口量的控制来实行对价格的控制。从短期来看,实行配额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定价权,但从行业长期的发展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控制价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需要通过企业整合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冯羽生.谈中国稀土资源定价权[J].中国金属通报,2009(11).
        2、姜友林.中国稀土出口价格表象与实质分析[J].价格月刊,2008(12).
        3、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孙泽生,蒋帅都.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4).
        5、姚远生.中国稀土行业现状与经济学浅析[J].稀土信息,2005(9).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稀土 中国 定价 探讨 出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