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略论东平湖滞洪区的防洪运用(杜玉海)

    时间:2021-01-10 08:09:5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东平湖滞洪区概况

    东平湖滞洪区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梁山、东平和汶上县境内,总面积627平方公里,是黄河下游处理大洪水、确保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其主要作用:一是分滞黄河洪水。当黄河孙口站洪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时,向东平湖滞洪区分洪,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确保下游安全。二是接纳汶河来水。当汶河流域发生降雨过程,径流通过大清河首先进入东平湖,再由东平湖进入黄河,东平湖对汶河洪水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控制其任意泛滥。

    东平湖分两级运用,中间由二级湖堤将其分为新湖和老湖两个区域。老湖区面积209平方公里,常年水面平均约为120平方公里左右,有耕地约8.3万亩;
    新湖区面积418平方公里,基本上常年无水,有耕地约39万亩。滞洪区涉及山东省东平、梁山、汶上三县的18个乡镇。区内现有385个村庄、37.53万人。其中老湖区99个村庄、12.58万人,新湖区286个村庄、24.94万人。

    目前,老湖设计防洪运用水位为46.0米(大沽标高,下同),相应库容为11.94亿立方米;
    新湖设计防洪运用水位45.0米,相应库容为23.67亿立方米;
    全湖运用水位45.0米,相应库容为33.54亿立方米。

    与新湖区相比,由于老湖区面积小,居住人口和耕地都相对较少,所以,多年来“先用老湖、后用新湖”一直是东平湖滞洪区蓄滞洪运用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分滞黄河洪水,还是蓄滞汶河洪水,首先考虑使用老湖,只有在单独使用老湖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使用新湖。

    东平湖滞洪区存在的问题

    1.分洪问题

    分滞黄河洪水是东平湖滞洪区的首要功能,能及时分洪削峰是确保黄河下游安全的关键。目前,黄河向东平湖分洪有石洼、林辛、十里堡等三座分洪闸,总设计分洪能力8500立方米每秒。其中石洼分洪闸向新湖区分洪,设计分洪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始建于1967年,1969年完成,1979年完成改建;
    林辛、十里堡两座分洪闸向老湖区分洪,设计流量合计为3500立方米每秒,分别始建于1968年和1960年,分别于1980年和1981年进行了改建。目前,影响分洪的主要问题是三座分洪闸的机电设施严重老化。一是所用机电设备(主要是启闭电机)均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经过多年运用,自身老化严重,维修十分困难;
    二是动力部分,包括变压器、动力线路、配电盘等,由于一直没有更换,早已被国家列为禁用产品,不仅运行中经常出现故障,维修困难,而且当地电业部门已多次发出整改通知,要求立即进行更新改造,否则,无法保证汛期正常供电。2004年对石洼等5座进出湖闸的机电设备进行了安全鉴定,结论是:大部分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属三、四类设备,需要更换改造。在近几年每年汛前的启闭试验中,由于机电设施原因,经常出现闸门不能一次开启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实际分洪过程中,不仅会给防洪总体部署造成重大影响,而且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排水问题

    东平湖滞洪区的排水通畅与否,不仅影响湖区的运用成本,而且也直接影响滞洪区的调蓄能力。尤其是老湖,如果在蓄滞黄河或汶河洪水后能够及时退水,就可以相应增加其调蓄能力,减少新湖的运用,同时,也可以为防汛工作争取主动。否则,将导致高水位时间延长,湖区损失加大,防守任务加重。因此,排水问题对东平湖滞洪区的防汛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规划,东平湖滞洪区的退水出路有两个方向:向黄河退水,俗称“北排”,是东平湖最主要的退水出路;
    通过梁济运河向南四湖排水,俗称“南排”,由于南排涉及南四湖的防汛,所以只能是“相机”进行。目前,东平湖滞洪区无论是北排还是相机南排,都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北排,总体上仍然不畅。一是由于湖区群众在陈山口、清河门两座出湖闸前修建了一些生产堤,使本来宽阔的湖面变成了数百米宽的河道,缩窄了过水断面,加之格堤、残坝和水生植物的影响,降低了两闸的过流速度。二是两出湖闸到黄河河槽有近6公里的出湖河道,黄河水极易对其形成倒灌淤积,影响退水入黄。2002年开挖以后,在其末端围堰上建设了设计流量为450立方米每秒的庞口防倒灌闸。由于规模小,汶河发生超过五年一遇洪水时,还须破除围堰泄流,而且,为避免黄河水的倒灌淤积,在排水后需要及时堵复。若遇黄河、汶河交替来水,围堰的破除、堵复也须交替进行。从运用情况看,2007年8月东平湖洪水期间曾对围堰进行了破除和堵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资近千万元,围堰堵复实施难度很大。三是北排受黄河水位的影响很大,北排很容易受到黄河水的顶托。

    对于相机南排,主要是利用梁济运河作为排水通道,同时,梁济运河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路线,该段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展,据了解,没有考虑相机南排的需求。目前利用梁济运河实施相机南排,一是断面过水能力与相机南排的规模还不相适应,二是沿河一些支流缺少防止倒漾的措施。因此,即使南四湖具备接纳洪水的条件,也很难实现洪水的相机南排。

    3.工程安全问题

    多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东平湖滞洪区的建设十分重视,先后安排大量资金用于防洪工程的建设和除险加固,老湖的设计防洪水位也由以前的44.5米提高到46.0米。通过多年的建设,应该说防洪工程的强度不断增强,许多问题不断得以解决。但是,由于东平湖滞洪区遗留问题太多,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运行。如:围坝石护坡老化,坍塌破损严重;
    沿湖堤防上有多座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排灌涵闸,存在设防标准不足、设备老化严重、结构缺陷等问题;
    沿湖的斑清堤、两闸隔堤、青龙堤、卧牛堤、玉斑堤等堤防存在基础及山体结合部渗水、坝身断面单薄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运用时都会影响防洪安全。但是,相比之下,目前影响防洪安全最为突出的还是二级湖堤的抗风浪能力不足问题。

    二级湖堤是决定东平湖老湖调蓄能力的关键工程,设计为4级堤防,设计防洪水位46.0米。由于二级湖堤修建或加高时我国还没有颁布《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有关风浪计算采用了前苏联的西晓夫公式,设计风浪爬高仅1.5米,所以设计堤顶高程为48.0米。从近些年的运行情况看,二级湖堤防风浪能力严重不足,主要是堤顶高度不够、石护坡厚度偏小。2001年戴村坝站流量2610立方米每秒,老湖水位44.38米,风力6~7级,阵风8级,其风浪爬高接近堤顶;
    2003年湖水位43.2米,风力6级,阵风11级,风浪爬高超过3.6米,石护坡坍塌损坏4.53万平方米。按照现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复核,堤顶高度差1米以上。显然,当老湖水位超过了45.0米,只要遇到较大的北风,二级湖堤很难保证安全。为此,几年来,防汛预案一直将保证水位确定为44.5米。但问题是,虽然黄河分洪的几率较小,但老湖蓄滞汶河洪水却是经常运用。2001~2007年,有5年超过了警戒水位。经计算,如果遭遇黄河水顶托,汶河十年一遇洪水,老湖水位就可以接近46.0米。如果水位真的超过了44.5米,只要在46.0米以下,是不敢贸然使用新湖的。

    4.补偿政策问题

    东平湖滞洪区居住着数十万人口,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按照既定的库区移民政策,对东平湖移民给予了大力扶持,使湖区人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湖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为了合理补偿蓄滞洪区内居民因蓄滞洪遭受的损失,我国于2005年5月颁发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按照该办法,东平湖被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蓄滞洪受到的损失应给予补偿。

    问题是,东平湖与其他蓄滞洪区有所不同,它不仅分滞黄河洪水,而且更多的是蓄滞汶河洪水。但蓄滞汶河洪水时湖区居民遭受的损失怎么办?该不该得到补偿?如何补偿?对此,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政策或实施办法。实际情况是,灾后湖区群众可能会得到一些救济,但得不到合理补偿。

    正因为如此,在蓄滞汶河洪水时,湖区群众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财产少损失一些,也包括一些不符合有关法规的活动(修筑生产堤、围湖造田等)。其中,有些活动已经对东平湖的正常运用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如出湖闸前的生产堤和围湖造田,就严重影响了出湖闸的出流速度,但又难以破除。在防汛期间,由于现实利益的驱动,有的湖区群众对生产堤的防守胜过对湖堤的防守,影响了防汛工作秩序。

    笔者认为,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政策的到位和落实问题,对于蓄滞汶河洪水,湖区居民遭受的损失应该得到补偿,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出台,上述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

    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东平湖的防洪工程体系

    多年来,对于东平湖滞洪区存在的问题,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向上级和国家反映,其中分洪设施、工程安全、北排入黄以及湖区的安全设施建设等问题已经列入《黄河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和《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待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复以后,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逐步安排实施。由于全国防洪工程建设的任务很重,即使对黄河下游而言,需要建设的防洪工程也很多,因此,问题的完全解决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小浪底工程运用以后,东平湖滞洪区是黄河下游惟一的重点滞洪区,其能否安全运用,影响巨大,应给予高度重视。近期,东平湖滞洪区的建设应作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应把那些影响防洪安全的工程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尽快予以安排,使东平湖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尽早完善,实现“分得进、排得出、守得住、群众保安全”。

    2.根据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防汛准备

    今年汛期已到,随时都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很多问题已经不可能在洪水到来之前得到解决,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当前,东平湖滞洪区根据实际情况已经编制完成了2008年的防汛预案,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分洪闸的机电设施在需要分洪时能否保证闸门的顺利启闭,应给予高度重视,除了加强检查、维修以外,针对不同问题必须有相应的行动方案;
    无论是黄河分洪还是汶河来水,只要老湖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其排水和二级湖堤防风浪就必然成为突出问题,预先对可能发生的多种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预筹方案和措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3.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考虑东平湖相机南排问题

    东平湖相机南排不仅是东平湖如何排、排多少、何时排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淮河流域,主要受到南四湖能否接纳、什么时间接纳和接纳多少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实现相机南排问题,关键是应该有一个畅通的通道,只要有了通道,南排才能够“相机”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12月开工建设,在南四湖到东平湖之间的输水线路与东平湖相机南排流路基本一致,该段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以后,可以从南四湖到东平湖老湖之间直接实现沟通。如果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考虑东平湖相机南排问题,可以使相机南排的实施更加完善。当然,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考虑东平湖的相机南排,并非就要必须扩大调水线路的断面,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对一些有关南排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和调整(如原来相机南排的规模为1000立方米每秒,在新的条件下,就可以减小),尽量在不增加投资或少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形成东平湖相机南排的通道。

    4.尽快研究制定蓄滞汶河洪水运用补偿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蓄滞洪区予以扶持;
    蓄滞洪后,应当依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偿或者救助。”对于东平湖滞洪区分滞黄河洪水,国家已经有明确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但对于蓄滞汶河洪水怎么办?能否适用该办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东平湖滞洪区蓄滞汶河洪水经常发生,区内淹没以后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一是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区内总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二是很容易加大群众对蓄滞洪运用的抵触情绪,违章活动经常出现,影响东平湖防汛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使滞洪区调度运用与湖区群众利益的矛盾协调工作增加了难度,不利于蓄滞洪区的运用管理。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制定蓄滞汶河洪水运用补偿办法,这是蓄滞洪区科学运用和管理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滞洪区人民的希望。如果湖区淹没以后能够得到合理补偿,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作者为山东黄河河务局总工程师)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相关热词搜索: 略论 防洪 滞洪 东平湖 杜玉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