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长岛县怎么样_长岛县以旅兴农破除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纪实

    时间:2020-02-08 09:33: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长岛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中央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长岛魅力长岛 和谐长岛”的目标,把握优势,利用资源,以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切入点,并将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总抓手,大力推进“以旅兴农”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长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真正使长岛由山东省及环渤海的区位利用和资源开发的“末端”,变成首当其冲的最“前沿”。  

    据不完全统计,2003至2007年五年间,旅游产业每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累计接待游客5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多亿元,旅游总收入分别占全县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30%以上。2007年作为山东省唯一的行政县跻身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行列。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  

    一、突破传统产业模式束缚,以旅游业为抓手,推动长岛科学发展。  

    长岛县位于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是山东省及环渤海地区唯一的海岛县,也是环渤海海洋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全县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46公里 ,10个岛屿有固定居民,辖8处乡镇,40个行政村,共5万人口,其中渔村人口占80%。一直以来,捕捞、养殖是长岛传统产业,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三次海洋开发浪潮,长岛得到快速发展,1992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小康县。90年代末,由于海上渔业资源日趋衰减,养殖栉孔扇贝连年死亡,长岛经济一度严重滑坡,致使长岛多数渔船进港、渔网进仓、渔民上岸。如何解决渔民转产和就业,出路在哪里?现实而客观的问题摆在了县委县政府的面前。经过广泛调查和认真的思考,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突破传统产业约束,破除旅游业是副业的旧思想,在全面分析本县生态资源、区位、竞争力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以旅兴县以旅兴城 以旅兴农”的新思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减免相关税费,激发渔民转产转业,积极发展“渔家乐”项目和休闲渔业产业。现在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第一位产业,并带动了服务、交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兴建了3处休闲渔业码头,从事“海上游”和“休闲渔业”的船只达8艘。“渔家乐”业户由过去的1村1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4村近600户,床位10000张,年增加渔民收入2000多万元。客滚船由2003年的9艘增加到现在的19艘,客位4610个;
    旅游运营车辆由170多辆增至目前的近300辆。  

    二、坚持以创新为主线,以创建旅游强县为契机,带动长岛率先发展。  

    海岛旅游是高端旅游产品,长岛海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如何让更多的游客来海岛度假是长岛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充分利用海岸线长、区域广、岛屿多等优势,站在更高层次和起点上,以新的“资源观”和“市场观”审视长岛的资源,提出了“引进100万进岛高端游客,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目标,坚持以创新为主线,抓住创建旅游强县契机,运用现代旅游的先进策划理念,既依托资源,又不拘囿资源,科学把握当前旅游的消费趋向和规律,选准市场切入点,创新策划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大众旅游产品,带动长岛率先发展。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旅游发展机制。结合长岛实际,我们着力实施“三个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
    统一经营管理;
    统一行业监管。  

    第二,挖掘海岛文化内涵,培植旅游特色品牌,吸引游客眼球。长岛的史前文化、地质文化、妈祖文化、渔家文化和神仙文化是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长岛充分发挥这些“原生态”文化资源内涵独特、个性突出的优势,来丰满长岛旅游形象,培植特色品牌,不断推出新的旅游精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及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重点打造北方海洋生态品牌、北方海洋民俗品牌和北方海洋文化品牌。  

    第三,完善旅游要素,发挥旅游整体功能,拉长旅游产业链条。着重抓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长岛旅游的咨询服务功能;
    抓好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完善旅游发展的产业链条;
    抓好住宿餐饮服务设施建设及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四个方面工作,推动海岛旅游发展。通过发展旅游,海岛交通、渔村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等实现巨大改观,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
    ,旅游整体功能得到发挥,旅游产业链条逐渐拉长,旅游业带动全县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三、充分发挥旅游业统筹城乡功能,推动长岛和谐发展  

    长岛人口不多,且分散居住在10个岛上,渔村环境、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功能相对较弱。怎样推动县城、乡镇、村同步发展?长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城区旅游发展,注重发展渔村旅游,完善渔村基础服务设施,改善渔村面貌,扩大城乡旅游交流,提高渔民素质,旅游业的统筹城乡功能逐渐明显。一是改善了长岛城乡面貌。近年来,长岛县委县政府不仅把水、电、交通等问题当作制约海岛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来抓,更把它们作为改善渔民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来抓。累计投入资金7亿多元,完成了城市供水、供暖管网改造、旅游交通和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市改造工程;
    全县90%的渔村都完成了村内美化、亮化及道路硬化工程,城乡面貌实现较大改观。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极大地推动了全县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到目前,全县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3000多家;
    餐饮服务业增加至580家;
    海上年运送游客220万人。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带动了渔民就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城镇就业、渔民转产,增加了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近年来,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增至1.3万人。目前,渔家乐从业人数近5000人,“渔家乐”业户户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2007年全县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52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5万元,分别增长17.4%和10.3%。四是提升了渔民整体素质。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不仅改善了渔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渔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城区人的观念、意识、信息对渔民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催生了渔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渔民素质的提高。很多“渔家乐”业户还利用“51776”(我要去旅游)等网站,积极对外宣传长岛,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岛感受独具特色的渔家民俗;
    并且业户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都明显提高,游客投诉率比往年下降了20%,渔家大嫂热情、周到、细心的服务深受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渔村正悄然展现。  

    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推动旅游业向节约型、友好型、环保型转变,促进长岛可持续发展。  

    长岛尽管拥有特殊的区域位置、丰厚的资源优势,但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促进长岛可持续发展呢?决策者如此说——长岛的建设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既在保护建设生态中开发利用资源,又在开发利用资源中优化提升生态环境;
    既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要注重人与人在社会中共处共融,努力加快推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三位一体”生态海岛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长岛旅游的后劲和发展所在。  

    第一,统一规划布局,注重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长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南五岛生态旅游、北五岛生态渔业两大布局,打造100万亩海底森林、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100万千瓦海上风场、引进100万高端游客,发展生态产业经济,推动长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有规划、项目坚持“以旅游为中心”统筹协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到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渔村建设规划等都要与旅游规划相衔接,各产业发展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具体项目建设都要统筹考虑和兼顾旅游功能需要。  

    第二,全面恢复海岛生态资源,大力实施“三个治理”工程,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努力推动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长岛以“上、中、下”阶梯化平衡模式,实施“三个治理”工程,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努力推动旅游业向节约型、友好型、环保型发展,促进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在陆上大搞绿化美化。秉承“人爱鸟、鸟护林、林涵水、水养人”理念,在原有松、槐林木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绿化美化活动,加大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裸露山体治理力度,对40余公里风机路、林缘带、旅游沿线两侧进行“三条彩带”造林,营造出4.8万亩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的生态林地,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治理裸露山体2000多亩。目前,列岛森林覆盖率达从建国初期的0.5%提升到56%,人均占有林地绿地700多平方米,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县城”称号。每年途径候鸟320多种120多万只,成为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二是在水下营造海底森林。在近海海域投石、沉船改造海底底质,人工栽培海带、裙带菜等藻类70亿株,列岛的潮间带、潮下带形成百万亩“海底森林”,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氮磷等有机物,又为各类海珍品提供充足饵料,也能抵抗风浪、形成平静水域环境,有30多种经济鱼类和200多种贝类在此生息繁衍,每年吸引来600多头斑海豹,成为省级海豹自然保护区。三是在岸线保持原始生态。投资7500万元,拆除环岛 146km 海岸沿线破旧建筑和育保苗场,恢复岸线原始面貌,打造海岸风景线。投资4000万元,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脱硫设施,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零排放。普及太阳能海珍品育保苗技术,以山上环渠拦水、空中屋檐接水、地表道面集水和家庭筑窖存水等方式搞好雨水利用,全县90%以上的建筑物建有蓄水节水设施。  

    第三,充分利用资源,做大做强海洋生态旅游文章。长岛立足更高层次上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比重,与四个“100万”海洋生态产业工程并进,在南北长山岛以东西一静一动的两条海岸带为发展轴线,形成旅游核心区,在大黑山岛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小黑山岛建设特色风情休闲度假区,庙岛建设宗教文化旅游区,构筑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南五岛生态旅游格局。同时,建设海洋生态公园和休闲观光基地,开辟环岛游等海上旅游航线,推出帆板、冲浪、潜水等滨海体育运动,并进一步开发妈祖、历史、民俗文化,打造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创出渔家民俗文化品牌。长岛还扩大旅游宣传促销,提高长岛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2007年,来岛游客达146万,旅游收入4.5亿元,旅游门票收入和旅游直接收入分别增长35%、55%。  

    “三个治理”和“四个百万”工程的有力实施,使长岛构成“资源、生产、再生资源”循环模式,陆上与水下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率提升30%以上,并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生产行业全部是零消耗、零排放,财政增收,群众致富,达到了政府与百姓和谐,人与自然共存。  

    总结经验:  

    第一,长岛“以旅兴县”,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的重要途径。长岛将旅游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提出“以旅兴县、以旅兴城、以旅兴农”战略,立足海岛旅游资源,借助海岛特有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有意识地重点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并把旅游发展同“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发展大旅游,打造海岛生态旅游品牌,增强了长岛的知名度,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长岛旅游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进步,进一步印证了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在缺资金、缺能源、缺市场的条件下,长岛迅速将旅游业与渔业、工业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低能耗、节约型、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了海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践表明,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至关重要的手段。  

    第三,旅游产业是统筹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长岛准确地把握了这个规律,把旅游业作为改善民生,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手段,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从客观上,旅游发展使城乡发展发生变化,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城市中有农村,农村中有城市的有机融合,正逐步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长岛县 破除 统筹 城乡 纪实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