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借题发挥

    时间:2019-04-07 03:19: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习题,在进行习题讲解时,可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挖掘潜在功能,使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组合,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知:如图1,△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M和CAN. 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FE. 求证:DE=FE.
      本题来源于浙教版八下课本第119页第6题(C组),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以后所配套的一个书本练习. 解此题的关键是由已知条件联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构造出分别以DE,EF为中位线的三角形△BCM和△BCN,从而把问题转化为如何去说明MC=NB,再结合条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此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识别、分析以及推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考查. 即学生能否由中点→中位线→全等的思维方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重点考查了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全等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
      下面以此题的图形为基本模型,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解题发挥,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使之融会贯通.
      一、 深入研究,探索结论
      首先是在不改变条件的情况下继续探究新的结论. 如图2,求∠DEF的大小. 连结BN,CM,由△ACM和△ANB全等,再通过三角形内、外角和的知识求得直线BN与MC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继而求得∠DEF的度数.体现转化的思想. 通过挖掘习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较广阔的空间,从而获得更多的结论. 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 改变条件,融会贯通
      (1) 如图3,当MA垂直平分CN时,请判断△ABC的形状. 可以连结MC,MN,利用线段中垂线的定理和全等的知识来解决,也可以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平角的知识来解决.
      (2) 如图4,连结MN,当DE=MN时,MA垂直平分CN吗? 并求出∠BAC的度数.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把已知条件DE=MN转化为MC=MN,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从而解决问题MA垂直平分CN. 至于求∠BAC的度数的方法与第1题的方法一样.
      (3) 如图5,在△ABC中,当∠ACB=90°、∠BAC=30°时,连结MN交AB于点F. 探究线段NF与MF的数量关系.
      发觉隐含的条件NA⊥AB是关键,可以通过过点M作AB的垂线,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便可以解决.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借助题中条件的变化,将知识点层层深入,增加难度,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结构中相互之间的联系,从变化中比较、归纳,从中找出解题规律.
      三、 改变图形,触类旁通
      1. 旋转图形,探究结论
      在原题的条件下,如图6,如果正三角形CAN绕点A旋转,使AC与AM重合,那么MC=BN吗?旋到任意位置呢?目的是使题型变为动态问题,让图形动起来,形成“一题多变”或“一图多变”的系列化问题,可以结合学生掌握的程度和不同年级作进一步的挖题,克服思维定势和图形定势.
      2. 改变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探索结论
      如图7,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CAGF. 连结CE,BG. 问:(1)EC与BG还相等吗?(2)猜想EC与BG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把等边三角形改为正方形,本质上还是运用全等知识解决. 设计目的是通过辨析,揭示问题本质,解决此题的方法还是运用了全等.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内化.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结构中相互之间的联系,培养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如图8,把上题的“正方形ABDE,CAGF”改为“矩形ABDE,CAGF(长宽不相等)”,那么上面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两个矩形长和宽成比例时,AE⊥CG,可以运用三角形相似证明,但CE≠BG. 思维从证明全等迁移到证明相似,使学生把相关知识贯穿在一起相互比较,加深理解,使知识融会贯通.
      把正三角形改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n边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等,由易到难. 异中求同,通过类比引导,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迁移. 形成多题一法,类题同法.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3. 再增加一个等边三角形
      在原题的基本图形上,在直线BC的同侧再增加一个等边三角形. 如图9,△ABM,△ACN,△BCE均为在直线BC同侧,分别以AB,AC,BC为边的等边三角形. 连结EM,EN. 求证:四边形AMEN为平行四边形.
      利用等边三角形和全等的知识可以解决此题,比原题稍微复杂了一些.再在此题的基础上,把第1问的题设和结论进行互换,得到如下题目:
      如图10,分别以平行四边形AMEN的邻边AN和AM为一边,在平行四边形AMEN外作正三角形ANC和正三角形ABM,连结BE,EC,CB得△CEB,试判断△CE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互换了题设和结论,其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解题思路、方法却很类似,利用平行四边形和全等的知识,只要将解题的顺序灵活调整即可. 这样的“借题发挥”,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高学生互逆思维转换的能力,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的习惯.
      四、 增加背景,综合运用
      添加一些背景,把基本图形融于圆或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处,综合性比较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如图11,△ABC,△BED是分别以BC,BE为边的等边三角形,且A,B,D在同一条直线上,CE,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ABC的外接圆⊙O交CF于点M. (1)求证:BE为⊙O的切线. (2)求证:AC2=CM?CF. 和圆的切线、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结合在一起,隐含了AE=BD这个结论,但在此题中这个结论没有用到,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进行借题发挥.这里不再展述.
      五、 感悟与反思
      针对课本中好的例题习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进行变式,可以添加探索结论;改变题目的条件和图形的形状;添加背景使题目综合化等,对原题的已知和结论进行多方位的演变延伸. 将习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使题目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组合,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使知识系统化. 这样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借题发挥”,加深知识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转化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势. 在本次“借题发挥”中,遗憾的是没有去编写、挖掘出可以利用基本图形得出的结论BN=MC去解决问题的相关题型,有待于改进.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能是单一的解解题目. 数学教学不等于解题,而应“借题发挥”,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探索,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方位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借题发挥 小题大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