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周杰伦要来上海高校执教等4则_高校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时间:2019-02-22 03:28: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周杰伦要来上海高校执教      不久前,周杰伦和电影《大灌篮》导演朱延平接受聘任,担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英皇表演艺术学院的“艺术指导”。   对于为何聘请周杰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很多名人担任该学院的老师,如著名导演李安担任该学院的名誉教授,香港著名演员曾志伟、著名导演徐克等十余人担任该学院的客座教授。客座教授必须每学期到学校开一次讲座,考虑到周杰伦演艺工作繁忙,不太可能完成每学期开一次讲座的要求,因此授予其“艺术指导”称号。对他的要求是只要到上海,就到学校和学生们开讲座或互动交流。
      周杰伦“执教鞭”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该负责人表示,在接受聘任时,周杰伦表现相当积极,并一再表示愿意再来学校和大学生们交流。
      大学生们对于周杰伦“执教鞭”的态度是“很欢迎”,他们很希望能有更多像周杰伦、曾志伟这样的名人来学校做老师,讲述其人生经历并指导专业发展。
      
      选专业四大关键词:性格、职业、学校、市场
      
      高校专业填报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选择。在专业选择上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为自己“量身定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在选择之前应多与家人、老师交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分清专业,性格“入手”。有同学在报专业时连化学和化工两个专业都区分不清楚,其实这两个学科一个属于理科,一个属于工科,但很多同学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错误决定。一些名字看似相近的专业,其实有着很大区别,同学们在选择时不仅需要详细了解,还需要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对照起来,不能抱着“我大概能学好”或者“只要我努力就能学好”的心态。如果不喜欢,再好的专业读起来也会很费劲。每位同学都应该充分挖掘自己性格中的长处,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2、专业与理想结合,职业“下手”。很多同学从小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或信念,但是到了填志愿时往往又会觉得自己的理想太远太虚,而盲目选择一些“钱景”好的专业。文科学生可能对理想与专业结合的把握程度较大,想做老师就选择师范专业,想当记者就选择新闻专业,但理科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不少同学对很多专业都不熟悉。同学们最好先确定自己喜欢什么职业,该职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再对专业做详细了解,看是否适合自己。
      3、专业与学校结合,学校“上手”。近几年,英语、新闻、动画、播音与主持等热门专业是众多学生的理想追求,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陆续开设这些专业。很多同学在选择时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想报以此类专业著称的“老牌”学校,但可能分数不够,该如何选择其他学校?如某同学的成绩可能上不了复旦大学新闻学系,但很想选择新闻专业,这样的同学可考虑学校的综合情况,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新闻专业可能偏向财经类,同济大学的新闻专业偏向科技文化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闻专业偏向英语新闻类,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做出选择。在选择时,还应该考虑该学校是否有支持新兴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如新兴的动画专业,设置这类专业的学校起码要有设计类专业为基础。
      4、专业与需求结合,市场“抢手”。同学们选择专业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要。很多同学希望将来能选择一些“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位同学都应做好心理准备,不是选择了“坐办公室”的专业以后就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同学们甚至可以选择一些在别人看来“脏”“累”的专业,让自己在实践中磨练、成长。只有积累了较全面的能力和知识,才能在毕业后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
      
      报考风向标:老专业发“新芽”
      
      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朝一些看似轻松、热门、有前景的专业去挤,其实,近年来一些老的专业逐渐发出“新芽”,一些冷门专业也开始重新“上火”。
      1、管理类专业。很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但前几年随着人才培养的“饱和”,以及其他新兴专业的迅速崛起和“抢占地位”等原因,管理类专业出现了相对“没落”的情况。随着人才培养与需求供应关系的变化,以及各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如今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技巧的专才,更需要一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才”,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同时,工程管理、体育管理等交叉学科将特别受到青睐。
      2、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在国家出台政策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研究的形势下,各高校也开始从减少或者稳定招生人数变为逐渐强化招生。基础学科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很多高校基础学科都在往应用型发展,但国际上基础学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研究的原创性、发掘性以及开拓性却相对薄弱,越来越需要更多能致力于研究型学科的学生。不过这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在实验室或研究所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耐心和定力。
      3、部分工科专业。近年来有很多同学都不愿意选择工科专业,认为工科学生就像工人一样累。其实网上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致使很多学生都往“热门”专业“奔”,而一些传统的、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工科专业却一直处于“冷门”状态。随着我国对高科技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传统的工科如化工、设备制造等专业也将“冷火重温”。
      4、设计、规划专业。随着各学科的融合,原来一些由专业组合产生的专业也逐渐成熟,并且受到重视。如同济大学的建筑、城市规划专业一直比较突出,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历史、艺术结合起来设置的历史建筑保护、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正在逐渐显示其优越性。在专业融合频繁的同时,专业设置的细化、深入也是“老树发新芽”的表现,如专业新闻、专业翻译等将比传统新闻与传统外语专业胜出一筹。
      
      内地学生称读港校要能抗压
      
      香港高校采用全英文教学,而香港人多说粤语。课本、老师授课、师生之间发电子邮件等都是使用英语,极其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过,学校会给新生开设基础英语写作和口语课程,也有很多教学设施帮助新生提高英语水平。下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出门购物,所处的就是粤语语境了。济南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女生王海天,去年考入香港岭南大学。对她来说,粤语比英语更难适应。刚到香港时,王海天无法和老师、同学交流,现在她已能听懂粤语,但仍说不流畅。
      孤独感往往成为内地生在香港的“初体验”。江苏溧阳的王奕皓,去年考入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专业。他坦承,刚到香港时,确实有强烈的孤独感,“一切都是新的,不习惯,需要你尽快去适应,心情就比较焦躁、低落。那里没有江苏老乡,没有人可以倾诉、交流,而且同学都很优秀,会有一种压抑感。”好在他很快就和不少同学成了朋友,走出了孤独。
      武汉籍男生梅寒在香港浸会大学近3年的求学经历,让他对孤独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认为香港人很热情,会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内地学生,但是“内地生在和他们交流时,会感觉到他们说话都很‘浅’,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女生的感觉更为强烈,因为她们往往更需要谈心,说一些“私房话”。梅寒说,刚到香港时,身边的内地女生每天都会往家里打两个小时的电话,因为在那里没有人跟她们说心里话。香港学生的朋友圈并不大,多是三两结伴去逛街。这与内地大学的学生很不同,内地大学生往往十几个人一起去爬山、打球。梅寒觉得,这也是内地生在香港感到孤独的一个原因。
      在内地高校,到了晚上11点左右,往往都会强制性关灯休息。而此时,香港的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每天午夜,校园里依然异常热闹,一点都感觉不到夜的气息。作息习惯的碰撞,是每一个赴港内地生都有的体验。内地生很要强,学习方面的压力往往比香港学生大,但这只是相对的,与自我要求有关。那里的老师也不会过多地干涉学生的生活。
      据了解,在香港,多数内地生一个月的花费在2000港元左右,多的则要3500港元。港澳地区较高的花费,往往给内地生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港校的宿舍里有厨房,有些内地同学就自己做饭,说那样可以省钱。
      由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喜欢上香港,梅寒把这归因于这个城市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能让你见识到新奇的人和事。但也正是因为太繁华太丰富多彩,会有一些人不能适应,所以来到这里,“既要经得住诱惑,还要学会慢慢融入这个社会,产生归属感”。
      一些有子女在香港求学的家长则认为,性格乐观、开朗、随和的孩子能较快地适应港校生活,但孤傲的孩子、只知道学习的孩子,在港校生活会较困难。
      
      (编辑 蓝 忆)

    相关热词搜索: 周杰伦 执教 要来 上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