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学百科 > 正文

    【工学交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教学知识与能力100简答

    时间:2019-01-20 03:21: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已经悄然兴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那么如果要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必须对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而且不同的院校(学生结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职业能力
      
      2005年,国务院35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至此,“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已经悄然兴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工学交替,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工厂做工交替进行的模式,这里的“工”,既可以是学校集中安排的企业方付薪的顶岗实习,也可以是学生为挣学费而进行的休学“打工”。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那么如果要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必须对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而且不同的院校(学生结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实行“工学交替”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现状
      
      (一)学习状态:厌学情绪
      目前,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存在于各院校学生中,它严重影响到学院、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较多,比如有的学生对学习消极应付、没有心思,不求上进;有的上课讲话、听MP3、打电话;有的学生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等等。这些现象给学院的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学院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又何在呢?
      (二)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
      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归结起来,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自身定位不够。 
      2.社会环境的影响。
      3.家庭教育的失衡。
      4.学院教育的滞后。
      针对此现象,怎么解决才能对学院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帮助呢? 教学模式改革、工学交替势在必行。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工学交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解决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方位决定方略,方略明确使命,使命昭示未来。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问题,首先要解决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问题。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的是生产一线优秀技术工人,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而不是像其他本科院校一样以理论教学为主,当然了,那么学校各项模式也不一样,也就不能于他们相提并论。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教学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学生。目前的高职学生是从高考“独木桥”中分离出来的一批弱势学生,虽然他们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但如果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都可以成才。可见,将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培养成适用型的生产工人和技能型的人才,不仅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重要体现。
      (二)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的教学方式,远不能行之有效的来管理约束学生。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高职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学生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院的发展将会更上一个台阶。教学改革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真正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换一个角度看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价学生”,这样的教学改革才能更切合学生实际,更能收到实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改革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教考分离制度
      我们现在的学生根本对考试不放在心上,平常学不学反正考试都能过,就算不过,补考也照样过,也不需要交补考费,毕业时照常也能毕业,长此以往,一届一届学生形成习惯,平常的教学管理可想而知。
      如果采取教考分离制度,提升考试管理制度,学生将不会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期末的考试上,在平常也会自觉地去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做起来就容易很多,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学生素质的培养上,而不是天天找学生上课。这样一来,间接的提升了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弹性学分制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允许学生延长毕业时间。学分制的收费方式区别于以往的收费方式,因为你一学期选了多少个学分,就按照多少个学分去缴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分,那么缴费的多少也不一样。如果有精力和时间的话,可以多选一些,反之少选一些,这样一来,以前因为课程少,有些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会减少很多,而且学分制是没有补考的,只有重修,重修时必须要交重修所学学分的费用,如果挂科门数比较多,那么这笔钱也比较多。不为其他考虑为了钱考虑,平常也会自觉好好学习,再者,可以要求,在学分制模式中,学生如果挂科7门以上(三年中),不能拿到毕业证。至此学生也为会自己的将来能不能拿到毕业证而着想学习。
      另外弹性学制可以对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缩短学制,提早进入社会,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那些家庭贫寒的学子,通过弹性学制,半工半读,赚取学费。
      3.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可以将全部课程划分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模块、职业专项技能课模块和集中实践课模块等三大模块,增加专业技能拓展课。从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再根据理论内容设置课程门数,整合优化相关课程,重建理论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加大实验实训实习课所占比重,其中集中实践课模块可由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岗位技能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组成。
      (三)“工学交替”: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出一批职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直接挂钩,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由于这种实习是有着就业方向的长时间实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给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产值,一般能得到企业的生活补贴或工作报酬,还能够培养学生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生在校3 年期间,有一年时间是在工厂或企业顶岗实习实践。而实践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形成了“学――工――学”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形式。在校的第一年和第三年以理论学习为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包含一定实践性内容;第二年以企业实习为主,学生按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和企业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相应学分。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入校后学生首先学习专业技能课、进行专业思想的培养,对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行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有一个初步了解;二是理论与实践是交互进行的,半年在学校、半年在企业,或者一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有利于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三是在后续企业管理理论的教学中,有利于对原来在课堂上听不进,无心学习的学生,到了工厂、车间却精神振奋,放开手脚学技术,练手艺,很快便掌握了车工、钳工、计算机等操作技能。从这个角度讲,让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到车间实训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是解决我们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工学交替”模式下的新思考
      
      (一)“工学交替”瓶颈所在
      根据目前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要实现“工学交替”并不容易,因为它牵涉到学院和企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如一个又一个“瓶颈”,如果解决不好,工学交替就很难实现。
      1.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
      其实,有很多企业对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学院和企业就要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学院把企业的有关负责人邀请到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同时,学院主动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这样一来,企业就参与到学院的教学中来了,对教学规律也慢慢地有了了解。同时,学院也组织领导和教师到企业去,通过参观,甚至动手操作,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各个环节,知道了企业是如何设置岗位的,如何用人的,对职业技能有怎样的要求。
      有了相互的了解,形成良性互动,“工学交替”才能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通过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让学院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愿望,也能够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学院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形成互动式交流合作机制,这为“工学交替”模式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教学计划与顶岗实践发生冲突
      在企业的生产旺季,一些企业跑到学院来要人,希望学院派一些学生去学习实践,企业愿意提供岗位。此时学院安排的教学计划是理论学习,不允许学生到企业去实践,工学交替很难开展。
      首先要寻找突破,怎样才能适应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呢?那么就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顶岗需要。要搞“工学交替”,就要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要适应企业的需要。
      3.学院与企业难以形成有效互动
      学院教学计划的设置是否和企业的生产规律相关联,一系列问题存在于学院和企业之间。该如何设置教学计划,来推行“工学交替”的顺利实行,企业和学院得达成一致共识,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使得“工学交替”顺利开展,做到校企双赢。
      如何更好的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将是“工学交替”模式是否在能顺利执行的前提所在。
      (二)“工学交替”的好处
      当“工学交替”模式融入我们的教学体制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对学生
      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出一批职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这种模式,我院学校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将会有出色表现,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都表现出实用、敬业、勤奋、踏实的特点。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怎能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呢?还会发愁就业率的问题吗?
      2.对教师
      在企业生产线上长本事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学院可以派教师到企业调查研究,到生产一线锻炼,以利于其改进教学,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双师素质”也得到不断提高。而且在企业,我们做教师的都会有新认识,只有到了市场、现场、职场,才知道什么是真功夫。
      3.对学校
      通过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到企业的实习、实践,不仅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使学生带着在企业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工作岗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返回课堂。教师根据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和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从而使学院的专业教学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职业标准的把握和职业技能的提高,也更为有利于学院平常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会极大改善。学院的管理工作将更上一个台阶,学院的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
      “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实施“工学交替”,必须选好试点专业及合作企业,构建出适合这一模式的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校企合作机制法规及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工作,同时应加强学生的劳动培训保护。在“工学交替”模式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家明.工学交替,培养实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2]李汉斌.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改革 工学 交替 提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