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南疆绽放的一朵奇葩|

    时间:2020-02-16 09:35: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南疆绽放的一朵奇葩  

    ----新疆叶城县科学发展调查

       

    叶城县是我国西部边陲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叶城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南疆这样一块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最多、国家级贫困县连片的地方,率先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一、叶城县科学发展的基本经验  

    在60年代生活过的人们,都知道《冰山上的来客》这部影片,影片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一度风靡全国,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但人们却不知道作为这部电影拍摄外景地的叶城县,地理位置偏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700多公里,距地区行政中心喀什市260公里,最远的乡政府距县城176公里。县域内78%的国土面积为山区、荒漠,最高海拔7400多米。在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自身发展能力有限、维稳任务繁重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叶城县亟待破解的难题。近年来,叶城县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一)因地制宜谋发展。叶城县虽然不缺光热水资源,但不适宜种棉花。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工业、采矿业一时形不成规模。当周边县按照自治区“一黑一白”战略,依靠石油等矿产资源和棉花发展起来的时候,叶城仍在传统农业中徘徊。县委深入乡镇与广大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大计,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特色林果、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萨依巴格乡为中心的50万亩核桃产业带、以依力克其乡为中心的20万亩优质杏产业带和以伯西热克乡为中心的10万亩石榴产业带。林果总产量达19.94万吨,实现林果业产值6.64亿元,实现农牧民人均林果业收入1731元。今天的叶城县已经成为全疆最大的核桃产区,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县主要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叶城县既无口岸优势、又远离中心城市的劣势,为了冲破农产品销售难的瓶颈,叶城县抓住当地是通往喀什、和田和西藏阿里地区交通枢纽的优势,大胆提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设想。为了确保农副产品销得出、价格好,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销售“百千万”工程,即培养扶持一百个面向国外、一千个面向国内、一万个在疆内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队伍,由政府出面帮助解决资金、开拓市场。同时,先后成立了12家进出口公司。2008年全县累计销售各类农副产品59.2万吨,其中外销占80%以上,占据了阿里市场的90%、乌鲁木齐蔬菜市场的17%,外贸出口到巴基斯坦、吉尔吉斯、俄罗斯市场,出口总额已达8208万美元。叶城的核桃出名了,但因为品质不上档次卖不出好价钱。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发展理念,一改过去只注重扩大种植规模,忽略打造品牌的做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质增效上。从2006年起建立了严格的核桃管理体系和原产地标准体系,在群众中大力推广“斤果斤肥”、“三分定植、七分管理”的科技知识。目前,叶城核桃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并在2008年首届中国核桃大会上获得银奖。核桃价格由过去每公斤不到10元卖到每公斤平均价格30元,核桃树真正成了“摇钱树”。尝到了科技拉动发展的甜头,县委、县政府迅速把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县推选多熟高效的种植模式。2008年已完成“三高田”面积18.38万亩,每亩收效比普通种植模式高1.5倍,尤其是五个山区乡镇通过地膜覆盖技术,实现了小麦套种洋芋、花生、粮饲玉米,一年二熟、一年三熟,大大增加了贫困山区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已建成农业温室大棚2.1万座(2.5万亩),棚均收入达到5464元。  

    (二)维护稳定保发展。叶城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新疆的地区。在近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叶城宗教氛围一直比较浓厚,民族分裂活动一直比较活跃。在长期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实践中,叶城县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前些年叶城发展慢,是稳定局面不好拖了后腿”,“要发展,必须先治乱”。多年来,叶城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都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制,特别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维稳责任考评制度,把“实现重大刑事案件零控制、非法宗教活动零控制、零散朝觐零控制、非正常越级上访零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零控制”,作为各级班子政绩考核的硬指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抓责任追究,对维稳工作考核落后的主要领导设立重大会议“黄牌警示席”,并视情进行电视曝光;
    一方面抓督促检查,每月20日召开各乡镇、各单位稳定工作联席例会,乡党委书记、乡镇长、派出所所长、武装部长四人必须到会;
    每季度召开一次稳定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新闻媒体介入,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为了牵住宗教这个影响稳定的“牛鼻子”,叶城从抓宗教人士入手,通过建立自治区、地区、县、乡四级培训制度,确保宗教人士每年接受两次培训,强化了宗教人士的爱国守法意识;
    通过落实民族干部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真正与宗教人士交朋友,使宗教人士愿意与基层干部讲真话;
    通过每年开展“双五好”评选活动,让村委会、村民评议宗教人士,加强对宗教人士活动的监督,逐步实现了“管好一个宗教人士就管好一个清真寺,管好一个清真寺就管好一个地方信教群众,管好一个地方信教群众就管好一个地方社会治安”的工作目标。这些年,“三股势力”仍企图在叶城制造事端,但随着各项维稳措施的全面落实,始终没有找到“翻身”的机会。2008年全县平安乡镇创建率达到96%,平安单位创建率达到95%,各类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5%,连续8年没有发生暴力恐怖案件。  

    (三)改善民生促发展。“要发展靠人干”,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让他们得到看得见的利益和实惠。叶城县首先解决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防洪义务工问题。叶城县位于昆仑山脚下,境内有4条河流,县、乡防洪堤坝225公里,是喀什地区河流最多、防洪任务最重的县。据统计,2005年主汛期间,全县共出动劳动力91.85万工日,出工时间长达86天。由于防洪是出义务工,吃的用的都是农民自己带,致使防洪成了税费改革后叶城农民最大的负担。为了彻底挖掉因防洪造成农民难以脱贫的穷根子,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买大型机械和防洪物资,建设了多处永久性防洪堤坝,将农民从繁重的防洪任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农业生产。2008年农民出义务工日只相当于五年前的1/9,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普遍称赞。除此以外,叶城县用有限的财力积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4.11万户,14.38万农牧民喜迁新居;
    修建水厂7座,铺设管道316公里,解决了20余万人和28.73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除山区少数乡镇外,大多数乡镇已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彻底结束了人畜共用“涝坝水”的历史。全县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共有25.7万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初中入学率达到95%,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25%。为满足各族群众富裕起来的新期盼,叶城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县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影剧院、体育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一批惠民文化设施,同时加快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多项民生项目的实施,使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群众普遍反映,这些年是叶城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广大群众从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具体行动中,进一步增进了对党和政府、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跟着党和政府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心,更加自觉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二、叶城县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南疆乃至新疆,与叶城县具有同样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地理位置、民族成份的县不胜枚举。然而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叶城县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相比之下,叶城的经验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敢为人先,为叶城县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人们常说,“想法对头、办法不愁”。叶城县广大干部群众不但敢想、而且敢试、敢为。从发展特色林果业开始,到抓规模化生产、提质增效,到发展外向型农业,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思想的再解放。目前在叶城,“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调研组问到“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叶城还能否保持高速度的发展态势”时,叶城县委书记何利明说:“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办法还是创新、创新、再创新。2009年将尝试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品牌开拓市场、用规模占领市场、用信誉保持市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引导和帮助农牧民实现生产转型,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叶城县经验的亮点之一是,在发展条件处于劣势的时候不气馁,在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后退,在发展取得成绩的时候不停步。  

    (二)一切为民,为叶城提供了发展的源泉。叶城县始终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科学发展的宗旨。结合新疆特别是叶城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实际情况,把稳定工作作为第一位的民生工程来抓,首先给各族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大环境。与此同时,始终把农民增收、贫困人口解困作为工作的突破口。通过修路改水、修建抗震安居房、“两免一补”、举办合作医疗、电视广播下乡等一系列措施,让广大农牧民家家户户都得到实惠,使他们看到希望,主动向政府靠拢,积极支持和响应政府的号召。尤其是发展特色林果业,鼓起农牧民的钱袋子,焕发了广大农牧民求发展、盼发展、争发展的生产积极性。叶城经验的亮点之二是,把发展的过程变为惠民的过程,把发展的措施变为惠民的措施,把发展的成果变为惠民的成果。  

    (三)政府主导,为叶城提供了发展的优势。叶城县总人口40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93%,汉族占6%,其他少数民族占1%;
    维吾尔族绝大部分是农业人口。由于地处边陲、经济文化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十分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打破传统耕作方式搞现代农业,难度可想而知。叶城县采取的方法是“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为了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全县干部集资,在村干部的责任田里种试验田,用丰收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当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在播种、施肥、剪枝等关键期,全县干部下乡入户,在科技人员指导下手把手地带着农民干。为了发展设施农业,县政府建立了育苗基地,免费向农民提供优质秧苗。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全程提供技术服务。针对利用宗教习俗孤立基层党员干部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制订婚丧迎送办法,乡镇党委、政府为去世的党员操办葬礼,有关领导亲自主持追悼会,解除了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用政策鼓励移风易俗,凡适龄青年参加集体婚礼的,在举办婚礼仪式时给奖励,在盖安居房时给优惠。目前集体结婚已在叶城农村形成风气,有效地淡化了宗教氛围。叶城经验的亮点之三是,发展是教育农民的过程,发展是引导农民的过程,发展是帮扶农民的过程。  

    三、叶城县经验的几点启示  

    叶城县用活生生的事实,多层面、多视角地反映出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光芒。虽然叶城的经验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但仍给我们留下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没有稳定的大好局面就没有发展的大好形势。叶城县曾是“三股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灾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阿不力克木·买合苏木为首的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在叶城乃至全疆制造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当时素有“全国稳定看新疆、新疆稳定看喀什、喀什稳定看叶城”的说法。1996年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叶城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同“三股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叶城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带来了机遇、奠定了基础。叶城的经验告诉我们,稳疆是兴疆的前提,富民是固边的保障,没有稳定,新疆就不可能有持续健康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稳定这根弦,丝毫麻痹不得。  

    (二)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稳定形势的根本好转。叶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变城乡面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在把农民从小农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把农民从传统的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现在叶城的农牧民果树越种越多、牲畜越养越多、收入越来越多,良好的发展前景把群众的注意力从宗教人士身上转移到科技人员身上,从清真寺转移到责任田。叶城的经验告诉我们,保持新疆长期稳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当更多的人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他们就会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三)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叶城的科学发展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得益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得益于中央的大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创新、敢于大胆实践。叶城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叶城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一定能做到。  

    今天的叶城,正以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颗祖国边陲的明珠还将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相关热词搜索: 南疆 奇葩 一朵 绽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