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有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启发式教学_启发式教学成功的例子

    时间:2019-05-24 03:22: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70-02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和精髓是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精神。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施教者”到“指导者”的转变,从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能够努力地去践行新课程理念,进行点拨、启发、引导,但由于理念与行动的差距,很多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效果并不容乐观。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现状透视
      纵观我们的课堂,比起新课改以前确有不少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屡见不鲜,但是“自主”到何种程度?“合作”的效果如何?“探究”的思维含量有多少?如果是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应该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如果有教师的启发、引导,那应该就有学生的“愤”、“悱”的状态。然而,仔细回忆我们听过的公开课、观摩课,见到学生有多少的“愤”、“悱”?依据这点,概括我们当今的数学课堂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满堂灌,二是满堂问,三是尴尬课堂,四是假课堂。下面来分析这几种课堂:
      满堂灌课堂。这是课改以前的典型课堂,由于它的短时效应,现在仍有部分教师抱住不放。这种课堂的教师唾液四溅,一讲到底,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无发言权,学生是坐等接受知识的容器。生产出来的是工厂里的机器零件——一个模子出来的。师生完全被“物化”,教师是饲养员,学生是鸭子;教师是留声机,学生是储存器;教师是复印机,学生是复制品。教师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学生相应的沦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学生哪里来“愤”、“悱”? 何来启发引导?谈不上是有效的课堂。
      满堂问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所有教师共同遵守的法则,以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式教学随之而起,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费尽心机设计大量问题,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这种碎问碎答的课堂,初看起来似乎启动思维,是对满堂灌的革命。但是由于教师把问题分解得过于简单、过于窄小,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上来。同时,问题太多、太简单,也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这样的教学,最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思维肤浅化、平庸化,绝无创造性可言的学生。准确地说,满堂问的课堂比以前要有一点进步,关键不在“问”而在“满”,由于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问我答,行云流水,从上课一直问到下课,学生一点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哪来“愤”“悱”?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无多少思维含量,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滋生懒惰,抑制思维,严重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假课堂。课程改革实践以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课堂的形式从沉闷走向快乐,从封闭走向开放。看到了学生精彩动人的回答;听到了孩子们对一些事物的疑问,独特创新的想法;领略了师生的默契互动;将课堂进行到近乎完美,展现得光鲜亮丽。在这近乎完美的课堂背后,只要仔细去揣摩那一幕幕细节,就会发现许多令人不信服的因素,假探究、假合作、假承诺、假作业、假手段(为电教而电教,不求实效)、假创新等等。听课的老师只要稍加动动脑子就知道课堂的实效有多少,大多是在作戏!因为学生没有“愤”、“悱”的状态,所以说它是假课堂,这种课堂大多发生在公开课上。
      尴尬课堂。所谓“尴尬课堂”,就是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在学生“愤”、“悱”的时候进行启发、引导,但是课堂往往会出现令老师尴尬的情况:一是教师被学生牵着走,拉不回来,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是耗时,拖堂。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全国现代与经典”的活动上,听了一位非常著名的特级教师的课,教师讲得很累,一节课上了1个多小时。我在想,难道是新课程理念的问题吗?不是的。追根究底,是我们平时的上课教师没有按照新课程理念去操作,学生没有形成自主的意识、合作的习惯、探究的能力,导致借班上课学生不适应。也正因为学生的“不适应”,我们的好多教师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缺乏“长效”意识,又回到从前的课堂,这也就是课改实施这么多年,“真课堂”不多见的主要原因。
      以上的四种课堂中,前三种学生均无自主权,均是在教师的操纵下,不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第四种课堂,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令人尴尬的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要想消除尴尬的现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长效的观点。所以说,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有教师启发、引导的课堂。
      二、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为“愤”即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悱”意为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启”,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发”意为开其意、指导,即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连起来就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对教师来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顺利地向前发展。但是学生毕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提高思维。
      三、启发式课堂的特点
      1.独立自主的课堂。独立自主就是不依附任何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听别人摆布,也不受别人的支配或控制,按自己的主张和权利行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独立自主表现为自己静静地思考问题,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提供参考意见的朋友、伙伴。在独立自主的课堂中,教师的话语权是很少的,教师的决策权几乎是零,因为他只是一个参考者、商量者、旁敲侧击者。
      2.静思默想的课堂。静思默想是独立自主的表现,不论是道家的炼心炼气,儒家的修身养性,还是佛家的“六根清静”,无不以练静为入手。心不能静便无所安,心不能定便无所守。也就是说,人静不下来就会没了主心骨、就会浮躁、心生杂念,就会一事无成。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专心致志,将智慧、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静是安静,就是安安静静、没有任何声音,教师的、其他学生的声音都不应该有,特别是教师的声音应该减少到一堂课只有几句话,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提醒一句、启发一句或补充一句。默是闭口不说话。静思默想就是课堂上给足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默默思考的空间。特别是数学课堂,要求思维严谨,语言准确,更要给足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才能有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才会有火花的闪现,思维的放飞,也才会有“愤”、“悱”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启发式课堂的基本保证。
      3.眉头紧锁的课堂。启发式课堂必须有独立思考做前提,由于是新知,学生不可能很顺利就解决,在思考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思维堵塞,遇到坎坷。这时学生的眉头就会皱着,就会出现抓耳挠腮、困苦不堪的样子。这正是我们启发式教学期待的“愤”、“悱”。所以真正的启发式课堂一定是眉头紧锁的课堂。
      4.恍然大悟的课堂。当学生遇到思维的拦路虎,处于“愤”、“悱”状态、愁眉不展的时候,教师出手相救,进行点拨、引导、启发,这时学生就会一下子明白过来,豁然开朗,猛然清醒。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他们的心情会特别兴奋,这就是叫“痛而后快”!
      如,苏教版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周长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3个同样大小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孩子们抓耳挠腮,手足无措,怎么也想不出解题的路径。
      于是我开始出手了: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3个同样大小长方形的图,谁会画?(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如下图所示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图,小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孩子们听到这里,开始顿悟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了,小手摆起来说:“老师,我会了,不要再讲了”、“老师,我知道了”、“老师,我懂了”、“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
      所以,启发式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是一个静静的等待者,等待发现学生不会的问题,然后出手相救,即该出手时再出手。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正如《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意为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http://zhidao.省略/question/171748544.html
      [2]曹才翰,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3]伊·阿·季姆娜娅·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学出版社:北京·2008。
      [4]陈学恂,张瑞璠·中国教育发展史先秦分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相关热词搜索: 启发 离不开 课堂 式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