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独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时间:2019-05-23 03:25: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它顺应了高教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所有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各大高校普及计算机基本技能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别于普通本科学生,本人认为独立学院要培养出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教育,必须要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生文化成绩偏差,计算机水平不平衡。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由于地域的差异、经济发展和家庭条件的不平衡,大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形成了很大的差异。经过近年来的数据统计,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还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在步入大学前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技能,而有些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还有一部分学生了解了网络的基础应用,比如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和聊天,但计算机基础知识仍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2、教学模式和手段问题
      现阶段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统一的“一刀切”的方法或手段,考试内容也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未能充分重视学生存在的多方面的个体差异,以至于不能顾及到基础差的学生,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全面理解,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整体较差。
      3、理论与实践脱节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老师上课时,学生只能看和听,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下课后又没有及时回顾和上机操作,学习效果不佳;而上实践课时,由于相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个时间差,知识的延续性被截断,甚至大多数独立学院的理论老师却没有担任实践课,出现了理论课老师还没有教而实验课老师先上课的情况,导致实验课学习效果也不太好。
      三、独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多数独立学院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与普通本科学生还存在一定差距,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更需加强调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从多方面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1、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适合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在其人才培养模式上,独立学院要要人才市场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其教学理念也有其更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体系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独特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不应局限于熟练操作,而要区分操作、使用与应用这三个概念,在课程设置上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应只是为了让学生过等级考试,修满学分而已。
      2、独立学院教学模式的改革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强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在理解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通学习能力、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形成创新、求实的良好氛围,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启发、探讨;少一些包办、限制,多一些激励、创新;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利用黑板、课本、简单电子演示稿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得课程的形式单调;而现代的教学手段把计算机、投影仪、教师精心制作的电子演示文稿、动画、视频等都搬入到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能达到良好的视听学效果,如课程中的计算机硬件部分,可运用图片或实物进行分解,这样可使得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知识点更容易吸收,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师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交流授课体会和经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实践环节
      计算机文化基础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强化学习,学生们仅仅在课堂上听课,而不进行上机实践练习,是达不到完成操作的目的,因此要非常重视实践。学生上机时,要先依照课本或练习题中给出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地完成。完成基础的练习题后,最重要的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电子素材,针对各个知识点,提出要完成的各种要求,能力强的学生在实践课中可以完成一些,未完成的需要在课下完成这些任务,学生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完面作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课后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并真正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教师除了在有限的实践课内进行认真辅导之外,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辅导;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合理的分层教学实践计划,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班级授课制下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它承认学生的差别,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分层教学必然会有效地提高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是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经采用了上机操作考试,据了解,仍有部分独立学院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这对于操作类课程来说还是不太适合的,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采用ATA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系统,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全部采用机试,理论和实践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并规定如果理论或实践其中之一不及格,则该门课程总成绩为不及格。通过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比重,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程性质、掌握重点。
      四、结语
      独立学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模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继续深入探讨教学规律,把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更深入、更扎实地向前推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改革 探讨 独立学院 课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