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青歌赛设立原生态唱法的社会文化意义]青歌赛意义

    时间:2019-05-12 03:23: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国内级别最高的声乐赛事,自第十二届开始新增设了原生态组,在社会和声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全国声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并且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增强了大众的文化自觉,切实保护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
      原生态唱法文化多样性文化自觉
      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新增设了原生态组,当其展现在青歌赛舞台上时,就似大自然刮来的一阵清风,让大众闻到了田间地头的泥土芬芳,感受到了中华大家庭每个民族独特的心灵表白,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全国的声乐文化舆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激发全民重视和挖掘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为保护民族文化精神吹响了号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我们的新文化创作找到根基和立足点。
      
      一、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世界上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而这个形态又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所以提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为了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保护文化多样性就类似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在自己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创造了绚烂的民间文化,农耕时代所创造的音乐文化记忆,日渐在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消逝,当中央电视台集中把各个民族的民间音乐汇集在青歌赛舞台时,亿万中国人沸腾了,只需坐在电视机前就能听到大中国各个角落的声音,如蒙古语演唱、马头琴伴奏的长调,贵州苗族水歌,裕固族婚嫁歌,松潘县羌族古老的酒歌,高亢的海菜腔,陕北信天游等。这些民歌能流传至今,是老百姓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丰富和润色,可谓是字字珠玑,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歌里记载着我们祖先的喜怒哀乐,记存着他们的理想、爱情及那个时代的生活,比如在云南,不会演唱海菜腔的男人讨不到老婆,不会演唱海菜腔的女子嫁不出去,这种状况,绝非演唱海菜腔这个少数民族的个案。在我国许多民族地区,以演唱能力“定终身”“别贵贱”的情况相当普遍。例如,聚居于黄河与湟水交汇地带及其流域内的广大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中,长期流行的“原生态”民歌是“花儿”,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正是通过一年一度的“花儿会”的演唱比赛(对歌),相亲择偶、联络情感,这些都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历史记忆,代代相传,是我们民族的DNA,而民歌正是负载着大量民族DNA集体记忆的艺术载体,经过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创作,这些民歌每一首都如同宝石一样珍贵。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1949年以来就开始关注民间原生态音乐的搜集、保护、整理工作,迄今为止共有7000个小时的民间音乐采访录音资料,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大量的同类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这批录音资料为“MENMORY OF THE WORLD”,即“世界的记忆”。很多学者专家把它们收集起来,中央电视台又通过青歌赛这个舞台把它传播出去,这是电视媒体对民族文化在意识上的一个重大跨越。在这个信息化与个性化并置的时代,缺乏个性和创造的学院派民族声乐艺术使大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当代中国社会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多样性文化形态,而文化的多元化要求尊重各国各民族的各种文化,具体到中国,就是要尊重、提倡、发展56个民族的各种文化,包括音乐文化;个性化则要求具有典型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个体或个人色彩。“多元化”和“个性化”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切实满足了时代的要求,满足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国民审美意识提高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增强的标志。
      另外,原生态唱法能够登上央视舞台,放在与美声、民族同等的地位上,这对学院派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观念进入教育体系也有所促进,比如,其中的男生女腔、落腔、高腔等都为现在的学院声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习素材,解决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专业音乐院校走出校门,投入大自然,避免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自觉与民间艺术家切磋交流,让民族民间文化在专业音乐院校得以传承,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在原生态唱法比赛的过程中,关于原生态民歌是否可比是一直讨论得比较激烈的话题,大赛中的不少评委对此提出疑问,有些专家说:“到底以什么为标准进行评价?蒙古族的长调和哈萨克族的民歌能放在一块儿比吗?”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指出:“原生态歌手进入央视主办的如此高水准歌手大赛非常有意义,而且,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法从展示的角度来说,很有价值,甚至值得专业歌手学习,但要对原生态歌手‘千姿百态’的演唱进行打分实在是难,美声唱法能比赛是因为有大量的作品包括演唱风格已经成为经典,歌手的音准、气息、语言都有可以‘比’的地方,但是原生态怎么比?”
      田青认为:“所有的演唱其实都有共性,比如音准、节奏感、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原生态不是不能打分,而是需要具有很高素质的评委去打分,需要丰富的田野调查。”
      其实,通过对比两者的异议可以发现,前者强调的是广义原生态民歌艺术,即艺术“不可比”的“绝对性”,没有最终回归到艺术化的个体上来,即完成歌唱的演唱者身上来。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是存在“可比性”的,并且,完全可以评判出演唱的优劣与否,相反,田青则将评判的对象统一到艺术完成的个体中来,明显地区分了艺术与艺术完成体之间的不同,应该有“可比性”。简单来说,比的是水平,不是艺术,所以艺术是“可比”的。①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所有艺术都不是为比赛而生存的,我们完全可以把比赛当作展示和弘扬艺术的常用手段。
      
      二、促进民族文化自觉
      
      文化力量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已日渐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软实力”的前提,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前提是得让百姓充分认知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央视青歌赛旨在为大众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平台,让百姓意识到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应该保留的优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并有意识地去发扬和继承,甚至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各民族文化空间距离越来越小的背景下,引发民众进入文化反思的状态,促进文化自觉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也造就了中国音乐文化五千年的丰厚硕果和辉煌成就。截至目前,仅汉族表演艺术中带有歌唱形式的艺术品种就有300多种,更不用说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声乐歌唱艺术了,它们与汉族歌唱艺术共同构成了中国民族歌唱艺术的绚丽篇章。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声乐资源是世界最丰富的,因为仅中国的人口就占了世界人口的将近1/5。
      在古代,中国传统声乐也是世界声乐之林的典范,不但有着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声乐形式,还有着厚重的声乐理论传统。像我们熟知的《乐记》《乐府杂录》《唱论》等文献中对唱法的记载就是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发展成熟的良好印证。这些唱法的记载和当今被称为最科学、最规范的美声唱法之一的“贝尔康托”式唱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致的,但比其早了20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乐记》中就对歌唱的呼吸方法有“上如抗、下如坠”的呼吸支托感,对旋律的吐字和行腔要求“如贯珠”一样清晰流畅的论述。宋代陈炀在其书《乐书》中也强调了正确用气的重要性:“古之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其气出自脐间,至喉乃噫其词,而抗坠之意可得而分矣。”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对气息也有阐述:“择具最难,声色岂能兼备?但得沙喉响润,发自丹田者,自能耐久。”清代李渔《闲情偶记》中对“字正腔圆”做过大段论述:“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如此辉煌的传统声乐怎能不让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呢?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音乐遗产到了近现代和当代,由于历史发展的各种原因被打上了“落后”“野蛮”“不科学”的烙印,传统民族声乐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本来应该成为现代民族声乐继承、发扬,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壮大的有力支持,可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血泪史让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并由此开始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质疑,在现代民族声乐里,即表现为对传统声乐的不信任和不理解。所以,当西方美声唱法传入中国时,很多声乐工作者在教学中都以美声唱法打基础,然后再去体现民族性的教学误区。当我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时,工业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又将我们的音乐文化遗产“淹没”了许多,而没有“淹没”的音乐遗产很多也在濒临消失或灭绝的边缘,民族声乐遗产亦是如此。以山西的剧种为例,上世纪80年代经过普查有52种,而现在还剩下28种,几乎以每年一个的速度在消失,这让我们认识到文化保护和文化自觉已迫在眉睫。
      正如人类学家格尔茨所讲:“人是悬在由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而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所以,青歌赛必须承担中国文化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让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进入大众视野,这势必会促进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激发民众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觉。
      注释:
      ①赵羚.也谈“原生态”的“可比性”[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1).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相关热词搜索: 唱法 社会文化 原生态 设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