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革命之路:从绝望到变革】 革命之路评价

    时间:2019-05-01 03:30: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电影《革命之路》探讨了在物欲横流的消费文化语境下,人们应该选择继续革命还是耽于安逸生活的话题。影片呈现出男女主人公弗兰克和爱波在生活中不同的绝望表现形式以及为之所做出的不同变革。最终,影片的男主人公弗兰克屈服于现实社会的安逸,没有勇气进行实质性的变革;而女主人公爱波具有典型的美国“革命”精神,从生活的绝望中走出进行变革,给后人带来启示:绝望正代表着希望的存在,不放弃就有生的契机。
      [关键词] 《革命之路》;绝望;变革
      
      由凯特•温丝莱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革命之路》改编自理查德•耶茨196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小说描写了1955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郊区一对平凡的中产阶级年轻夫妇的绝望、痛苦和为之所做出的变革。该小说的出版在当年曾引起如潮的好评,更是被评论家称赞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强调了故事年代的特殊性,作者理查德•耶茨通过小说表达了他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耽于享乐,背离了美国最勇敢革命精神的不满。与之不同的是,改编后的电影,淡化了故事的年代,侧重讲述生活在革命路上的年轻的惠勒夫妇生活中的空虚、绝望以及寻求生活出路的变革。导演萨姆•门德斯说:“影片不是关于20世纪50年代的,而且我也不认为50年代的女人们的困境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许许多多的女人们的困境就那么不同。”(克罗斯利,2010:64)影片的女主人公爱波身上充满了“革命”精神,力图从生活的绝望中走出来,一次次地进行变革。
      一
      影片所表现的女主人公爱波的绝望分了三个层次:生活上的绝望、事业上的绝望和出走巴黎的无望。影片一开始便以丈夫弗兰克回忆的手法展现了惠勒夫妇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年轻的弗兰克对美丽迷人的爱波一见钟情,意气风发的两人在酒吧畅谈理想,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是,平淡的婚姻生活逐渐磨平了两个年轻人的锐气。他们婚后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郊外的革命路上过起了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丈夫英俊潇洒,在大公司任职,妻子美丽贤惠,在家相夫教子,一对儿女活泼可爱。他们的美满生活被大多数人所羡慕,然而光鲜的外表却遮掩不住他们生活的空虚。影片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惠勒夫妇所居住的街道叫做“革命路”,但是,居住在革命路上的邻居们丝毫没有“革命”精神,整日淹没在无聊的聚会和家务琐事当中。在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中,爱波感到了窒息、苦闷与琐碎、无望的空虚。她想寻求突破,重拾年轻时的梦想。
      “绝望是一种抱有希望、极度渴望时而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下的内心的感觉。”(百度百科)在生活中感到绝望的爱波希望重振事业:爱波婚前曾就读于纽约的一所著名的戏剧学校,生活空虚的她梦想在表演事业上寻求突破。她积极地参加了社区的业余剧社,成为演出剧目的第一女主演,并且认真地去参加每次彩排。但是,演出的结果却并不令人感到满意,业余演员们在演出时缺乏配合,频繁出错,爱波的激情被一点点消耗殆尽,僵硬地完成了糟糕透顶的演出,在回家的路上,惠勒夫妇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他们的争吵标志着她事业梦想的破灭,事业走向了绝望。
      影片所表现的爱波最大的绝望始于出走巴黎的无望,因为她对于生活在巴黎的梦想来得最迫切,这个梦想也离得最近,似乎唾手可得却又突然消失。在爱波的积极争取下,弗兰克同意举家搬往巴黎,夫妻二人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幸福当中,憧憬着巴黎的理想生活,并且爱波为之在做着积极的准备。但是,现实打破了一切,弗兰克的升迁,爱波的怀孕打破了所有的一切关于巴黎的安排。
      二
      影片对弗兰克绝望的表现没有对爱波的绝望刻画得那么层次分明,但是依然给人印象深刻。影片展现了弗兰克工作索然无味的一面:早上,弗兰克身穿西服,驾车前往车站,再搭乘火车,走出车站,混在一群同样戴着有檐帽子的男人当中,相似的服装,相同的帽子,一样的面无表情,同样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观众看不出这些男人的区别,而画面展现出的这些相似和冷漠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的人们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人们每天做着雷同的事,过着同样的生活,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和工作不能激起人们的热情,弗兰克工作上的绝望更多地表现成为一种麻木。他褪去了年轻时的轻狂,也失去了热情和梦想。尽管他曾经轻视父亲的职业,但为了养家糊口,能够使妻儿居住在康涅狄格州郊区,享受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弗兰克“子承父业”,在父亲工作过的公司谋得了一份差事“混日子”。弗兰克不喜欢这份工作,但也没想过去改变什么,他如同大多数人们一样,浑浑噩噩地陷在这种绝望中,自己浑然不知。
      对于婚姻生活,弗兰克也陷入了绝望的怪圈,但是又一直在试图拯救婚姻。弗兰克是一个不太称职的丈夫,但他确实深爱着爱波,当爱波演出失败时,观众可以从弗兰克充满歉意的眼神中看到他对爱波的关爱。每次两人争吵过后,他的态度也是“无论体面不体面,那就是他先道歉,然后等待”。(耶茨,2009:26)但爱情并不完全等同于婚姻,婚姻中粗暴、漫长的争吵使两个人都精疲力竭。作为男人的弗兰克与妻子相比,显得更懦弱一些,为了承担所谓的责任,他做出了一系列不太情愿的抉择,“选择了一份无聊至极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跟任何一个有家的男人一样可以负起责任;搬进一间价格过高的高档公寓,是为了证明自己信奉有序和健康的生活;要了第二个孩子,证明第一个孩子不是个错误;在郊区买了一处房子,因为那是一般人生活轨迹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行动,而他则证明了自己也有能力这样去做” 。(耶茨,2009:45)这种不情愿和退让在压抑太久之后带来的是一次次的争吵与冷战,让爱波与弗兰克的婚姻陷入了无底深渊。在同妻子激烈的争吵之后,弗兰克选择了逃避,试图从婚外情中寻找或者证明自己作为男人的力量和魅力。但是当回家面对妻儿时,弗兰克又愧疚不已,陷入矛盾之中。影片最后,弗兰克向爱波坦白了自己的出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对婚姻所犯下的错误,也显示出他试图挽救婚姻的决心。
      三
      在《圣经》当中,亚当受到了夏娃的诱惑,偷吃了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在《革命之路》中,丈夫弗兰克同样经受不住诱惑,不过,他不只经受不住来自妻子的劝诱——前往巴黎,更抵不住职位升迁的诱惑,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惨淡结局,遭到了命运的惩罚,而这一切与他性格的优柔寡断、意志力不坚定有很大的关系。
      一开始,女人劝说男人进行改变,爱波向弗兰克描述了举家搬往巴黎的全新美好生活,弗兰克可以从索然无味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去重新追逐自己年轻时的梦想——进行写作,而爱波也可以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摆脱全职太太的空虚和苦闷。弗兰克在巴黎梦的感召下,内心开始松动,他并没有真正想清楚巴黎的生活正是自己想要的,一开始竭力地反对,认为这不切实际,但是当爱波讲到他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人,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时,弗兰克笑了。他从妻子的眼中和话里找到了自己的男子气概,而这正是弗兰克真正需要的(也是他犯下婚外情的诱因)。弗兰克同意了妻子的变革要求:前往巴黎。
      夫妻双方开始做巴黎之行的前期准备。此时的弗兰克变得意气风发,为自己的改变洋洋得意,感觉到周围人的无趣。但是,释放出自我之后的弗兰克也开始展现出他的工作才能,弗兰克在工作中随意间的一个想法改变了所有的一切:他受到了上司的赏识。在加薪升职的诱惑下,弗兰克再次动摇,他开始寻找借口拒绝变革,拒绝“巴黎”带给他们的生活契机:“我只是在想这一切都不容易——就这样带着孩子要去一个陌生的国家。我们会碰到很多现在根本无法预想的困难”。(耶茨,2009:119)终其原因,弗兰克一直想改变的不过是摆脱失败的生活状态,当工作出现升职加薪的转机,他犹豫了。所以,弗兰克这个形象是个软弱的形象,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不想进行更大的变革,只想沉浸在现有的安逸生活当中,一味地顺应当前的环境。弗兰克最终成为环境的产物,没有勇气在生活中展露出任何实质性的变革。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变革 绝望 革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