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中澳贸易_比较优势理论优缺点

    时间:2019-04-18 03:32:1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中澳贸易自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产业间贸易是其主要形式,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强。从贸易基础看,两国要素禀赋各异,产业结构互补,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大;从贸易结构看,两国总体贸易结构互补,货物贸易结构互补,甚至农产品内部贸易结构也是互补的。
      【关键词】中澳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
      一、中澳双边贸易发展的基本状况
      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经贸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两国政府于1972年12月建立外交关系,当年双边贸易额仅为8655万美元;199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进入21世纪,中澳双边贸易呈现跳跃性增长。2009年中澳贸易额突破600亿美元,达到600.84亿美元;2010年中澳贸易额突破850亿美元,达到877.47亿美元。根据中方统计,中国对澳贸易长期存在逆差,贸易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2009年中澳贸易逆差近200亿美元,2010年达到332.9亿美元。
      中澳双边贸易整体呈现为产业间贸易的特征,产业内贸易指数非常低。通过中澳双方的统计数据可知,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1988-2010年澳中贸易(澳方统计)和1992-2010年中澳贸易(中方统计)显示,其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并呈下降趋势。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农产品、矿产品和能源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除了机械和电子产品外,主要还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等。
      中澳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加深。据澳统计局统计,2010年澳中双边贸易额为876.75亿美元,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其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1988年至201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进口和出口依存度从2.06%和2.17%分别上升至18.68%和25.36%,这说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十分依赖中国,特别是对华出口依存度较大。另一方面,1992年至2010年,中国对澳进口依存度从2.07%上升至4.34%,对澳出口依赖程度变化不大,维持在1%-2%之间。
      二、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中澳贸易
      根据H-O理论,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是其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且便宜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且昂贵要素所生产的产品。H-O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中澳贸易,中澳两国贸易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而形成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首先,中澳两国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品如铁矿砂、黄金、锰、铝、铅等,能源产品如煤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相比之下,中国却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的国家。然中国人口众多,具有广泛的、相对较为便宜的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生产成本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生产同类产品的成本。从可获得的数据看,2008年中国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为2016元,澳大利亚制造业雇员每小时收入为25.4澳元,两国劳动力报酬相距甚大。
      其次,中澳两国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澳大利亚的产业结构呈哑铃形,其上游农业、资源产业和下游服务业发达。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盛产牛、羊、小麦和蔗糖,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动植物育种、农作物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等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澳大利亚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工业生产部门弱势明显,工业制成品一直是其主要的进口商品,尤其在通讯设备、办公设备、机械运输设备,以及药品和原料等方面需要大量进口。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产值约占GDP总值的70%,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5%,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导型的经济体,澳大利亚尤其在银行、保险、建筑设计、交通控制、勘探开发、通讯、会计、律师、卫生、教育等领域相比较中国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中国的制造业相对于澳大利亚而言处于优势。第二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为46.87%,中国现已成为世界工业品主要生产基地,占其出口总值的91%,中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总值的42.96%,国际化程度较低,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中澳双方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将越来越宽泛。
      最后,中澳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近些年经济稳步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2010年澳大利亚GDP总量为1.34万亿澳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14位。其坚实的宏观经济框架、健康的银行体系、通明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使澳大利亚成为为数不多、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仍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发达经济体之一。中国属于经济发展迅猛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以来,每年以10%左右的经济年增长率居世界各国之首,2010年GDP总量为5.75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3%,从而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8.9%,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利用外资居世界之首。然中国的人均GDP只有澳大利亚的7.97%(2010年澳大利亚人均GDP为54869美元,世界排名第6位;中国人均GDP为4371美元,世界排名为95位)。
      衡量一国在某类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还可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即用实际的贸易状况来判断两国在生产领域里的比较优势。日本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RCA≥2.5表示产品出口竞争力极强;1.25≤RCA≤2.5表示产业出口竞争力较强;0.8≤RCA≤1.25表示产业出口竞争力一般;RCA≤0.8表示产业出口竞争力较弱。
      首先,中澳主要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平均指数很好地反映了两国所拥有的要素禀赋状况。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旅游产品、服装和鞋,以及适度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一般工业机械和电信设备具有比较优势,其平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2.68,1.74,2.23,4.63,3.78,4.08和0.90,2.43;澳大利亚在农产品如肉及肉制品,谷物及谷物制品,动物皮毛及原料和纺织纤维,矿产品如金属矿砂,能源产品如煤和天然气等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平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6.07,4.56,5.62,10.42,13.71,27.69和2.22。
      其次,从动态的角度看,近十年来两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中澳双边贸易模式的发展。比如,中国一般工业机械设备和电信音响设备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2000年的0.70和1.72分别升至2009年的1.09和2.77,比较优势不断增强,而同一时期中国对澳出口该两类产品的数量也大为增长,从2000年到2009年,两类产品出口从0.90亿美元和1.59亿美元增长到10.83亿美元和23.4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2.1倍和14.8倍。
      三、互补性极强的中澳双边贸易模式
      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中澳贸易,其贸易模式呈现十分典型的产业间贸易特点,贸易互补性极强,两国货物贸易结构互补,甚至农产品内部贸易结构也呈互补型,这极大地强化了两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一)中澳货物贸易结构互补
      从中澳两国的货物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贸易是一种典型的南北贸易方式,这是典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只不过在这种贸易方式下两个国家的交易地位有所改变,中国是出口制成品的发展中国家而澳大利亚是出口原材料的发达国家。

    相关热词搜索: 比较优势 中澳 传统 理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