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赴美实训的震撼与思考|会计实训总结1000字

    时间:2019-04-05 03:19: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受美国三立国际集团的邀请,笔者近期到美国参加了类型化广播和节目制作的专项培训。其间,接受了Jennife Brand公司总裁詹妮弗·布兰德关于美国广播的现状、管理模式、法律法规等内容的面授课程,访问了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的20多家类型化电台。此次美国之行,笔者对于美国电台的运作感受是直观的、震撼的,思考也是充分的、深刻的。
      轮盘制播出和进行式报道
      1.轮盘制播出
      美国广播媒体目前都已普遍采用轮盘制播出。以美国联邦新闻台的轮盘制播出一小时节目时间表为例,可以看出:
      第一,短短1个小时,内容丰富,形式紧凑,且整点、半点、逢10分、逢15分的安排都非常有规律,方便听众养成收听习惯。
      第二,在1小时新闻中,共有大约20分钟的广告。但由于切得很细碎,插得很频繁,所以,广告时间不会太集中,从而把因广告时间而带来的听众转台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在1小时的新闻中,出现多个新闻主播和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例如,仅“本地新闻”的播出就出现6个人的声音。
      第四,其余的时间是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发挥时间。他们可以比较轻松地聊一聊当天新闻中值得说的或者他们想说的内容,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因此也必须熟悉新闻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从长远来看,轮盘制播出可能更符合现代听众通过广播获取信息的习惯,这是因为它的四个特点:信息的有效播出、听众的有效覆盖、新闻的可听性和可用性更强、新闻编排更趋于灵活。归根结底,轮盘制播出更符合听众伴随收听状态下对广播的要求,更有利于广播“抓住”听众。
      轮盘制播出因为自身的高度程式化,有利于以更少的资源为听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也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因此,美国的广播电视普遍采取轮盘制播出。
      2.进行式报道
      如果说轮盘制播出主要是一种新闻编辑思路,一种新闻播出方式,那么,进行式报道就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很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在两个层面上理解进行式报道。一是在一天当中,对新闻尤其是突发性新闻的不间断的跟进报道;二是在一段时间内,对重大新闻进行的持续报道。我们可以以一件突发新闻为例加以说明。
      当一架客机迫降于纽约哈德逊河时,美国各大新闻网纷纷以“Breaking News”,即以直播报道的方式加以报道。美国各大新闻网的记者都迅速赶到并守候在现场,随时应直播间的要求报道事件进展情况。而直播间马上以这个新闻为题材组织新闻节目,包括:请来航空专家分析迫降的难度,并点评飞行员的表现;请来鸟类专家谈飞机最可能撞上了什么鸟,这种鸟有什么生活习性。与此同时,不断发现的飞机迫降过程的画面,飞行员的有关情况,历史上此类事故的新闻链接等,迅速涌进了直播间;另一方面,现场的实时情况、对乘客的访问、官方机构的表态,也不断通过记者的现场报道提供给了听众。
      美国电台新闻运作的支撑力量
      美国媒体(包括流媒体也包括平面媒体)的新闻质量是很高的,媒体机构的运作效率也是很高的。在这两个“很高”背后,有以下三种支撑力量:
      1.人员的努力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想从“一位纽约记者的一天”说起。李·亨利在CBS工作了20多年,是CBS1010全新闻频率的资深主播。他告诉我们,一位纽约记者的“典型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上午9点左右,他要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并且发稿。9点40分左右,新闻发布会结束了,他要跟踪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并做出报道。上午11点左右,他可能奉派赶赴一个犯罪现场,并就相关罪案进行报道。中午的时候,他又会接到编辑部的一个电话,要求他去了解一个郊区开发计划的进展。下午3点40分,他还要再采访一位政府官员的演讲。李·亨利告诉我们:在美国,做广播记者是非常辛苦的。CBS的一名记者,每天要报道5个新闻事件。而写一篇新闻稿的时间只有15分钟。他很可能是在马路边、在汽车上完成稿件。而采写5条新闻还远远不是他工作的全部。每一条新闻,他不是发稿一次就算了,而是要随着时间的推进,获得信息的增加,以及为了适应不同时段的新闻播出要求,他要写出若干个版本。他还要剪辑录音素材,进行必要的合成,完成“点击即播出”的录播工作。如果编辑部需要, 他还要进行直播报道。我们都知道,所有这些,其实并不比报道5个新闻事件更轻松。
      在美国,“一位纽约记者的一天”并不是特例。也不是只有记者才这么辛苦。CBS1010全新闻频率,该台的新闻部共有12个记者,但是,我们前去参观的当天早晨,该台播出的自采本地新闻,多达67条。这个数字让我们不可思议。李·亨利说,1010全天播出960~1000条新闻,其中有40%是自己的记者采写的,那就是384~400条是自采稿件。他们每名记者每天要报道5个新闻事件,并且每个新闻事件要写6个版本,以备不同时段播出。
      2.生存—发展机制
      美国广播界中根本没有复杂的工作量考核机制。为什么?答案很简单:美国只是以称职不称职、胜任不胜任来衡量广播从业人员。如果不称职、不胜任,结果就是“出局”。2011年是美国处于百年一遇的经济萧条过后的恢复期,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甚至称职和胜任的人也会被削减。为了使自己不被削减,每个人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工作,这就是“生存机制”。
      美国的新闻从业人员,基本上是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他们通常会从一个小镇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些小市场发展和磨砺自己的职业技巧,然后一步一步向更大的市场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人被淘汰,有些人选择自动离开,有些人到了一定程度就止步不前,只有少数最优秀的人,才会进入“大市场”或者“全国市场”,成为众所仰望的“媒体明星”。这些“媒体明星”光彩照人,收入丰厚,但他们确实是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是大浪淘沙的产物。这就是“发展机制”。
      3.编辑部的功能与作用
      关于美国电台新闻运作,还要再谈谈编辑部——美国人称“Newsroom”——的功能与作用。编辑部的作用和功能至少有三个:
      (1)信息集散中心。媒体机构的内外部信息、上下沟通的信息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新闻采编信息都在这里交汇、展示、分发,使得整个新闻运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2)新闻决策中心。编辑部应该是一个决策和策划中心,这一观念,我们早已具备。问题是,决策和策划的前提是对城市和社会的持续关注,而这种持续关注,是我们目前欠缺的。美国公共广播对某些问题的持续关注与反复报道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些关注不是在一个时间点上,也不是在一个短时间段内,而是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如半年、一年)。在这个周期里,记者的报道要讲述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求全面、均衡、多视角地反映问题。美国许多优秀的调查性报道和深度报道,其实不是来自策划,而是来自长期的关注。这次我们访问的联合国华语广播于2010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妇女大会15周年纪念日之际,推出了一个关注妇女的特别节目,报道的是第一次妇女大会召开之后出生的女孩这15年来的成长情况,通过几个人的不同故事展现了联合国在15年中为维护妇女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努力。
      (3)新闻运作流程的中心。比如,当出现了一个突发新闻,一个成功的媒体必须有能力进行迅速反应。这种快速反应至少需要三方面资源:所有人员的快速反应;立即调用关系网,邀请嘉宾进入直播间对突发事件进行点评;多视角、全方位地呈现事件。这三方面资源的核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编辑部。
      (作者单位:云南人民广播电台)

    相关热词搜索: 赴美 实训 震撼 思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