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签名 > 正文

    一望即景,意尽言止|什么言又止

    时间:2019-03-24 03:29: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祖咏。字和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祖咏与王维交情甚深,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甘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彼此流落江湖、政治上不得志的情况,可想而知。
      然而,生活境况虽然很困窘,祖咏还是坚持“学而优则仕”,一心上进。开元十二年(724)。终于进士及第,但朝廷一直将他闲置,不授官职,也不派事务。后来,在一代名相、诗坛名宿张说的引荐下,祖咏在兵部任过掌管马政的驾部员外郎。张说去世后,祖咏很快就遭受贬谪,仕途从此一落千丈。他心灰意冷,归隐于汝水一带,过着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直到去世。可以说,祖咏是一个终生郁郁不得志的人。然而,诗人不幸诗歌幸,外在环境不遂人意,并不妨碍诗人内在诗情的蓬勃进发。陶潜的不得志,成就了陶潜的田园诗;祖咏的不得志,成就了祖咏的山水诗。
      祖咏的诗现存不多,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流传最广,《终南望余雪》尤脍炙人口。七律《望蓟门》描绘边地景色,抒写立功报国的激动心情,意境浑融阔大,令人震撼,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诗句。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祖)咏诗翦刻省净,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上乘之作”。据《唐诗纪事》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也就是说,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排律。共六韵十二句,这些条条框框和当今高考作文中“不少于800字”等要求如出一辙,都是作为规范,限制考生作文的。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考官问他为什么不写完,他回答说“意尽”。的确如此。短短四句已经道“尽”此题,有景,有情,更有境。诗人已完完全全地写出了雪后初霁之景,再写下去。就成了没话找话、画蛇添足了。
      诗的前两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写终南山的雪景。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北,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了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秀”的具体内容。“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
      诗的后两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完全是升级、加分的,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林表明霁色”一句,五个字写“林色”(林中景色),三个修饰的字都用得非常好。
      “明”字当然用得好,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但“霁”字更重要。诗人写的是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就可以证明祖咏所言非虚。贾岛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崭新的屏风,何等清新。何等壮观!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余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余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的了。“表”字,也用得妙。“林表”既从“望”而来。也承“终南阴岭”而来,远远望去,只看到林表是明亮的,而没有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是明亮的,表明正是“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余晖照林表”。既是“日落西山”,结句一个“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所谓“日落西山暮”。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更冷。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最后两句,一句写城外山林,一句写城里寒意,仍紧扣题目的这个“望”字: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考试题目规定要写十二句,而祖咏却只写了四句,虽然令人叫绝,虽然有“意尽”这样的绝好说辞,但毕竟违反了规范,这不就像当今考生高考作文只写了400字一样吗?他的命运会如何呢?
      唐代到底是唐代,更何况祖咏生活在一个可以包容和消化一切的盛唐,盛唐自有盛唐的气魄和风度。当时的主考官叫杜绾,是一个认真、宽厚的长者。如果说盛唐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那么,杜绾则是那个时代里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官员。祖咏的诗虽然没有按要求来写,但仍以质取胜,杜绾喜其文。爱其才,面对祖咏制造的“怀疑卷”,并没有因此而为难他。这就有点像2001年、2010年的古文奇才蒋昕捷、王云飞分别用文言文写出《赤兔之死》《绿色生活》一样,被宽容,被破格。祖咏果然才华出众,最后三场考下来,被录为进士。祖咏赶考的故事也被后世引为佳话。代代相传。

    相关热词搜索: 即景 意尽言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